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38364e+09
1706238364
1706238365 昨天有个事儿,晚上我开车回家,路边停着的一辆车突然打出来,“砰”一声响,撞到了我车的右后轮。我停车,那辆车径直往前开。我按喇叭,他没停,我于是加大油门开始追他。再按喇叭,他还是不停,我就想,我一定要追到他。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我抄到前面,停车,他不得不停下来。司机下车,我一看,是个女的。我问,你刚才是不是撞到前面那辆车?她说,你好面熟。我说这不重要,你是不是撞了前面的车,是否听到我在按喇叭,并且知道我在追你?她说,是。那你为什么不停车?我有急事。
1706238366
1706238367 我请她把车停到路边,我也靠边,跟她讲,你这样跑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追,也危险;我为什么一定要追到你,就是想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应该先停下来,认清责任,再处理它,而不应该疯狂地跑。她说,我要去接女儿,你告诉我你是谁。我说,这不重要。听到“女儿”,我觉得就不能再跟她理论下去了。
1706238368
1706238369 看她那辆车,后视镜也没有,她说那是个破车,也经常被人撞,所以无所谓的——就是这种逻辑。我把驾照还给她,说,你得把后视镜配上,否则女儿坐你的车很不安全;赶紧走,接女儿去吧,但是要(开得)慢。她很意外,一连声说谢谢,走了。
1706238370
1706238371 回到家我跟我太太、儿子描述了一遍这个过程,儿子说,爸爸对的,爸爸对的。我不认为他完全听懂了,但我要告诉他。
1706238372
1706238373 平时我不愿意这么去理论。因为这张脸,我希望少事而不是多事。车撞坏了,去修就是了。但在那一刻,你不断地被眼前发生的刺激着,感觉那个火不断地被拱起来,然后说:不可以!如果我不去拦下她,跟她讲这个道理,她还是以她的方式开车。但我在现场,我去做了,相信对她是有触动的。什么叫力量,就是去完成每个人力所能及的那部分,它就会产生力量。
1706238374
1706238375 问:你最后看到那女司机的神情是什么?
1706238376
1706238377 王志文:她是那种又想快点离开,又不想马上就走。她最后问我,你是台湾人?中国人,我说。
1706238378
1706238379 问:中国电影100年出头了,有电视剧也30多年了,有没有什么环节让你觉得它在进步,不会都在往下走吧?
1706238380
1706238381 王志文:(认真想了想)进步还真没看到。这个行业首先得有量的积累,然后才会有质的提高,会把一部分东西剔掉。那些文明程度相对比较高、积累时间比较长的国家,它的影视创作生产都是细化的、专业化的,不是乌涂涂一堆东西放在那儿。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阶段,听着都是仿佛,仿佛像什么,仿佛是什么,但实际上都不是。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个积累的过程,得补课。所以不要担心,也不要那么悲观,都得经历这些事儿,就像孩子成长一样,哪个孩子不得摔一跤啊。
1706238382
1706238383 问:咱们这儿怎么个不细不专?
1706238384
1706238385 王志文:现在的片场,叫鱼龙混杂。道具师,你跟他要一个烟缸,他随便(指对面茶几上的)就给你拿一个来。你说我要的不是这样的?他说那您要什么样儿的?这不烟缸吗?从前的道具师,他读了剧本,比方是30年代,在上海百乐门发生的故事,那他一定会去考察,把他能找到的,剧中可能用到的那个年代的种种物件全放在这儿,然后由美工师、导演来确定,用哪个是最准确的。现在是随便找一人,说你管这堆东西。——那再找一个吧,好,等这烟缸,俩小时;不来,说凑合拍吧,就不带烟缸了。是,也拍了,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出去的意思就损失了那么一点儿。
1706238386
1706238387 这个部门这样,别的部门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灯光,我现在要一个15瓦的灯泡;不好意思,我这儿只有25瓦的;那就换景,拍室外的吧。服装,要一根领带,亮黄色带细纹的;有黄色,但没花纹;多久能弄来?那得俩小时以后;那不行,等不了,拍吧,不要领带了……每天都会碰到诸如此类的事情,不断地改变计划,不断地凑合,不断地损失那么一点儿,你就觉得特别无趣。
1706238388
1706238389 我呢,可能在现场这类要求比较多,开会时会摊开来谈。很多人会说就他事儿多,这都不归他管的。但得有人管啊,如果没有人管,那我来管。现在提倡和谐,提倡快乐劳动,说摄制组成员开开心心地,每天带着微笑来工作,问题是怎么才能带着微笑走呢?谢晋导演不是说吗,手里一捧水,每个指头松一点,不全漏掉了?就剩开心了。
1706238390
1706238391 问:那现在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品质的差别在哪儿?
1706238392
1706238393 王志文:基本上取决于这个团队里的领袖,叫核心、灵魂也行。领袖的态度和他对周围的辐射能力,决定了戏的成色。区别在这儿。
1706238394
1706238395 问:拍戏过程中,你能感觉到你对周围的辐射吗?
1706238396
1706238397 王志文:当然。现在二十五六岁的这些孩子,在他们十七八岁的时候选择了这个行业。他们跟我一起工作的时候就会问:你怎么维持你自己。我说,想想当初考进电影学院或者戏剧学院你想的是什么,你不用参照我,就回到你自己的初衷好了。他们很受益于这种方式。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力量,他们可以那样去想问题了。
1706238398
1706238399 问:你刚上电影学院时的初衷是什么?
1706238400
1706238401 王志文:热爱,因为热爱产生了一种需要,然后满足自己的热爱。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义无反顾。通常我只要认准一件事儿,会矢志不渝,从心出发。这里(指着心脏的位置),这里会给我最好的指示。
1706238402
1706238403 当时没有一个人看好我能做演员,包括我的大学老师。我就觉得有问题:如果我不会表演,我怎么能去教授学生?说这是理论的,这是实践的,这两个部分怎么会被割裂开来?这个不同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它是要操作的。所以我说这是处于某一个阶段的结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所以他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指引者。我的老师们都是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儿来的,但他们仅仅是传承者而不是实践者,这让我不能理解。所以我想先做一个实践者,如果还有时间和兴趣,再去做一个传授者。
1706238404
1706238405 也因为这个悖论,后来碰到问题的时候我总告诫自己:大部分断言、结论都是阶段性的,它当然可以参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得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1706238406
1706238407 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这两个体系,哪个被影视表演用得更多一点?
1706238408
1706238409 王志文:当我们更需要理性思维的时候,可能就得用布莱希特体系。老姜(姜文)用布莱希特比较多,他经常会抽离出来,这是他的思想、风格决定的。我觉得现在哪个体系都用得不纯粹,首先你态度不端正,所以用什么方法都觉着不对,甚至都谈不上。
1706238410
1706238411 问:你的表演方法,会不会也有辐射功能?
1706238412
1706238413 王志文:会。等我活儿完了,他们就能感觉到,有一种简单的、不那么轰轰烈烈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力量。
[ 上一页 ]  [ :1.7062383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