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36896e+09
1706236896
1706236897 问:那怎么办呢,靠知识精英批评呐喊?
1706236898
1706236899 张汝伦:我也很不喜欢“启蒙”这个词,我不相信几个人登高一呼,大家就会照做。朱子、阳明都曾流露过深深的悲观,认为天理永远战胜不了人欲。但康德晚年还在说,有德者才配有幸福,历史终究要进步。这也是康德哲学的动人之处。
1706236900
1706236901 问:苏珊·桑塔格谈到资本主义的时候,一下子点到它的虚无主义价值观。现代人的精神状态、道德表情多少跟虚无接轨了。
1706236902
1706236903 张汝伦:在桑塔格看来,资本主义是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社会思潮,它摧毁过去的一切,使世界荒原化和简单化。现代文明的核心是理性,卢梭是近代第一个指出理性内在吊诡的人。他说,理性产生了科学、艺术等等,把地球变得一片荒芜——激进程度不亚于尼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理性在运用的过程中失去了其目的,沦为工具理性,成了满足人欲望的工具,跟意义、价值无关了。但工具理性解决不了生命意义、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这就是近代虚无主义的根源。近代以来人类道德的堕落、社会的邪恶和苦难、社会的机巧,人被欲望(七情六欲和工具理性)所把持,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卢梭在《爱弥尔》里讲,重要的是恢复完整的人性。
1706236904
1706236905 问:说到荒芜——有时候想想,物质虽然丰富了,但“我想怎样生活”的路反而好像越走越窄了。
1706236906
1706236907 张汝伦:伯林老早讲过,20世纪的人的自由一定比18世纪的人来得少。因为解释生活的意义、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那套方法被规定了,它一定会收窄思想的广度,就像都在给孩子请家教、报这个班那个班,不随这个大流,倒显得另类。号称自由的时代,其实最没有自由,号称个人主义,其实没有了个人。这就使得社会朝着一个很奇怪的方向发展,就是平均化、同质化、平面化、娱乐化。
1706236908
1706236909 问:您怎么看常识?
1706236910
1706236911 张汝伦:常识(common sense),在古典哲学里译为公感,放在日常的、平均的生活里没有问题,但把它当作普遍真理使用就有问题。常识往往是对一时一物的认识,它是片面的、相对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有些人会把常识等同于真理,迷信常识只能说明他的肤浅和短视。接触过德国哲学的人都知道,哲学家就是在追问中得出超越常识的重要思想,它代表人类超越有限性和习惯性的努力,就是要揭露似是而非的问题。宋儒所谓“于无疑处有疑”也是这个意思,冯契先生的哲学性格就是这样。但凡有点头脑的人应该对千篇一律、麻木不仁的日常生活和经验保持警惕。超越常识会带给人一种新的感受力,是对生活的拓展而不是脱离。
1706236912
1706236913 问:您怎么看微博?
1706236914
1706236915 张汝伦:吃饱饭没事干。这世上值得花时间的事情太多了,比方每天都有新知识的产生、旧知识的沉淀,一个人穷一生之力也只能得其万一。大好时间花在140个字的游戏里?发表一些随性的、不成熟的意见?我是没工夫。有时候在地铁里看到一车厢的人都盯着手上那只小玩意儿,都在滑动或者按键,好像一车厢的人都成了终端、接收器,变成一车厢的塑料心。微博是什么?是现代人虚荣心、表现欲、孤独感等等东西的集中之地——当然也有重要信息,但被大量的七嘴八舌淹没了。我向来不想当意见领袖,那种被粉丝簇拥的感觉说实在的,会让我起鸡皮疙瘩。
1706236916
1706236917 问:大众又是什么呢?
1706236918
1706236919 张汝伦:很容易被欺骗被操纵的一群人。这也不用我说,从19世纪克尔凯郭尔开始就有人说明了。现代传媒工具发明之后更是如此,乔姆斯基对“宣传”的揭示够深刻了。所以当年金克木先生跟我讲:不要太在意舆论,我是办过报纸的。
1706236920
1706236921 采于上海写于2012年4月
1706236922
1706236923
1706236924
1706236925
1706236926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1706234391]
1706236927
1706236928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1706236929
1706236930 拍摄者:姜晓明
1706236931
1706236932 牛汉 生于1923年,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以诗为主,近20年也写散文。诗集《温泉》获中国作协全国新诗集奖,2003年获马其顿共和国“文学节杖奖”,2004年获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诗刊《中国》执行副主编。
1706236933
1706236934
1706236935
1706236936
1706236937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现代文学史要重新写
1706236938
1706236939 86岁的牛汉脸上,刻满岁月的刀痕。他的同时代人,谁的脸上没有几把刀?
1706236940
1706236941 几十年的沉沉光阴,将他的身高压缩了5厘米。即便如此,他站起来还有1米86。
1706236942
1706236943 牛汉的祖先是铁木真的嫡系,叫忙兀特儿。兀特儿是姓氏,忙是部落名,这支部落早年在今天察哈尔、张家口一带出没。元朝亡后,忙兀特儿迁徙山西,改姓史。祖先骁勇善战,常能虏获异族美貌女子,讲到这一点,牛汉笑呵呵的。
1706236944
1706236945 牛汉的脾气,用祖母的话说,像家乡的滹沱河。滹沱河平时不像河,除去沙土,净是石块。当河水流尽断流之时,河中唯一留下的,是它们。但家乡的人们依然不敢走近滹沱河,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发大水了。发大水时,村里的狗都不叫了。
[ 上一页 ]  [ :1.7062368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