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93302
长腿的糜和敏捷的鹿,
1706293303
1706293304
1706293305
1706293306
利刺迸射的豪猪和浣熊
1706293307
1706293308
1706293309
1706293310
藏身千古树的空心之中,
1706293311
1706293312
1706293313
1706293314
蹦蹦跳跳的松鼠、白兔和半瞎的野兔
1706293315
1706293316
1706293317
1706293318
也躲在同一城堡中。
1706293319
1706293320
1706293321
1706293322
生怕用泥土筑成的壁垒抵挡不住
1706293323
1706293324
1706293325
1706293326
红眼睛雪貂和狡猾狐狸的袭击
1706293327
1706293328
1706293329
1706293330
而被它们吃掉。
1706293331
1706293332
1706293333
1706293334
狰狞凶狠的雪豹和贪婪嗥叫的狼,
1706293335
1706293336
1706293337
1706293338
已饥肠辘辘,嘴张得象海口。
1706293339
1706293340
1706293341
1706293342
黑得油光发亮的水獭和厚毛的河狸,
1706293343
1706293344
1706293345
1706293346
麝猫臭气四溢,麝鼠芳香长留。
1706293347
1706293348
1706293349
1706293350
一个世纪以后,又出现了威廉·伯德所著的《分界线的历史》(一七二八年)一书,大量记述和描写新大陆光怪陆离、稀奇古怪的事物。杰斐逊的作品除了《独立宣言》以外,还有最重要的文学名著《弗吉尼亚札记》(一七八四年),这是一本有关矿物、植物、动物、风俗习惯和人的资料大全。所有这些所巴所闻的记载如潮水般地从美国涌出,引起留在家乡的英国人浓厚的兴趣,这是新大陆新知识的主流。美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美国式知识概念。今天,读者仍然可买到马克·凯茨比的《卡罗来纳、佛罗里达和巴哈马群岛博物志》(一七三一——四三年)、约翰·巴特拉姆和威廉·巴特拉姆合著的作品、亚历山大·威尔逊的《美国鸟类学》(一八○八——一四年),或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的随笔。阅读这些著作迄今仍是一种享受,并能得到教益。大部分博物学作品的作者,甚至明显地“系统”描写花、树、鸟、兽的作者,所写的内容全都是常人眼界之内的事物。除了偶尔出现的拉丁文学名或学术上的引证之外,他们的作品是所有有眼睛、有耳朵和具有某种好奇心的人部能读得下去的。绘画也象二十世纪的画报一样,在莱种程度上能广泛地为人们所理解。写这种游记或博物学书籍不需要什么理论素养,也不靠抽象的定义或一套哲理和论据。它们是发现者随遇而记、信笔而写的“事实”的仓库,其中材料并无单一的主题,没有非如此不可的组织顺序,也不必遵循从定义、依据到结论循序而进的格局。因此,这些书和牛顿的作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类的“阐释性”科学经典著作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美国能够理解牛顿的学说,并能亲自对物理学作出贡献的人固然寥寥无几,但是,凡是生性敏锐的美国人都可能通过对一种植物或鹿的某种习性,或对印第安人一种风俗习惯的观察而为丰富博物学的内容作出贡献,这在美国是不乏其人的。
1706293351
[
上一页 ]
[ :1.7062933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