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69902
1706269903
幸运的是我带了一本非常有帮助的手册,就是皇家地理学会出版的《旅行者实用技巧》。在其中一章里我发现了关于人们在遇到史前遗迹时应当怎么做的内容——仔细测量数据、拍摄尽可能多的照片,对于发现的内容描述得越细致越好。因为下雨的关系,我拍摄的照片效果不好,但是我们对那里的建筑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并画出了一张简略的地图。[8]
1706269904
1706269905
1706269906
1706269907
宾厄姆很快就注意到的是,第一批访问这里的探险者在七十多年前就已经来过这里了。在一栋印加建筑中,他发现了一系列写在石板上的名字:
1706269908
1706269909
M.欧赫内·德·萨尔蒂赫斯(M.Eugene de Sartiges),1834年
1706269910
1706269911
何塞·玛利亚·特哈达(Jose Maria Tejada),马塞利诺·莱昂(Marcelino Leon),1834年
1706269912
1706269913
何塞·贝尼尼奥·萨马内斯(Jose Benigno Samanez),胡安·曼努埃尔·里瓦斯·普拉塔(Juan Manuel Rivas Plata),玛利亚娜·西斯内罗斯(Mariana Cisneros),1861年
1706269914
1706269915
皮奥·莫格罗韦霍(Pio Mogrovejo),1885年7月4日[9]
1706269916
1706269917
1706269918
1706269919
宾厄姆访问的这个被抛弃的印加遗迹位于一个非常难以到达的山脊之上,也是秘鲁境内一个几乎无人居住的地方。虽然宾厄姆当时并不知道,但是这次意料之外的探访成了他事业的转折点。一个秘鲁省长偶然提出的邀请很快就会改变宾厄姆的人生轨迹,同时被改变的还有南美洲的考古历史。不过在当时,宾厄姆还只是仔细地查看了整片遗迹,因为省长想要知道这位“受人尊敬”的教授是否认同这里就是曼可·印加的起义首都的观点。宾厄姆后来记录了他对该遗迹的印象:
1706269920
1706269921
[丘奇基拉]的城墙……看起来完全是用石头和黏土修建的。相较于库斯科的那些印加宫殿,这里的建筑要粗糙简略得多,也没有哪两个神龛或大门是完全一样的。偶尔几个门有门楣,但也是用木材制作的,因为工匠们并没有费神挑选足够宽的石料来满足这样的功能。[10]
1706269922
1706269923
1706269924
1706269925
在其他地方宾厄姆也写道:
1706269926
1706269927
我个人认为丘奇基拉并不是比尔卡班巴。这个地方看起来还达不到供印加君主居住的档次。[11]
1706269928
1706269929
1706269930
1706269931
虽然宾厄姆只能算个业余人士,但是对于省长展示给他的遗迹,他显然没有多少惊艳的感觉。根据宾厄姆的推断,哪怕是那些处于流亡状态并发动了起义的最后几位印加君主也肯定会居住在某个精心建造的宫殿里,而且这些宫殿应当和库斯科城中那些令他钦佩赞赏的帝国样式建筑类似。所以在宾厄姆看来,不会有任何君主曾经在丘奇基拉居住过,所以这里也不可能如省长期盼的那样是失落的城市比尔卡班巴。
1706269932
1706269933
返回利马之后,宾厄姆很快就见到了四十六岁的秘鲁历史学家卡洛斯·阿尔韦托·罗梅罗(Carlos Alberto Romero)。罗梅罗也同意宾厄姆的观点,还给宾厄姆看了两本此前无人知晓,最近才刚刚被发现并出版的16世纪编年史著作。其中一本是曼可的儿子蒂图·库西在1571年口述内容的记录,这本书已经被历史遗忘了三百多年。另一本是由一个叫巴尔塔萨·德·奥坎波(Baltasar de Ocampo)的西班牙人撰写的报告,这个人曾参与了1572年攻陷比尔卡班巴的战斗,并且目睹了那之后不久进行的图帕克·阿马鲁被处决的过程。这两部作品中都包含着对于曼可·印加的首都比尔卡班巴的描述,而宾厄姆在丘奇基拉遗迹看到的实际情况与这些描述并不相符。
