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310886
保守党处理大危机失败再次给威廉·莱昂·麦肯齐·金敲响警钟。他上台后,先是追求平稳,不对经济进行过多的干预,甚至不愿承担社会保障,主要担心各省尤其是魁北克省反对。1937年经济再度下滑,威廉·莱昂·麦肯齐·金政府便谨慎地抛弃了传统的预算平衡,转向凯恩斯主义的干预经济方针(内阁中有不少凯恩斯主义者),实行赤字财政以刺激经济。1938年,政府决定一大批刺激经济的财政资助项目,如青年训练、住房建筑,等等。建立自治领—省关系皇家委员会(罗厄尔—西罗伊斯委员会),调查和调整联邦和省两级权力的分配和财政安排,以便应对日益严重的危机。实际上,早在20年代,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就提出过这个要求。按《英属北美法案》,英国枢密院的司法判决原是将社会责任留给省级政府的,相应地,要保证省政府的部分税收来源。但是,此后绝大部分的岁入来源仍留在联邦政府手中,各省一直对此不满。1940年,罗厄尔—西罗伊斯委员会建议向省级政府妥协,联邦政府负责失业保险,建立联邦给各省拨发资助金的制度,但大省仍然反对。各省批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修改宪法,重新安排联邦与省分享国家岁入的计划,由联邦负责制定失业保险立法。1940年为《1927年养老金计划》增补了失业保险条款,1944年实行家庭补贴制度,每月发放一张支票用于儿童保育,继续促进家庭住房建设,为复员军人提供工作,增加健康保险资助,等等。这些都标志联邦政府干预社会和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样,威廉·莱昂·麦肯齐·金不仅使国家安全度过战争年代,还防止了大危机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时繁荣巩固和扩大了工业化的成果,也为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设准备了物资条件。1948年威廉·莱昂·麦肯齐·金卸任,把这些计划留给他的接班人圣洛朗等人来完成了。
1706310887
1706310888
1706310889
1706310890
1706310891
威廉·莱昂·麦肯齐·金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
1706310892
1706310893
1706310894
1706310895
1706310897
加拿大通史 九、工业社会的生活变迁
1706310898
1706310899
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加拿大工业社会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城市化方面,伴随城市化而来的社会阶级结构、性别以及民族关系剧烈变动,都对自治领国家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主要是如何协调阶级关系,如何使地区融入国家整体,如何解决法语与英语文化的冲突,以及新现代主义与宗教意识的冲突,等等。
1706310900
1706310901
城市生活 随着工业化的深化,工业革命对劳动力大量需求,移民流入速度加快,自治领国家进入人口加速增长的时期,到1911年超过720万人, 1921年再增22%,达到880万人;20世纪20年代后期伴随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再增18%,突破1 000万人大关。其中,西部新加入联邦不久的地区人口增长更是突出,如不列颠哥伦比亚1901年人口统计为18万人,至少是1871年的10倍。
1706310902
1706310903
与工业化时代人口增长密切相关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城市爆炸性地扩张,此后就是城市而非乡村具有长远影响了。这就重塑了国家的地理面貌。在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人口75%居住在农业地区,1901年乡村居民大约占60%;到1914年,已经明显感到国家面貌比刚建国时大不一样了,55%的人口移居城市;20年代再增10%,加拿大自治领大体实现了居住的城市化。
1706310904
1706310905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速度是一致的。主要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即使在西部草原,城市比农业地区人口的增长也快得多。埃德蒙顿、卡尔加里、里贾纳和萨斯卡通等西部城市本身就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1901—1921年,埃德蒙顿的人口从4 000人增长到超过5.8万人;温尼伯从4.2万人增至18万人,远远超过马尼托巴农业地区人口的增长速度;温哥华的人口增长到原来的5倍。最大的两座城市多伦多和蒙特利尔,规模各自也扩大1倍。20年代,城市人口仍稳定地增长。大体上,温哥华增长48%,温尼伯增长24%,蒙特利尔增长38%,多伦多增长32%。大西洋沿海的城市化速度虽然缓慢得多,但东海岸两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即哈利法克斯和圣约翰,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1706310906
1706310907
这一时期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新移民,特别是草原蘑菇般生长起来的城市,更是如此;第二是从自治领的乡村直接流入城市。这是中央加拿大城市人口增加的基本模式。因此,安大略和魁北克到1911年已是城市化占主导的省份,其后,新移民涌入使它们人口增长更快。
1706310908
1706310909
