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7012e+09
1706270120
1706270121 因此,在发现维特科斯几天之后,宾厄姆就和他的队伍就一起出发向河谷更深处的一个村子进发了,那个村子被称为圣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比尔卡班巴(San Francisco de la Victoria de Vilcabamba),简称为“新比尔卡班巴”(Vilcabamba the New)。宾厄姆知道西班牙人攻陷了比尔卡班巴并将那里洗劫一空之后,就把剩下的印第安人口都迁移到了一个在安第斯山脉上海拔高一些,距离库斯科也更近一些的地方,后来还在那附近发现了银矿。人们就给那个城镇取名叫新比尔卡班巴,以此区别于被焚烧和攻陷了的曼可的首都,那里相应地就被改称为老比尔卡班巴。最终,被曼可抛弃的首都的确切位置渐渐为人们所遗忘,也被茂密生长的丛林掩盖,只剩新比尔卡班巴镇一直存续了下来。三个世纪后的此时,海勒姆·宾厄姆在新比尔卡班巴镇中发现了一些带有铺着茅草的高高的人字形屋顶的房子,还有古老的教堂遗迹、一所学校和一个邮局,他还从那里寄了几封信出去。宾厄姆这一次也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他马上找到了当地的县长孔多雷先生(Señor Condoré),为的就是请他帮忙从当地居民那里挖掘更多信息。
1706270122
1706270123 我们到达[新]比尔卡班巴镇的第二天,孔多雷县长(Gobernador)咨询了他的助理,又召集了生活在附近的几位最见多识广的印第安人,包括一位名叫基斯皮·库西(Quispi Cusi)的老者,他的身上带着一种古典的气质,连他的名字都会让人联想起蒂图·库西的时代。他被告知这是一个非常庄重的场合,要对他进行一些正式的询问,于是他摘下了头上戴的礼帽,但是里面还有一顶编织的软帽没有摘。老者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回答我们提出的关于附近乡村地区情况的问题。他说印加君主图帕克·阿马鲁曾经就住在玫瑰山上。他从没听说过维特科斯或老比尔卡班巴,但是他确认山上丛林(montaña)中的康瑟比达尤克村附近有一些遗迹。其他印第安人也接受了孔多雷的询问。有几个人同样听说过康瑟比达尤克的遗迹,但是显然,无论是来接受询问的人还是村子里其他人都没有前去查看过这个就在他们不远处的遗迹……[51]有一个印第安人提到那个印加城市的名字是伊斯皮里图大草原(Espíritu Pampa),意思就是“鬼魂草原”……[52]虽然[新]比尔卡班巴镇的人都没去看过遗迹,但是他们说潘帕科纳斯[村]里的一些印第安人去过康瑟比达尤克。鉴于此,我们决定马上前往那个村子。[53]
1706270124
1706270125
1706270126
1706270127 第二天,宾厄姆、富特、卡拉斯科中士、一个赶骡人和两个当地官员带着九头驮着食物、仪器及帐篷等物资的骡子出发了。他们离开了海拔一万一千七百五十英尺的西班牙矿业老镇向潘帕科纳斯村行进。宾厄姆希望他能在那里找到了解更多关于老比尔卡班巴具体地点信息的人,那里才是印加帝国最后四位君主——曼可·印加、塞里·图帕克、蒂图·库西和图帕克·阿马鲁——最终的避难所。翻过海拔一万两千五百英尺的科尔帕卡萨关口之后,宾厄姆和他的队伍开始向下前往临近的河谷。他们沿着山坡上曲折的小路前行,没多久,脚下的道路就开始变得湿滑泥泞。在夜幕降临之前他们终于抵达了潘帕科纳斯村,村子的位置在海拔大约一万英尺的山坡上,说是村子,其实不过是一片草地上零散分布的几间茅草屋。
1706270128
1706270129 我们被领到了一个姓古斯曼(Guzmán)的印第安人家中,他个子不高,体格健壮,是这个村子里最可信的人,所以被选为了陪同我们前往康瑟比达尤克的脚夫队伍的领头人……我们进行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对话……他曾经去过康瑟比达尤克并且亲眼见到了伊斯皮里图大草原上的印加遗迹。之前一直如神话一般存在的“鬼魂草原”终于开始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真实的一面。[54]
1706270130
1706270131
1706270132
1706270133 完全是通过坚持不懈地打探信息,宾厄姆终于走到了今天——也就是在声称自己知道传说中的印加遗迹确切位置的向导带领下朝目标进发的这一天。自己和遗迹之间仅剩下二至四天脚程的距离,那片遗迹会不会就是曼可的首都比尔卡班巴,或者这只是又一次徒劳无功的搜寻?无论等待自己的是哪种结果,宾厄姆都已经决心要去那里一探究竟。三天之后,宾厄姆、富特和队伍中的其他成员来到了海拔四千九百英尺的一片温暖的丛林中,那里有一栋房子,房子的主人姓萨阿韦德拉(Saavedra),是当地的一个种植园主,他已经在附近丛林中清理出了一片地方,用来种植香蕉、甘蔗、咖啡豆、甘薯、烟草、花生和木薯。
