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29733
1706229734
范梦章好谈兵说剑,但亦有其诗酒风流的一面。钱牧斋在《列朝诗集小传》里说他“秀羸文弱,身不胜衣”,但喜“啜茶品香,论诗顾曲,每以江左风流自命”。[28]这和澹心所记他礼遇扬州书画名家顾不盈,又引说书人柳敬亭为上客二事[29],是一致的。至于梦章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所获评价亦高。牧斋诗“扬花删竹吴桥句”,拈出梦章“扫花便欲亲苔坐,删竹尝防碍月行”,以其“最为清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甚至称誉他“博综旧章,领袖群雅。其诗发扬而不厉,新警而不佻,独自成家,不饮狂泉之水”[30]。可见梦章不是一般无才学的大吏。
1706229735
1706229736
余澹心以二十五岁之龄,为范梦章招为幕客,专掌文书,说明了澹心的文才出众,也兼见范氏能知人善任。
1706229737
1706229738
《四库全书》所收梦章《文忠集》里无一字及钱牧斋,但他和牧斋却是无所不谈的挚友。《初学集》中所收《范司马参机奏疏序》一文,及《山中得范质兵司马削籍报闻将卜居吴下喜而有作》一诗[31],都是范梦章一生中极相关的文字。牧斋又记梦章于天启间,曾走访牧斋,表述自己对政坛的意见。[32]可见二人是政坛上的同路人。梦章罢官后,友人为作《将相谈兵图》,梦章即以此图征题于牧斋,足见二人皆以将帅之才自命,互相标榜。[33]读牧斋《饮酒》诗中“昔与范郎饮,班荆剪葵韭”及“闲闲桑者园,在彼官道旁”等句[34],知范、钱二人契缘甚深。
1706229739
1706229740
范梦章和牧斋的爱妾柳如是亦尝有诗歌唱和。今人周书田、范景中辑校《柳如是集》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柳氏手书《赋范司马嘉莲作》七律一首的影印本。诗云:
1706229741
1706229742
风流不坠莫愁城,司马池台胜已并。只觉花逢连理好,尽缘人重合欢名。双凌芍药阶前艳,并照芙蓉幕里清。从此三生怀渌水,年年开发倍含情。[35]
1706229743
1706229744
题作“范司马”,知当作于梦章罢南京兵部尚书以后,起为北京刑部尚书、改工部之前。诗首句云,“风流不坠莫愁城”,知梦章仍居南京。时柳氏已归牧斋,而牧斋集中乃无同题之作,不知何故?惟牧斋门生、本籍江宁之顾梦游则有《范大司马朗照堂咏并头莲》七律二首。[36]梦游生长陪京,足迹不出金陵,益知柳如是所咏之嘉莲,即范梦章在南京朗照堂中之物无疑。
1706229745
1706229746
范梦章既与钱牧斋有这样密切的关系,余澹心日后与牧斋保持往还,是顺理成章的。
1706229747
1706229748
现存的《文忠集》,还保留有梦章《秦淮》《北吴和歌》及《庚申元夕仁常招饮灯市》等诗,皆艳而不淫,楚楚有风致,置诸澹心集中,几欲乱真。这些便都是年少多才的澹心得见赏于梦章的原因。至于集中与方文、章闇、僧汰如、方震孺等人唱酬之作[37],更说明了澹心以后与这些人的结交,实非意外的事。
1706229749
1706229750
梦章知交中对澹心交游影响较深者尚有松江籍的陈子龙(卧子、大樽,1608—1647)。卧子《自撰年谱》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条有云:
1706229751
1706229752
吴桥相公,先君乙卯房师也。[38]
1706229753
1706229754
乙卯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卧子父陈所闻(无声,1587—1626)于是年成举人,而和他同年生的河北吴桥人范梦章(吴桥相公)正是他的房师。陈所闻早卒,年才四十。卧子《自撰年谱》里又说:
1706229755
1706229756
[吴桥相公]素惜先君未展其才,爱予甚笃。[39]
1706229757
1706229758
指的是范梦章力荐陈卧子于朝事。
1706229759
1706229760
现在流通的《陈子龙诗集》卷十四收有《献留都范大司马》七律二首[40],审其内容词气,应作于梦章南京兵部尚书任内(崇祯七年至十一年[1634—1638])。可见梦章对故旧门生的遗孤,始终保持往来。后来梦章和卧子先后以身殉明,相隔仅三载,亦可说是南北后先辉映了。
1706229761
1706229762
卧子集中所收酬赠之作,所涉人物如钱牧斋、吴次尾、孙克临、吴梅村,以至桐城方氏子弟,都和澹心投契。至于卧子在松江原籍的诗文之友,后来也先后与澹心厚善。下文将再作交代。
1706229763
1706229764
以上考述与澹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若干人物,意在说明澹心于清初数游江浙之时,他所获得当地士人丰厚的礼遇,和他早年在南京的交游,实有莫大的关系;换言之,澹心在晚明的交游,大有助于他日后交游网络的扩张。
1706229765
1706229766
余澹心和楚云于顺治七年(1650)相遇于松江之前,曾数次从南京出发作江浙之游。就目前所见的诗文中,可确知澹心在清初七年之间,曾先后访游江浙地区至少五次:
1706229767
1706229768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经苏州、嘉兴至杭州、绍兴等地顺治四年(1647)
1706229769
1706229770
顺治五年(1648)
1706229771
1706229772
顺治六年(1649):苏州、浙江
1706229773
1706229774
顺治七年(1650):苏州、松江、太仓
1706229775
1706229776
澹心游江浙,多有诗纪其事,但以日记体裁纪游的,则仅有顺治七年(1650)所撰的《三吴游览志》一书而已。
1706229777
1706229778
五、《三吴游览志》解读示例
1706229779
1706229780
《三吴游览志》共约一万字左右,可说是薄物小篇。书前有吴梅村短序一篇,编梅村集及年谱的人都列此序为“佚文”。《游览志》中记和梅村相见,且录有澹心赠梅村的长诗一首。[41]兼以梅村在南京任国子监司业时(崇祯十三年[1640]),澹心曾“游学南雍”,所以二人当早便相识。梅村为《游览志》撰序,是很有可能的。
1706229781
1706229782
和澹心晚年所撰的《板桥杂记》相比,《三吴游览志》的声名显然远有不如。《游览志》据说有清初刊本,但似乎已经流失。现在流通的只有三个本子,但都同出1920年代上海进步书局印行的《笔记小说大观》中所收。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予以重印。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了李金堂为《游览志》所作的校注本,是至今惟一的现代标点本。[42]李氏所据,便是1984年的广陵本。
[
上一页 ]
[ :1.7062297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