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70634
1706270635
从他下令在库斯科建造的那些新建筑可以推定,帕查库提很可能是第一个见到自己规划的庄园的泥土模型的人,模型里涵盖了所有他打算建造的建筑和梯田。帕查库提批准了这些设计之后,王国里最优秀的建筑师、工程师、石匠和泥瓦匠们就要依此开工了。同时,作为首席军事将领的帕查库提则继续扩展着帝国的疆域,这一次是向北推进到比尔卡班巴河谷。如科沃神父写道的那样:
1706270636
1706270637
他[帕查库提]在维特科斯和比尔卡班巴地区展开了征服活动,这里地势险峻,还有茂密的丛林,所以也是最难攻陷的地区之一……印加[君主]率领着他精挑细选的最勇猛的战士离开库斯科,穿过尤卡伊[维坎纳塔]河谷,继续沿着河流向下游的[奥扬泰]坦博进发,最后抵达了安倍班巴(Ambaybamba)河谷。到了那里之后,帕查库提得到消息说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因为没有可以跨越乌鲁班巴河的桥;他的敌人已经拆掉了丘基萨卡的[吊桥]……但是印加君主[帕查库提]的力量太强大了,他不但修复了丘基萨卡的吊桥,还在河道上其他较窄的地方修建了更多的桥。比尔卡班巴地区里的人看到这一切感到无比惊奇和惶恐,他们承认只有太阳的后代才能实现这样的壮举。修完桥之后,印加[君主]下令让他的军队保持好队形继续行进,这样敌人就无法给他们造成任何伤害了。当军队来到距离库斯科二十五里格[八十七英里]之外的科科斯帕塔(Cocospata)时,维特科斯和比尔卡班巴地区里的酋长们(首领们)都派了使者到这里来见他……酋长们为了取悦印加[君主]并获得他的恩赐,告诉他他们愿意送给他一座拥有储量丰富的金银矿藏的山峰。印加[君主]对此很是满意,于是派遣自己的手下前去查看他们说的话是否属实并带回一些金银样品。君主的手下马上就领命出发了,结果他们发现矿藏里的财富甚至比那些人向印加[君主]描述的还要巨大,他们还给君主带回了大量的金银,这让君主更加高兴了……[帕查库提]按来时的原路返回了库斯科,然后下令举行公共庆典来赞颂他的这次远征及发现的矿藏。庆祝活动整整持续了两个月。[5]
1706270638
1706270639
1706270640
1706270641
为了纪念自己征服比尔卡班巴地区,帕查库提下令建造第三处皇室庄园,这一次是在非常靠近丘基萨卡桥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可以俯瞰今天的乌鲁班巴河的山脊。印加人管那个新地点叫“比丘”,也就是山峰的意思。由于这个计划建造的堡垒及其附近零散的居民区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奢华的私人领地,所以这一整片建筑群也要体现出印加人工艺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1706270642
1706270643
实际上,这片如今被称为马丘比丘的遗迹在工匠们切割第一块石料并将其运上山脊开工建造之前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设计的。首先,马丘比丘的位置必须是既神圣又世俗的:帕查库提选定的地点在高高的山脊之上,那里有一个居高临下如神明一般饱览整个区域和四周围绕的神圣山峰(阿普)的视角。其次,同样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这里有清洁的水源,水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物质,可以饮用、净身,还可以用于宗教仪式。所以比丘这个位置实际上拥有一些极为重要的特质:它位于现在被称为马丘比丘的巨大山峰顶部,此外,在堡垒的计划建设地点之上更高的地方,工程师们发现了天然的泉水,于是他们遵循重力原理设计了一套流水系统,让水流能够最终从山顶流进山脊上的十六个高度逐渐降低的用于举行仪式的喷泉中。
1706270644
1706270645