加拿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工业化而实现城市化的。军事工业在战争中极度扩张,促使工业化速度加快,大量劳动力加入军工生产,结果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举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军事工业的扩张使更多的人口变为雇佣劳动者,进入城镇的工厂企业,仅在1941—1943年之间,雇佣劳动者就从460万人增至510万人。这一时期工人及其家属构成了加拿大人口的绝大部分。在二三十年代“半工业化社会”时期,加拿大仍有一半多的人口(60%以上)生活在乡村,而战后一下子变为“工业化社会的生活方式了”,与先于加拿大实现工业化的美国和西欧的城市居民已经没有多大区别,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提高,甚至还超过一些西欧国家。
1706310910
1706310911
工业化和城市化还促使社会生活剧烈变迁。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革命早期即已带来了社会生活的新气息。随着人口的增长,重要的城市社会设施大规模增加,社会机构、防火设施和下水道等一般增长4倍。温哥华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建造的房屋都配备了自来水和下水道;哈利法克斯街面多石,在70年代后期铺设了下水管道,只是运营成本较高。无论是在温哥华,还是在哈利法克斯,污水除倒进大海利用潮汐处理外,没有其他处理方法,所以早期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706310912
1706310913
另一新气息是随着动力和信息革命而来的城市电力和电话的使用。在温哥华、哈利法克斯以及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的各个城市中,都已架起电和电话的线路。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有技术和财力架设贝尔新发明电话的只有美国,而美加边界两边都能够受益。安大略布兰特福德市也计划架设电话,1882年渥太华有了200个用户的第一本电话簿。
1706310914
1706310915
在19世纪80年代初,使用电力仅限于铁路车站和公共建筑物。到1900年,至少在都市城镇用电已较为普遍,上层富人和中产阶级的住宅都安装了电灯,电话和电灯的增多使街道的线杆和线路纵横交错,形成新的城市景观。19世纪60年代,加拿大城市大街上空也像欧洲一样,除了树枝什么也没有,街景单调,春季一片泥泞,夏秋尘土飞扬,到处弥漫马粪味。19世纪50年代初哈利法克斯刚架设电线杆时,夜里就被人砍倒,而到19世纪90年代,哈利法克斯、蒙特利尔、多伦多和温哥华等中心城市,城市面貌可以说已焕然一新。廉价电力不仅提供工业动力,也为居民家庭所普遍使用。电话也日益普及,使商业效率不断提高,沟通更加方便。1906年,一位到温尼伯的游客写道:“城市铁路、电灯等大量装备,全新的马尼托巴俱乐部,是城里富豪聚餐之所,舒适而典雅,无可挑剔。多伦多的伊顿商店占据了整整一个街区。”
1706310916
1706310917
1706310918
1706310919
1706310920
1910年蒙特利尔圣雅克街景色
1706310921
1706310922
自行车的使用是另一个变化标志。邓洛普充气轮胎自行车时髦而安全,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很快就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代步工具,它比马车要快捷和便宜,街道不再到处是马粪,气味弥漫。这是普通民众最明显感受到的社会变化。
1706310923
1706310924
铁路引起的社会变革更大。远途旅行改乘火车,方便、快速、舒适,无可比拟。从哈利法克斯到特鲁罗原来肮脏的道路两边,每隔几英里就有小客栈,为马加料、为人提供啤酒、供人马休息的场景渐渐消失了踪影。哈利法克斯、多伦多、圣约翰、魁北克、蒙特利尔和汉密尔顿等铁路沿线的城镇生活步伐越来越快。1872年,乔治·布朗的《环球报》已有一半销到多伦多以外,在1876年早班特别火车就将当日报纸送到汉密尔顿。铁路创造了全新的市场,许多新产品广泛流通。
1706310925
1706310926
城市化对市政建设和交通也提出了要求。蒙特利尔和哈利法克斯等旧城市中心兼并邻近的农业地区或工人聚居区后,市区向郊外扩展。20世纪头10年,多伦多在西边和北边建立了新区;蒙特利尔出现了梅松纳夫(Maisonneuve)新区,沃德工人聚居区的人口1900年增至1.2万人。各个城市边缘开发地带与市中心工厂和办公场所之间的交通由电车解决。每座城镇都自夸其拥有最好的市政设施、最低的税收和最健康的劳工队伍等。温尼伯人吹嘘自己这座城市是“加拿大的芝加哥”,蒙特利尔梅松纳夫新区居民称这里是“加拿大的匹滋堡”。这里有3条国家铁路通过,电力营运系统先进并与贯通市区的电车连接,海运设施在整个自治领国家也无匹敌者。
1706310927
1706310928
1706310929
1706310930
1706310931
蒙特利尔的创建者梅松纳夫纪念碑
1706310932
1706310933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对于市政政客来说,进步意味着发展,他们常以减税、资助、廉价能源、有轨电车线路、健康的劳工队伍、住房、学校和公园为诱饵引进新兴工业,从而也滋生了腐败。他们直接从出售空地、工厂建设和地产开发中获利。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展,劳工阶层能买得起的住房一直短缺。1904年一份报告说:“几乎找不到适合一家人居住的空房子,在许多情况下,一所房子住好几家人家。”1901—1911年,总共建造了40万套住房,仍不能满足需求。工人对工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贫穷人口栖身之所几乎不受关注。
1706310934
1706310935
随着生产的技术革新,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工厂不再需要经过15—20年学徒才掌握技能和经验的工匠,而是简单的操作工。19世纪40年代殖民地时期的工匠变为80年代工厂的工人,日益程序化的工作非熟练工人甚至童工即可掌握。一个14岁名叫泰奥菲尔·卡隆的熟练卷烟工,11岁开始学徒,经过3年成为工匠,但工厂制生产将他变为熟练卷烟工,原来的自豪感消失了。
[
上一页 ]
[ :1.7063108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