1706270134
1706270135 萨阿韦德拉邀请我们到他家中,让我们不用拘束,还给我提供了一顿大餐。桌上摆满了煮熟的鸡肉、米饭和甜木薯。萨阿韦德拉表示他不但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而且还会尽其所能帮助我们找到遗迹。听他的意思是,遗迹就在伊斯皮里图大草原,但是草原还在山谷下面很远的地方,要到那里去只有一条非常难走的道路,从来只有赤着脚的蛮荒之人才能从这条路上通过。至于我们,很可能大部分路段都要手脚并用才行了。这样的现实让我们心里非常纠结,无法形容。[55]
1706270136
1706270137
1706270138
1706270139 第二天,宾厄姆被带到了一个被称作伊斯皮里图大草原的村子,村子极小,只有几间茅草房,住户都是当地的坎帕族人,他们穿着长及脚踝的棉质斗篷,留着黑色的长发,在丛林里使用弓箭打猎为生。宾厄姆知道印加人曾经和亚马孙丛林里的安蒂人结盟,也许坎帕人就是安蒂人的后代。不管怎样,坎帕人此时正带领着宾厄姆的队伍穿过浓密的雨林,走着走着他们突然停住了。虽然几乎已经和周围的树木融为一体了,但是竖立在他们眼前的无疑就是一道粗切石料建造的墙壁。
1706270140
1706270141 在丛林中艰难跋涉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潘帕科纳斯[河]一条很小的支流岸边一个天然形成的平台上。他们管这个地方叫埃龙姆博尼(Eromboni)[草原]。我们在那里发现了一些人工修建的梯田和一栋建筑的地基,地基大约长一百九十二英尺,宽二十四英尺……附近还有一个典型的印加喷泉和三个石砌喷水口……这里的树木太茂密了,枝叶藤蔓严重阻碍了我们的视线,朝任何方向都只能看到几英尺之内的景象。那些蛮荒之人指给我们看了一片印加人石头房子的遗迹,房子的墙壁还没有倒塌,保存得也算很完好……墙壁是用大石块加黏土建造的。和奥扬泰坦博的那些建筑很相似,这里房屋的门楣也是用三四块未切割的条石做的……再下面一些有一个半封闭的喷泉或是公共浴室,里面有一个石砌的喷水口和一个用石料围出来的水池。这里的房子在形状、大致布局、神龛的样子、房顶上的石头楔子和门楣上都体现了印加建筑的风格。在一些建筑里,我们还找到了一些印加陶器的碎片。[56]
1706270142
1706270143
1706270144
1706270145 虽然这些建筑看起来确实是印加人修建的,但是风格样式略显粗糙。大多数墙壁是用未经切割的石料和泥土混合堆砌的,完全没有宾厄姆在马丘比丘或库斯科见到的那些建筑体现出的印加石匠细致、经典的切割工艺。四周的无花果树长得很高大,茂密的枝叶和藤蔓缠绕在一起,从树冠一直垂到地面。不断生长的无花果树树根甚至穿透了遗迹中的一些墙壁。蜘蛛猴的叫声时远时近,坎帕人会不时停下来仔细倾听,然后指着头顶上树木形成的遮罩激动地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相互说着什么,在宾厄姆听来,他们的语言完全是“一串咕哝声、气息音和喉音”。[57]
1706270146
1706270147 坎帕人清理了一部分植被,好露出更多的石墙,当金属镰刀偶尔碰到石头发出“当当”的响声时,宾厄姆忍不住开始思考这些粗切石料建造的,隐匿于这样难以被发现的地方的建筑群是否就是编年史中描述的老比尔卡班巴。宾厄姆的探险是从严寒的高地上开始的,现在他却来到了这样一个温室一般的环境中,身边围绕着拍也拍不完的苍蝇、蜜蜂和蚊子。宾厄姆的心中疑窦丛生,实际上,他觉得自己很难相信:
1706270148
1706270149 从寒冷的库斯科和曼可一起逃出来的……[印加]祭司和太阳神的处女们……能够在伊斯皮里图大草原河谷这样炎热的环境中生活。这两个地方之间的气候差异就像是苏格兰和埃及之间的差异一样巨大。他们[印加人]在伊斯皮里图大草原也找不到喜欢的食物。再说,他们追求的隐蔽和安全在这个地区里的其他一些地方也可以实现,尤其是马丘比丘,那里的气候更凉爽宜人,那里的食物也更符合他们的饮食习惯。最后一点疑问则是,卡兰查说“老比尔卡班巴”是这个地区里“最大的城市”,马丘比丘显然比伊斯皮里图大草原……更符合这个标准。[58]
1706270150
1706270151
1706270152
1706270153 实际上,在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两天的清理之后,宾厄姆和他的队伍还是只找到了几十栋建筑。然而,丛林中的植物太密集了,他们并没有办法确切地知道这些建筑是不是这里的全部。不过,就算能在这里找到更多的建筑,宾厄姆也还是很难想象这样粗糙的建筑遗迹曾经是印加人的主要首都,更不用说有几位印加君主在这里居住。再说,还有一点与编年史中对于比尔卡班巴的描述不符的是,宾厄姆和他的队伍走了五天才从普基乌拉来到伊斯皮里图大草原,而卡兰查说这段距离“加紧赶路只需两天”,[59]正常行进速度也不过三天就能抵达。
1706270154
1706270155 另外,宾厄姆还在一些建筑遗迹附近的地上发现了制作粗糙的西班牙式房顶瓦片。