工人们在山脊上用沙砾、石料,甚至半地下的挡土墙建造地基,仔细规划如何使山脊上的部分区域变得平整。在马丘比丘进行过挖掘的考古学家报告说这片遗迹上的建筑有大约60%的工程量其实都隐藏在地面以下的部分。[6]因为花岗岩建筑本身的自重就很大,再加上这个地区经常下大雨,所以印加的建筑师们必须确保建筑的地基绝对坚实,才能承受住重量和雨水的挑战。地基建成之后,工人们才开始修建上面的堡垒部分。[7]建筑所需的巨型石料来自同样位于这个山脊上的采石场,那里的工人们用各种各样的石器和铜质工具开凿石料。当第一块石料被切割好之后,建造马丘比丘的房屋、宫殿和神庙的工作才算正式开始。
1706270646
1706270647
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和手艺人都聚集到这个偏远的地区来,在一群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监督下进行工作。为了让堡垒的建造符合当时最新、最先进的科技,印加的天文学家们也要协助工程师、石匠们一起建造能够精准地标记冬至、夏至和其他天文现象的观象台。与此同时,工人们也在忙着建造通往这里和从这里出发的道路,好将马丘比丘与首都库斯科以及奥扬泰坦博、皮萨克之类的新建核心城市连接起来,最终这些道路也会连通维特科斯和比尔卡班巴。工人们参与这些建设就是在缴纳自己的密塔,即劳役税。此外还有更多的工人被安排来修建大规模的梯田,好为堡垒中未来的居民提供食物,也要为祭祀仪式提供祭品。很快,凭借印加人的劳动和技术,崎岖陡峭、被丛林覆盖的山坡转化成了一系列令人惊奇的梯田,这里最终开垦出了十四英亩可供种植神圣的庄稼的良田。
1706270648
1706270649
马丘比丘最终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时间是在15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建立起来的印加帝国的第一位君主帕查库提肯定是乘坐自己的皇室轿子来到马丘比丘的,后面跟随着皇室的宾客和大队的仆从及至少一部分后宫佳丽。堡垒中的配套设施、管路系统、食物、补给、仆人和厨师都是精心配备和挑选的,这样君主就可以在这里和他的客人们一起休闲放松。那时和现在一样,山中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然而和现在不一样的是,那时建筑的人字形房顶上都铺着新鲜的黄色秘鲁针茅,建筑上的白色石料都是刚刚切割好的,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反射出点点光芒。
1706270650
1706270651
与库斯科中那些新建的建筑类似,马丘比丘的建筑中大部分的石料也是按照帕查库提偏爱的帝国样式切割的;实际上,有一些建筑所用的石块甚至有一辆小轿车那么大,每块石料都完美地拼接在一起,最重的能达到十四吨。[8]从附近的马丘比丘山峰上流进堡垒的水通过石头砌成的引水渠最先流到帕查库提的生活区,这样君主就可以使用这里能够获得的最纯净的水。帕查库提的住处里有一个在石头上凿出的水池,君主可以在完全私密的环境中沐浴,而且君主的住处也是马丘比丘里唯一有可以冲水的卫生间的地方。当帕查库提在他的私人浴室中沐浴的时候,他还可以听到外面广场上飘来的客人们的声音,以及远处的金属装饰工匠们锻造和捶打金银饰品、器皿和首饰的声音。长长的美洲驼队伍络绎不绝地抵达这里,从天空中秃鹫的视角来看,这些驼队一定就像结绳语上的绳结一般。这些从安第斯山脉脚下及丛林中送来的食物和补给在堡垒外面不远处一个站点就要被仔细地卸下。即便是在这个私人的隐居地点,跑步传信的查斯基仍然会定时前来给君主和他的官员们送信,然后再将君主和官员们的指示带回去传达到帝国各处。实际上,君主去哪里,他的整个宫廷就都要跟着他到哪里。正因为如此,每当帕查库提来到他在马丘比丘的隐居地点时,这个巍峨高耸、绝世而立的堡垒就会暂时变为权力的中心和整个印加世界的焦点。
1706270652
1706270653
