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61340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当来访者独立性增强,就会体验到进展,而治疗师乃能协助个体的真我去适应有限环境上的失常,而不会动用防御机制以假我来保护真我。所有这些,都要重复、再重复,就像足够好的母亲也必得为她的婴儿重复给予好的经验一般。只有这样,来访者的假我障碍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建立起他的积极的、真实的真我。
1706261341
1706261342
创新的治疗方法——“涂鸦游戏”
1706261343
1706261344
温尼科特发明了一种画图技巧用于他和儿童一起做的诊断与治疗上。他称之为“涂鸦游戏”(The Squiggle Game)。这个游戏被他用来作为与儿童建立接触和沟通的一种充满趣味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1706261345
1706261346
1706261347
1706261348
1706261349
温尼科特运用“涂鸦游戏”对儿童的咨询
1706261350
1706261351
根据温尼科特对儿童发展以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在游戏开始的时候,温尼科特和儿童带着纸笔一起坐下来。温尼科特会闭上眼睛,在纸上画下一些线或胡乱涂些东西,然后让孩子涂鸦一番,每人在原来的乱画里注入自己的一点想象和见解。逐渐地,温尼科特就会了解该儿童通过对画图的“想象”所呈现出来的某种人格特质。
1706261352
1706261353
温尼科特注意到,儿童们经常在去他的办公室做第一次会诊前的那个晚上梦到他。他知道,这个想象性的梦代表着他们对他的态度。于是,他就配合着进入这样的主观性客体的角色中;也就是说,他在头两三次的治疗性会谈中,会主动配合来访者心目中的关于他的形象,以便进入到他们的内在世界中,这样的方式非常类似于一位母亲去配合婴儿那自发性的姿态和手势。儿童相信自己是可以被了解和被帮助的,而温尼科特进入儿童的世界便强化了这样的信念:觉得自己被了解,会让儿童在解开情绪发展上的一个情结方面踏出重要的一步。
1706261354
1706261355
通过在儿童治疗上长期以来的努力,温尼科特能够毫不费力地与来访儿童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找到来访者的问题所在。在这样的治疗氛围下,治疗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1706261356
1706261357
充满创新精神的精神分析学家
1706261358
1706261359
在精神分析咨询与治疗学派发展史上,温尼科特无疑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大家。弗洛伊德与克莱茵的理论曾影响和丰富了温尼科特早年的学术生涯。但在他晚年的著作中,他几乎脱离了这些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作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贡献。虽然他的思想并没有构成一个体系,但提供了有关儿童发展的许多独到见解,特别是在母亲与儿童间的互动是如何促成或妨碍儿童的发展上。
1706261360
1706261361
要把温尼科特的观点与别人的概念关联在一起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一边成长,一边改变;也因为他有时对“理论”表现出某种随意性而使读者不安或如梦初醒,例如他把克莱茵认为很重要的观点给忽略掉。他曾说:“谁管它呢?”温尼科特也多少曲解了经典弗洛伊德的概念,去迎合他自己对精神疾病的分类。例如,他曾说弗洛伊德有关神经症的概念并不必然是“疾病”。
1706261362
1706261363
温尼科特在许多方面丰富了精神分析的主流学派。他对儿童创造性的治疗工作以及他关于婴儿发展的原创性概念,都超越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理解,并在很大程度上预见了柯胡特关于健康自恋、“自体”(self)等概念。
1706261364
1706261365
1706261366
1706261367
1706261369
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自咨询与治疗大师的启示 鲍尔比:庇护母性和婴幼儿的“依恋理论”的开创者
1706261370
1706261371
我不能够说出我会做什么,但是我将尽力做到最好。
1706261372
1706261373
——鲍尔比
1706261374
1706261375
1706261376
1706261377
1706261378
在20世纪的发展心理学中,约翰·鲍尔比(John Bowby,1907—1990)对于母亲和婴幼儿之间的关系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研究关注“母子关系”——它意味着什么,若关系一旦建立就会发生什么;反之,又会怎么样?这些都是“依附理论”形成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他用依附理论来治疗病人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效果。
1706261379
1706261380
幸福童年和依附的萌芽
1706261381
1706261382
鲍尔比1907年1月2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安东尼·鲍尔比(Major Sir Anthony Bowlby)是国王乔治五世的一名医生。鲍尔比在孩子中排行老六,他出生时,父亲52岁,母亲40岁。他的童年是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式的:由一个保姆或者女家庭教师照顾并教育,然后进入寄宿制学校。鲍尔比并不认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超凡脱俗,但人们通常认为,早期的良好教育和环境对他以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具有潜在而长期的影响。
1706261383
1706261384
中学毕业后的鲍尔比进入了剑桥大学的皇家海军学院,他计划在那里学习医学,获得相关证书以从事医疗工作。但到了第三年,鲍尔比开始对未来迷茫无措并感到厌倦。于是他决定放弃医疗工作。
1706261385
1706261386
后来,通过在两所进修学校的学习,鲍尔比发现了自己新的兴趣。他自告奋勇去一家医院为有适应障碍的儿童做了一年志愿者,他为24个4—18岁患有住宅适应不良的儿童服务。鲍尔比谦逊地评价当时自己的工作:“我不能够说出我会做什么,但是我将尽力做到最好。”其中有两个儿童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一个是因偷窃而被学校开除的孤独少年,孤僻、冷漠,缺乏稳定的母爱。另一个则是神经兮兮的7岁男孩,因为他总是跟着鲍尔比,被大家叫做“鲍尔比的影子”。这两个孩子对鲍尔比的研究生涯有着深刻的影响。
1706261387
1706261388
回心转意,理论雏现
1706261389
[
上一页 ]
[ :1.706261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