1706269934
1706269935
比如说,巴尔塔萨·德·奥坎波明确地提到从库斯科前往比尔卡班巴“要下到尤卡伊河谷,经过奥扬泰坦博(Ollantaytampu),然后穿过丘基萨卡[吊]桥”。[12]因此,想要寻找比尔卡班巴的探险者应当是循着一条与乌鲁班巴河走向平行的路线。当探险者抵达了如今的丘基萨卡桥的位置之后,按理说他应当过河继续向西前进。罗梅罗说依照这样的路线从库斯科前往丘奇基拉完全不合理,因为后者位于比尔卡班巴山脉的另一边,直接从西边穿过阿普里马克河要好走得多。因此罗梅罗推断努涅斯省长和其他一些探险家的说法是错误的,丘奇基拉不可能是比尔卡班巴。
1706269936
1706269937
罗梅罗还说,蒂图·库西的口述也很能说明问题,其中提到曼可本来的首都维特科斯就在前往比尔卡班巴的途中。既然依照奥坎波描述的路线不能抵达丘奇基拉,所以它肯定不是比尔卡班巴,同理也就不可能是维特科斯。奥坎波对于维特科斯的描述实际上也证实了这一点,因为西班牙人描述的维特科斯与丘奇基拉的遗迹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1706269938
1706269939
维特科斯(Pitcos)位于高山之上,从那里能俯瞰比尔卡班巴地区的大部分景象。这座山上有一大片平坦的区域,人们在这块平地上建起了奢华宏伟的建筑,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无论是普通建筑还是主要建筑的大门上都有门楣,而且都是大理石材质的,还雕刻了复杂的花纹。[13]
1706269940
1706269941
1706269942
1706269943
丘奇基拉显然不符合“一大片平坦的区域”的描述,那里只是分布在一条窄小的被丛林覆盖的山脊上的三个建筑群。丘奇基拉也没有“奢华宏伟的建筑,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无论是普通建筑还是主要建筑的大门上都有门楣,而且都是大理石材质的,还雕刻了复杂的花纹”。因此罗梅罗告诉宾厄姆,丘奇基拉似乎既不符合对比尔卡班巴的描述,也不符合对维特科斯的描述。这样看来,那两个城市其实都还没有被发现。依据罗梅罗的观点,无论是要找到比尔卡班巴还是维特科斯,都必须从丘基萨卡桥上穿过乌鲁班巴河,再进入比尔卡班巴河谷。罗梅罗说维特科斯一定就在河谷中的某个位置。按照编年史中的说法,一旦确定了维特科斯的位置,曼可的首都比尔卡班巴肯定就在距离那里步行几天路程的范围之内。
1706269944
1706269945
与罗梅罗会面两年之后的1911年6月,宾厄姆组建了一支耶鲁大学秘鲁探险队,并且乘坐轮船从纽约启程再次前往秘鲁。宾厄姆知道,只要他能找到传说中的曼可的失落的城市,那么不管他今后还能有什么样的成就,单凭这一件事他就足以被永远载入史册。从童年起就梦想着登上长途轮船返回美国大陆,有朝一日成为一名探险家的宾厄姆此时站在前往南美洲的轮船的甲板上,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现秘鲁失落的古城遗迹来为自己获得名誉和荣耀。宾厄姆后来写道:
1706269946
1706269947
[1909年,]当我站在丘奇基拉的山坡上,通过偶尔露出一点缝隙的云海瞥见下面冰雪覆盖的山峰的时候,我看到的似乎就是一片尚无人知晓的地方。“群山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我们的向导对那里一无所知,书中也没有什么相关的记载。也许曼可的首都就隐藏在那里。[14]
1706269948
1706269949
1706269950
1706269951
宾厄姆的队伍中还有其他六名成员,全部都是男性,其中包括宾厄姆在耶鲁大学的同学——医学博士威廉·欧文,他曾经划着一条独木舟从开罗出发抵达了喀土穆;另一位是三十九岁的哈里·富特博士,他是耶鲁大学化学系的一位教授,也是宾厄姆的朋友,在团队中的正式职务是“博物学家”。
[
上一页 ]
[ :1.7062699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