今天的马丘比丘是归秘鲁政府所有的,也是向公众开放的。源源不断的旅行大巴每年会把几十万的游客带到这里。在帕查库提的时代,这里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马丘比丘是一个私人专属的场所,连通往这里的道路也只有执行国家公务的人才可以走,帝国中其他地方的道路也是如此。帝国的普通居民根本不知道马丘比丘的存在,只有帕查库提的直系亲属、负责维护堡垒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工人们和受到邀请的精英阶层才能够前往这里。贵族们通常是乘坐带顶棚的轿子前往的,轿子上还要装饰贵重的金属和色彩斑斓的羽毛。显然,马丘比丘就是帕查库提的戴维营——这个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一个弱小的地方王国转变为新大陆上为人们所知的最庞大帝国的人在这里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皇家度假区。
1706270654
1706270655
所以,马丘比丘就是帕查库提为自己建造的第三个纪念庄园,但很可能是所有镶嵌在他功绩王冠上的宝石中最耀眼的一颗,前两个地方分别是皮萨克和奥扬泰坦博。对于习惯了冬天极为寒冷的首都和整个安第斯山脉惯常的恶劣气候的君主来说,堡垒上的气候温暖舒适,这无疑能给他提供一个让人欣喜的喘息机会。即便是帕查库提已经去世,他的遗体被仪式性地进行防腐处理并制成木乃伊很久之后,他的仆人们无疑还在继续将神圣的君主送到马丘比丘及另外那些由他下令在安第斯山脉上建造的庄园里。他无神的眼睛似乎还在凝视着远处那些皇家帕纳卡的成员们,看着他们继续享受自己家族创立者无与伦比的征服和劳动带来的丰硕成果。
1706270656
1706270657
既然马丘比丘是帕查库提的私人皇室庄园,那么问题依然摆在那儿:这个地方是怎么被和曼可·印加的起义首都比尔卡班巴联系到一起的?我们可以从印加人的口述历史中发现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根据西班牙人在16世纪时对印加人进行的采访可知,帕查库提在征服了比尔卡班巴河谷之后曾一度停下了继续攻城略地的脚步。然而他的儿子图帕克·印加后来显然又将其统治区域扩展到了潘帕科纳斯河谷,并最终将后来的比尔卡班巴镇所在的区域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1706270658
1706270659
帕查库提军事征服比尔卡班巴河谷之后,在那里实施了一套发展模式,后来这个模式很快就被印加人复制到了整个帝国范围内。首先,向新地区派遣工程师和结绳语专家(会计师),让他们评估该地区的资源并编目登记。结绳语专家的任务是普查当地的人口并将当地的耕地面积、作物、金属种类(铜、锡、金、银)和其他资源的数据用绳结记录下来。印加的工程师要做的是按照新地区的情况制作一个陶土模型,包括当地居民聚居区的位置。这个模型将被带回库斯科展示给君主。在获得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帕查库提和他的顾问们就开始规划如何重新安排人口分布,在哪里需要修建印加道路,在哪里挖掘皇家矿藏,以及在哪里建立新的聚居区。
1706270660
1706270661
当整体的发展规划获得通过之后,印加的管理者就将劳动力送到新的地区去建造或修缮深入该地区的道路,并在老路两边修建典型的印加坦普(tambos)[9]和仓库;然后管理者会在仓库里堆满给政府官员、工人和即将要被永久地迁移到这里的米特玛科纳移民准备的补给。除此之外还要建立查斯基的站点,之后这些新地区就可以被归入君主的由跑步信差接力的通信系统之内。如果需要建造水渠、桥梁、梯田,甚至是城镇,印加管理者们也会派遣相应的建筑师、石匠和工程师前往。
1706270662
1706270663
当这些新征服的地区逐渐被重新整合以后,印加的精英阶层就可以顺畅地役使当地人力和开发当地资源了,新地区的首府城市也会获得建设。总体来说,印加人喜欢将地区的首府城市选在能够很好地观察四周区域的高点上的一片平坦区域中。在比尔卡班巴河谷上流地区,帕查库提亲自挑选了一个海拔约一万英尺之上的山顶,从那里可以俯瞰下面整个富饶的河谷。在这里建造的官方城镇就是后来被称为维特科斯的地方。这里最终建起了一些皇家房屋、一个广场、一片行政性建筑群、一些仓储设施、一座太阳神庙、一个位于山顶的堡垒和一些民用住房。
1706270664
1706270665
