打字猴:1.706224131e+09
1706224131 第四,深刻揭示出了专制制度下的人性之本质。
1706224132
1706224133 许多人以为《厚黑学》是专门研究帝王将相发家以及统治天下之奥秘的,其实不然,此书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李宗吾在书中指出,“厚黑”之术未必为帝王所专习,它是“国粹中的国粹,根本上的根本”。“厚黑”作为文化的“根本”,所见形态千差万别,实质则皆归为一。“老子见之,名之曰道德;孔子见之,名之曰仁义;孙子见之,名之为庙算;韩非见之,名之曰法术。”虽然名义纷杂,其基本的原则,其实共通。“厚黑”之术对历史影响之长久,于文化植根之深入,使得民族心理形成了深深的印痕。《厚黑学》中说,人能循着“厚黑学”研究下去,“就可以窥见人性之真相。自古迄今,社会上有一种公共的黑幕,这种黑幕,只许彼此心相喻,不许揭穿了,揭穿了,就要受社会的制裁,这也是一种公例。”
1706224134
1706224135 第五,直面当时的政治前景,指出其症结所在。
1706224136
1706224137 难能可贵的是,对于作者当时所处的民国的政治前景,《厚黑学》中也表示出鲜明的态度:“民主国人民是皇帝,无奈我国四万万人,不想当英明的皇帝,大家都以阿斗自居。”“有阿斗就有黄皓,诸葛亮千载不一出,且必三顾而后出。黄皓遍地皆是,不请自来。我国之所以濒于危亡者,正由全国人以阿斗自居所致。”
1706224138
1706224139 有人批评李宗吾的观点过于偏激。李宗吾回答道:“诚然,唯其偏,才医得好病。芒硝大黄,姜桂附片,其性至偏,名医起死回生,所用皆此其药也。药中最不偏者,莫如泡参甘草。请问世间的大病,被泡参甘草医好者有几?”自孟子而后,“性善说”充塞天下,“把全社会养成一种不痒不痛的大肿病,非得痛痛地打几针,烧几艾不可!”
1706224140
1706224141 《厚黑学》中的观点都可谓别树一帜,在文化史尤其是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无法僭越性。林语堂、梁实秋、柏杨、李敖、南怀瑾、张默生、李石锋等等学问大家对李宗吾和他的《厚黑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柏杨对李宗吾推崇备至,写书《厚黑教主传》,对其高度评价。柏杨在《李宗吾之学》一文中还提到这样两个有趣的段子:其一,他(指李宗吾)曰:“大凡行使厚黑之时,表面上一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凡是我的学生,一定要懂得这个法子,假如有人问你:‘认识李宗吾否?’你就要板出最庄严的面孔,说道:‘这个人坏极了,他是讲厚黑学的,我不认识他。’……”其二,有一个道貌岸然之官,闻李宗吾先生提倡厚黑学而义愤填膺,写了本《薄白学》,在成都报上发表,痛斥李宗吾先生狼心狗肺,贻害苍生。结果,该官因贪污渎职,奸淫扰民,被处死刑,其尊头悬挂少城公园,以观其薄白学之风行于世。现在一些著名高校在研究生课程里开辟有“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李宗吾的《厚黑学》”的专论,充分体现了《厚黑学》学术、思想的生命力。
1706224142
1706224143
1706224144
1706224145
1706224146 民国那些牛人 [:1706221684]
1706224147 民国那些牛人 何香凝裙上题诗羞辱蒋介石
1706224148
1706224149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寇不抵抗,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围剿,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1935年7月,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宫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拱手让出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使华北名存实亡。消息传来,何香凝义愤填膺,随即派人把自己的一条旧裙子与续范亭的一副对联装进一个包裹送给蒋介石,她在裙子上题了一首诗并有落款:
1706224150
1706224151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1706224152
1706224153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1706224154
1706224155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1706224156
1706224157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1706224158
1706224159 这首诗愤怒地抨击了蒋介石及其军队不抗日的卖国行径,并表示了自己愿作巾帼英雄奔赴抗日前线的决心。
1706224160
1706224161 包裹中附寄的续范亭的对联为:
1706224162
1706224163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1706224164
1706224165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1706224166
1706224167 何香凝借续范亭的这副对联,把蒋介石(名中正)喻为不中不正、又臭又硬的厕所怪石,可谓是酣畅淋漓! 
1706224168
1706224169 蒋介石收到包裹,打开一看,是条旧裙子,有些莫名其妙。但在读了何香凝的诗与续范亭的对联之后,大为恼火。但由于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是卓越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大名鼎鼎的廖夫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夫人),且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所以蒋介石遭此辱骂也不敢公然报复,只好悻悻作罢。
1706224170
1706224171 何香凝不仅是革命家、妇女运动领袖,而且是卓有成就的画家和诗人。她的诗慷慨激昂,充满了民族气节和革命豪情。她与廖仲恺结婚后感情甚笃,丈夫要上前线时,她没有小女子的凄婉,慷慨写诗勉励:“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1706224172
1706224173 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叛军上镣囚入黑牢时,她拼命闯去探监并为之送饭换衣。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口遭右派刺杀时,何香凝就在身边,丈夫的鲜血洒满了她的衣衫。她强忍悲痛,把思念深埋心中,继承廖仲恺未竟的事业,不曾有丝毫的动摇和妥协。
1706224174
1706224175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弃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共产党清除出党、政、军系统,还驱逐了苏联顾问,完全投靠欧美列强和中国官僚资产阶级。何香凝毅然辞去了国民党的一切职务。她义正词严地说,我要辞去国民党内一切的职务,我要继续与共产党、苏联来往,国民党的法律不能制裁我,我是遵守孙中山的遗言,“吾宁以画笔栖迟,维持清苦生活,不愿同流合污,做国家民族的罪人”。何香凝公开声明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一切职务,不拿蒋介石一分钱,同南京政府决裂。
1706224176
1706224177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何香凝先后在上海、香港、广东、广西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三十多首脍炙人口的抗日诗。其忧国忧民的满腔热情与浩然正气令人动容,催人奋进。
1706224178
1706224179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何香凝闻讯立即结束旅居法国巴黎的舒适安逸生活,回到上海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并写下了《感赋》一诗:
1706224180
[ 上一页 ]  [ :1.7062241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