1706270156
1706270157 陶器的碎片和房屋建筑无疑都是印加样式的,但是存在一个例外,就是我们发现的十二或十五片制作粗糙、大小不一的西班牙式房顶瓦片。鉴于瓦片的数量很少……我猜可能是后来的秘鲁人或几个世纪以前来到这里的早期的西班牙传教士进行的实验性烧制。陪同我们的印第安人都无法解释这一谜题。显然遗迹中的房子并没有使用瓦片铺盖房顶,因为碎片的数量顶多够铺几平方英尺的面积,而且几乎所有碎片都是在房屋外面发现的。[60]
1706270158
1706270159
1706270160
1706270161 在印加人与西班牙人发生接触之前,他们的典型建筑是铺着茅草的高高的人字形屋顶;他们本来不使用陶土瓦片,这是后来从西班牙人那里学来的。当西班牙人占领了库斯科和其他一些印加城市之后,他们开始渐渐地把印加建筑上原本的茅草屋顶都换成了瓦片,这样能够更好地防雨。“可能是某个印加人看到了库斯科的建筑上新出现的红色瓦片,于是就在丛林中试着模仿制造,但是没能成功”,[61]宾厄姆这样写道,显然并不认为这些东西出现在这里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1706270162
1706270163 在翻译的帮助之下,宾厄姆反复询问本地的坎帕人用什么名字指称遗迹所在的这片区域。坎帕人给出了两个答案:第一个是西班牙语名字(伊斯皮里图大草原),字面意思是“鬼魂草原”;第二个是盖丘亚语名字(比尔卡班巴),字面意思是“神圣平原”。宾厄姆把两个名字都记了下来,他还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道:“这一整个地区被称作‘伊斯皮里图大草原’或‘比尔卡班巴’。”[62]虽然坎帕人明明就是使用印加人使用的名字“比尔卡班巴”来称呼这个地方的,但宾厄姆还是不能确定自己找到的地方的真正身份,他还需要对遗迹进行更多的研究。
1706270164
1706270165 在伊斯皮里图大草原停留了两天之后,宾厄姆的队伍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了。因此他和他的队伍只好开启了返回高地之上的艰难缓慢的旅程,再之后,他们最终返回了美国。虽然宾厄姆在1912年和1914~1915年又两次带领探险队前往秘鲁,并且在那两次探险中又发现了更多与马丘比丘相关的遗迹,但是他再也不可能复制自己在1911年7~8月短短四周却发现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的探险经历。1913年4月的《国家地理》杂志用一整期的版面报道了宾厄姆发现马丘比丘的事迹,也由此正式将他发现的失落的城市介绍给了外面的世界。这个总有云雾缭绕的宏伟壮观,非常适宜拍照的遗迹很快就会成为南美洲最著名的地标,甚至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符号;发现这里也让海勒姆·宾厄姆成了名人。尽管马丘比丘遗迹在视觉上令人惊叹,但是宾厄姆还是为解释这个地方的真实身份而绞尽脑汁。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宾厄姆惊讶地发现,自己在西班牙人的编年史中完全找不到任何关于马丘比丘和华纳比丘的描述。
1706270166
1706270167 一个如此壮观的遗迹怎么会没有同样精彩的历史记载呢?当然,宾厄姆既不是印加问题专家,也不是考古学家,更不是人类学家。随着马丘比丘的名气越来越大,宾厄姆面临的提出一个解释这个遗迹意义的理论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最终,在迫于这种压力也是一部分原因的背景下,宾厄姆给出了一套几乎和马丘比丘一样令人惊诧的理论。
1706270168
1706270169 宾厄姆声称,绝世而立的马丘比丘并不是什么位于印加帝国边缘的无人知晓的堡垒,相反,它就是帝国最初的中心,其重要性就如巴黎之于法国、罗马之于意大利,宾厄姆大胆地暗示马丘比丘在印加帝国的地位就是这样的重要。仅凭一些最不足信的证据,宾厄姆最终提出他发现的城市实际上是印加帝国第一个有人居住的城市,因此,按照宾厄姆的说法,马丘比丘成了整个印加文明诞生的摇篮。另外,根据探险队的队友对于从遗迹中的多个墓葬里挖掘出来的遗骨进行化验的结果,宾厄姆还得出了马丘比丘是仅供“太阳的处女”居住的地方的结论,然而后来他这个队友的研究结果本身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宾厄姆断言曼可·印加围困库斯科失败之后,就撤退到了马丘比丘,这个已经被他认定为就是比尔卡班巴的地方。宾厄姆还说即便是在图帕克·阿马鲁被处决之后,马丘比丘的历史也并没有随之终结。他解释说印加历史中一个有讽刺性的事实就是,孕育了帝国的摇篮也见证了帝国的终结。
[ 上一页 ]  [ :1.706270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