就大多数地区首府而言,各种建筑采用的大多是印加人的皮尔卡(pirca)样式,也就是使用粗切石料和黏土作为建筑材料,只有皇室建筑中会多少出现一些和首都库斯科一样的经典的帝国样式石砌工艺。根据蒂图·库西的说法,帕查库提和他的儿子图帕克·印加在维特科斯都有居所,连曼可的父亲瓦伊纳·卡帕克也有。尽管印加的君主们只会短期驾临维特科斯,但是他们一定会任命一个印加管理者长期生活在这个山顶之上的首府里。[10]
1706270666
1706270667
图帕克·印加重新征服了这一区域之后,印加的管理者们又挑选了一个地方来建立边境的前哨站和贸易中心。这个地方距离维特科斯有三天的路程,海拔也降低了五千多英尺。人们管那个地方叫“比尔卡班巴”,意思是“神圣的平原”。[11]被安排到这里服劳役的劳动者们开始用石头或铜质斧头砍伐浓密的热带树木,清理出一片区域作为建设用地。在为新聚居区设计了一个广场和一套饮水系统之后,印加的建筑师们又开始在这片空地上监督建造风格粗犷的皮尔卡样式建筑,典型的人字形屋顶上铺的是从高地上带来的秘鲁针茅晒成的干草。印加管理者们接下来安排了米特玛科纳移民到这一区域里定居,为的是继续清理这片区域,然后在这里种植古柯。移民们还可以开始用安第斯山脉上人们制造的产品来交换当地亚马孙丛林部落生产的产品和天然原料。当地的原住民群体显然也有来到比尔卡班巴居住的,或者至少是暂时居住过,因为在城市遗迹中还能够发现一些圆柱形的石头建筑散落在各处。
1706270668
1706270669
大约半个世纪之后,当曼可·印加抛弃了帕查库提的皇室庄园和草草改造的奥扬泰坦博堡垒之后,时年二十一岁的君主选择的最终庇护所恰巧就是他的曾祖父征服的第一个地区——崎岖不平的比尔卡班巴。
1706270670
1706270671
比尔卡班巴位于库斯科西北一百英里左右的地方,而马丘比丘距离首都只有五十英里。曼可·印加当时选择了比尔卡班巴而不是马丘比丘作为他的流亡首都。比尔卡班巴四周围绕着浓密的树林,只有陡峭的山路可以前往,附近还有很多河流,如果需要,曼可也可以从水路逃脱,这样的比尔卡班巴在曼可看来一定是个可以被重新打造为首都的地方,也是让他能够将自己的游击队战争进行到底的绝佳阵地。虽然曼可最终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宫殿,但我们仍然可以确定这个地方最初是作为行政管理中心,而非皇室庄园而建造的。这里发现的大约四百栋部分未损毁的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用未经切割的石料和黏土灰浆建造的,只有极少数的建筑采用了印加帝国样式。所以曼可在1537年迁移到这里这件事,打个比方说的话,就好像是让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总统突然放弃白宫,被迫将他的整个执政团队都迁移到西部边界上的某个粗切石块建造的要塞里一样。
1706270672
1706270673
正因为如此,比尔卡班巴并没有多少曼可的皇室祖先们习以为常的物质方面的奢华。这里没有居高临下的地形,所以也不能一览周围乡村的情况;这里的气候比印加精英阶层偏爱的气候条件更炎热潮湿;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帕查库提下令在马丘比丘、奥扬泰坦博、皮萨克和库斯科建造的那样的帝国样式建筑。比尔卡班巴的居民们和附近的西班牙人入侵者进行了几乎是持续不断的游击战争,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和资源都花在了保卫他们弱小的王国上,所以没有多少时间和意愿在这个和库斯科或维特科斯一样随时可能被抛弃的城市里建造什么浮华的建筑。
1706270674
1706270675
出于这些原因,在1911年8月,当海勒姆·宾厄姆在伊斯皮里图大草原上只考察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只发现了十几栋粗切石料建筑遗迹时,他无法相信这就是传说中印加人最后四位君主的首都的一部分,这件事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虽然这个地理位置似乎基本符合编年史中对于比尔卡班巴的描述,但是在宾厄姆的想象中,曼可的城市里应该会有一些更精美的建筑。他觉得马丘比丘的地理位置更有气势,还有大量帝国样式建筑,所以那里一定就是印加人最后的首都。
