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63502
1706263503
希尔加德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每一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在各种机缘巧合下,他用了长达25年的时间来研究催眠,对心理治疗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当然,在这其中,有一个人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这个人就是希尔加德的妻子——约瑟芬·希尔加德。
1706263504
1706263505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1706263506
1706263507
希尔加德是在耶鲁大学与约瑟芬相遇相识的,当时,约瑟芬在A.格塞尔门下攻读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他们于1931年结为连理。自那时起,他们一直深爱着对方,对彼此都非常忠诚,直到约瑟芬于1989年逝世。他们养育了一对子女,儿子亨利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生理学教授,女儿伊丽莎白从事兽医学研究工作。
1706263508
1706263509
1933年,希尔加德来到斯坦福大学工作后,妻子约瑟芬在耶鲁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进入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实践精神分析学家。之后,约瑟芬受聘于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院,与丈夫希尔加德共同合作进行催眠的实验研究,联名发表了许多有关催眠研究的著作。
1706263510
1706263511
希尔加德夫妇并不介意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共同分享他们一起合作的研究成果。在那个裙带关系敏感的年代,大学一般都拒绝雇用夫妻做全职工作,而希尔加德夫妇打破了这个壁垒,他们为日后众多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的夫妻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他们是一对快乐的夫妻,他们对每一位进入斯坦福的新人和来访者表示盛情欢迎,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1706263512
1706263513
希尔加德夫妇是如此天造地设的一对,在工作上互相扶持,在生活中相濡以沫。毋庸置疑,希尔加德太太是希尔加德走向学术成功的一大支持和动力。
1706263514
1706263515
荣耀而平凡的一生
1706263516
1706263517
因其突出的学术成就,希尔加德在一生中几乎获得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可能会获得的所有荣誉。虽然头顶着许许多多耀眼夺目的光环,但希尔加德实质上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希尔加德的好友与家人对他的描述吧。
1706263518
1706263519
鲍威尔(希尔加德的同事、合作者兼好友)在希尔加德的悼词中是这么评价他的:
1706263520
1706263521
1706263522
1706263523
1706263524
希尔加德(左1)与他的朋友们
1706263525
1706263526
在其职业生涯中,杰克·希尔加德(希尔加德的朋友们都叫他杰克)是一个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他推崇政治自由,并且致力于社会与社区服务事业。他非常同情受到不公正遭遇的人,他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朋友,他是贫苦人民的朋友,他是所有受压迫者的朋友。他非常公正,也非常慷慨,他匿名向许多社区服务机构和个人提供了许多帮助。在行为举止方面,他是个温和的、有礼貌的、乐观积极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从来没有咒骂过一个人或说过任何人的坏话,即使是批评过他的人,他也不曾这样做过。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他生气过、沮丧过、消沉过或不安过。他非常喜欢与同事和学生们进行自由的科学讨论。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热爱游戏,他与家人和朋友都可以玩得很开心。对于心理学,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研究成果与著作;对于他的学生和同事,他留给我们愉快美好的回忆。心理学界会想念他,我们每一个熟悉他的人更不会忘记他。
1706263527
1706263528
亨利·希尔加德说他的父亲是个“对生活充满了爱”的人,他回忆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就会通过唱歌和朗诵韵律诗来让家人快乐,让孙儿们站在他的头上或通过倒立用手行走来逗乐孩子们,喜欢做薄饼给家人们当早餐。他还喜欢观鸟、远足、种植花木。
1706263529
1706263530
从以上的评述和回忆中,我们不难发现希尔加德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人——他爱他的工作和生活,爱他的家人、爱他的朋友、爱所有遭受苦难的人;另外,希尔加德也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人;同时,希尔加德还是一个兴趣广博的人,不仅在工作中是这样,在生活中亦是如此。
1706263531
1706263532
催眠研究成果之一:“催眠感受性”
1706263533
1706263534
“催眠感受性”(Hypnotic Susceptibility),也可译为催眠易感性,是指受催眠者对催眠的感受能力和接受催眠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如果受催眠者自愿按照催眠师的暗示去做,就表示他的暗示感受性高。比如,催眠师暗示:“你的眼皮越来越重了”,被催眠者就会自动闭上双眼。
1706263535
1706263536
希尔加德通过对斯坦福大学的500多个大学生进行催眠测试,发现具有明显催眠感受性的受催眠者约占了四分之一,能进入深度催眠状态者大约只占十分之一,另外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根本无法被催眠,而其他人的催眠感受性则不明显。
1706263537
1706263538
1959年,根据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希尔加德和A.韦岑霍夫共同设计、编制了《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用来鉴定受催眠者的催眠感受性的高低。此量表分为A式、B式和C式三种(见表1),每一种都由12个项目组成。其中,A式和B式的12个项目基本相同,相关系数为0.83。一般认为,若想要测试受催眠者通过训练后他的催眠感受性的改变程度,A式和B式是理想的测试手段。通常,A式用于训练前,而B式用于训练后。A式和B式的项目大多为动作所组成,认知项目较少,因此被催眠者完成测试并不是很困难,而C式包含有较多的认知项目,因此完成难度较A式和B式大得多。完成量表中任何一式的12个项目大约都需要45分钟,每通过一个项目就记1分,不通过则为0分,故每一式的最高得分均为12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受催眠者的催眠感受性越高。
1706263539
1706263540
表1 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A、B、C式)
1706263541
1706263542
1706263543
1706263544
1706263545
1965年,希尔加德发表专题论文《催眠的感受性》,将《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收录其中,并且记录了另外一些相关研究。其中,《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是催眠领域非常权威的测试量表,一直都在被广泛运用。
1706263546
1706263547
1967年,希尔加德和韦岑霍夫又编制了《斯坦福整体催眠感受性量表》,用来检验被催眠者的整体性易催眠力。分为Ⅰ、Ⅱ两式,测试时Ⅰ、Ⅱ两式都需要做。通常认为,这些项目的难度较大,有一些不容易通过。
1706263548
1706263549
催眠研究成果之二:
1706263550
1706263551
“催眠性痛觉缺失”(Hypnotic Analgesia)
[
上一页 ]
[ :1.7062635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