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37708e+09
1706237708
1706237709 那边灵堂上传来唱腔:我坚强勇敢勤劳忠诚的舅啊……敬酒者捏着酒盅:我把我喝醉,让我难受着,来表达个心意!
1706237710
1706237711 夜了,麻子去妇女家睡,妇女要二十五元钱,麻子掏出五十元找不开,妇女说笨死了,明天再来就不用找了。
1706237712
1706237713 侯孝贤的电影里,常常一个镜头中的两三组人物同时对着话行着事,好比跟一个人说着话,眼睛的余光能看到周围。在中国画里,这叫散点透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如河水裹着各种泥沙浮草一齐流。好的艺术家触摸到了时间是流,并尝试表现它。
1706237714
1706237715 再品一品乡野智慧——
1706237716
1706237717 天气就是天意;
1706237718
1706237719 人嘴里有毒,不敢说满话;
1706237720
1706237721 跌倒了不要马上爬起来,看看地上有没有什么可拾的;别人唾你是恨你,擦了更恨你,唾沫不擦也会自干的;
1706237722
1706237723 蜘蛛网如何地摇曳,但从来没破过;
1706237724
1706237725 陈年的蜘蛛网,动哪儿都落灰;
1706237726
1706237727 改革么,就和睡觉一样,翻过来侧过去就是寻着怎么个睡得妥;
1706237728
1706237729 庙可能是另一个综治办……
1706237730
1706237731 跟《废都》《秦腔》《古炉》一样,《带灯》中有名有姓的人物百多位,鲜灵灵带着泥土气:陈小岔、马水平、王后生、张膏药、朱召财、王随风、郭三洛、李存存、阮互助、陈碌碡……贾平凹说,没费神多想,农村的人名基本就是这样;要说讲究,《古炉》里那些人名比《带灯》讲究。
1706237732
1706237733 小说里多次出现农民招呼带灯来家吃饭的场景:话语热且快,手上却不见动作,言外之意很是丰富——
1706237734
1706237735 农民有他质朴的一面,更有他狡猾的一面。他见面招呼乡干部,背过身可能骂他们,不把他们在眼里看。实际上乡政府干部老到这家去吃饭,这家在村里很荣光,见人说谁谁又到我家吃饭哩。起码说明他乡政府还有熟人嘛,这种心理。那些小虚荣、小势利,都有。但当出现一些矛盾、危机,乡干部去解决的时候,那就蛮横无理。
1706237736
1706237737 小说里,带灯说:我现在才知道农民是那么的庞杂混乱肆虐无信,只有现实的生存和后代的依靠这两方面对他们有制约作用。
1706237738
1706237739 2011年正月十六,贾平凹的家乡发生了一起恶性械斗事件。械斗双方是村里两大势力,一方是村长率众打手,所持器械是钢筋、铁棒和砍刀之类,另一方是霸占河道建沙场的当地一大家族,抄的是杀猪刀。械斗导致两个人终生残废,其中一人右眼被摘除,五人重伤,数人轻伤。这些人,贾平凹都认识,事后少不了走动双方处理遗留问题。在村口路旁,他与乡亲们议论起来,感慨唏嘘;提起笔来,仿佛借了天眼正看着行凶——
1706237740
1706237741 拉布又是一阵钢管乱抡。元老三再没有动。……元老三已是断了线的提偶,胳膊是胳膊,腿是腿,两眼眶蹦出了眼珠子……拉布只说玻璃球要掉下来他就踩响个泡儿,眼珠子却还连着肉系儿,在脸上吊着。……这一次打,也就一二分钟,拉布没有说一句话,元老三也没说一句话。
1706237742
1706237743 我没有亲眼看到,但打架看到过么。听人讲过“文革”时武斗,也是大场面,吓人得很。人打红了眼,都差不多。
1706237744
1706237745 连任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贾平凹很想写一写这个事。他知道老家正在修一条铁路、建一条高速公路,还引进了一座大工厂,昔日的宁静正在破碎。他又去了关中平原以北地带,以及甘肃的定西,比照发展中的速富和封闭中的贫瘠。
1706237746
1706237747 春天的樱花,冬天的血,洇成一片。外表干练内心文艺的带灯,一心讲政治求进步的中层干部,可敬可怜可气可悲的农民们,伴着裂变中的农村无所不在的争讼矛盾,慢慢拢成了一个故事。
1706237748
1706237749 2012年,初稿写成,贾平凹又去了一趟“樱镇”。那是玉米棒子成熟的初夏,没见樱花。他又跟着带灯跑了许多村子、人家,看、听、吃饭,再回西安修改。陕西籍评论家、前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甫一读完,说出三字:疼痛感。
1706237750
1706237751 农民和农民之间,大量的是为了盖房占地,或者一棵河道树在那儿争,多少年解决不了。农民和村干部之间,为的是救济款为啥迟迟不发,救灾时为啥这间房不给我算,还有干部以权谋私——小说里有一章列了各村还有哪些问题木解决,有些真是很小的事,但总是拖,越拖越多,越拖越复杂。一部分人确实是有冤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也有一部分人,长年上访之后,上面有了批示,下面一些干部想快点了事就木原则地给补贴,这样一来人就看样:闹有好处。好些人就不劳动了,倾家荡产全押在上访告状,老实变无赖了。这些老上访户也很辛苦,你跟他说,我赔你5万块钱,他说,不,我要50万。这边不停地闹,那边不停地堵,越堵越要上访,你这儿不管我跑到省上,省上不管我跑北京。上边呢,层层下压,你要把人给我控制住;下边吧,磨,应付,但实际上应付不过去,所以基层维稳队伍整天忙乱的就是堵窟窿,是个循环。
1706237752
1706237753 带灯十几年不动窝,经验丰富,所以叫她当个主任。她会讲理,脑子快,好多话能把你镇住,也交了许多农民朋友,再难的事她会处理。年轻一点刚上手的,跟农民木办法打交道。我看她对农民,该压的时候压,该哄的时候哄,该给好处还得给,见机行动,很有办法。
1706237754
1706237755 那天路上走来个人,满脸通红,头发胡子全奓着。我说,哎呀,这人像水浒里边人。跟我同去开车那人爱照相,但山野空旷,你突然跑到人跟前照相不好。带灯就招呼他,过来过来,啊,给你弄那个低保,照个相。那人一听,高兴得,呼呼跑上来抹抹脸让照。她有办法。
1706237756
1706237757 跟农民打交道得有几套本领,早些年会照相,最好是一次成像那种,马上有人给你管饭吃;有人拿个空胶卷照,就那把农民高兴的。会扎针开方看个病,一下关系也近了,农村缺医少药么。再就是把烟拿上,给大家散烟——我老家从前发生过,几个土匪在那儿坐着,一人散烟,少发一个,那土匪站起来拿枪把人打死了,伤了面子哩。在农村,人和人交往不认大原则,得小恩小惠,啥都跟你说。如果你啥都没有,说我来采访,往外掏笔记本,那人都走完哩。
[ 上一页 ]  [ :1.7062377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