1706270676
1706270677
然而实际上,马丘比丘并不是比尔卡班巴,而是帕查库提的一处皇室庄园,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西班牙人的编年史中很难找到任何关于马丘比丘或华纳比丘的内容。因为到1534年西班牙人入侵库斯科的时候,马丘比丘的堡垒已经基本上被弃用了。就算有任何帕查库提的皇家帕纳卡成员生活在马丘比丘,他们也肯定会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后的动乱中尽快赶回库斯科。至于那些从帝国各个地方招来的仆人肯定也会离开这一小块废弃的皇家领地,要么是跟随他们的主人返回库斯科,要么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就好比一个失去了收入的主人无法再承担维护自己的豪华度假胜地所需的高额费用一样,帕查库提的皇室庄园也因为印加帝国税收和劳役制度的崩溃,以及贵族享乐时间的消失而被抛弃了。
1706270678
1706270679
城市中神圣的金属器物都已经被主人带走,再加上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政治或地理意义,入侵的西班牙人对于马丘比丘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兴趣。实际上,可能根本没有任何一个西班牙人来过这里,否则这里的神庙肯定也都会被毁掉。[12]很快,云雾林里浓密的植物就将通往这里的印加道路吞没,宫殿和建筑四周也长满杂草。被抛弃了不过十年之后,从下面深深的河谷中经过的人就几乎完全看不到位于他们头顶之上的帕查库提最精美的建筑明珠了。
1706270680
1706270681
鉴于西班牙人喜欢将笔墨过多地集中于描写西班牙人感兴趣的东西,其余一概省略,我们也就不用奇怪为什么宾厄姆和萨沃伊都无法在西班牙人的编年史中找到任何关于马丘比丘的内容了。然而,当代的科学家们最终还是发现了在一些零散的西班牙文件中确实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一个被称为“比乔”(Picho)的地方,这很可能就是指马丘比丘。比如,一位在1565年从库斯科前往比尔卡班巴的西班牙特使在自己的报告中写道:“那天晚上,我在位于一座冰雪覆盖的山峰脚下被抛弃的[印加]小镇孔多玛卡(Condormarca)过夜,那里有一座古代样式的桥横跨于维特科斯河[即比尔卡班巴河]之上,过了桥可以前往[奥扬泰]坦博,萨帕玛卡(Sapamarca)和比乔,那里是一个平静祥和的地方。”[13]
1706270682
1706270683
在1568年,也是西班牙人最终攻陷比尔卡班巴的四年之前,另一份西班牙人的文件中也提到了一个被称为“比乔村”的地方,它也在今天的马丘比丘所在的位置。[14]又过了漫长的三个世纪之后,这个地方真正的名字“比丘”才终于出现在一位意大利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安东尼奥·拉伊蒙迪绘制的地图上。这份地图是1865年出版的,上面标注了一座名叫“马丘比丘”的山峰,就矗立在乌鲁班巴河沿岸。又过了十年之后,法国探险家夏尔·维纳(Charles Wiener)本打算从奥扬泰坦博出发,经过潘蒂卡拉关口,抵达乌鲁班巴河上古老的丘基萨卡桥。在他1880年出版的作品中,维纳写到了奥扬泰坦博的本地人说过“还有其他[古代印加]城镇存在,以及关于华纳比丘(Huaina-Picchu)和马丘比丘(Matcho-Picchu)的事。于是我决定在向南继续行进之前,先向东进行最后一次远足探险来[寻找这些地方]”。[15]然而,维纳选择了从丘基萨卡桥向下游前往圣安娜种植园的路线而不是逆流而上向着马丘比丘的方向,因为在圣安娜和奥扬泰坦博之间沿着乌鲁班巴河的道路还要再过十五年才修好,而且乌鲁班巴河也不适于航行。[16]不过维纳还是给乌鲁班巴河谷绘制了一幅精细的地图,其中就包含了两座被称为马丘比丘和华纳比丘的山峰。
[
上一页 ]
[ :1.7062706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