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346301
结语
1706346302
1706346303
尽管18世纪文化氛围的主流仍然是高雅艺术为商业艺术而悲哀,高雅文化却受到了商业化的双重推动。由商业获得的资本可用于投资模仿乡村生活,又将这种趣味变成商品。资产阶级贵族欲望的商品化引起的矛盾在200年后仍然突出。品味(乃至英国风格本身)的一个准绳就是风景,这种观点已经变得如此自然,以至于很难剥离出来看。最近的一幅英国城际铁路的海报倒是无意但却娴熟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同时传达了“风景意味着分离和观察的理念”(威廉斯1973:120)。
1706346304
1706346305
该海报上是一片耕耘过的田野,低低的地平线,画面一边是灌木树篱,康斯特布尔[25]景色的天空尽头则是一棵树。如同从乡村别墅看出去的景色,画面也是窗框式结构,没有农业机器或工人破坏这幅构图的宁静。所配文字(直观而又有寓意地)地横亘在画面下方,强调这风景的优越。
1706346306
1706346307
英国风景艺术。私有美景。在一等车厢,你可以沉思、工作、吃饭、喝咖啡或只是享受这个事实:你拥有最佳的座位,欣赏着世界上最好的展出——英国乡村。
1706346308
1706346309
但是该画面绝对不是私有的,二等车厢的平民也一样可以观看。[26]构图中永恒的宁静也与城际铁路高速而不间断地展现的瞬间画面——现代的快速全景画或西洋景并不协调。但是这个信息的要旨就是这个“景色”表达了一个特定等级的品味,这种品味本身(景色和等级)蕴涵着英国特征。
1706346310
1706346311
无人风景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秩序的产物,它把权力关系神秘化了。其镜像意象是狂欢的、集市的城市世界,一个具有颠覆等级秩序的强大潜力的世界,一个充满了俗人、劣迹斑斑的近距离的世界,看热闹者的天堂。伸长脖子傻看完全不同于凝视远景。本章后面部分探讨了常常是居于城市的“低等”阶级的努力,他们闯入“上层”阶级的现实画面和风景所代表的美学化世界,汗流浃背的俗人挑战了不让他们进入高处风景的传统。在他们迈向无人的高处的路上,是城市居民穿越乡村中景时曾遭遇的、现在继续面临的矛盾关系。
1706346312
1706346313
1706346314
1706346315
1706346317
风景与认同:英国民族与阶级地理 二 文化风景
1706346318
1706346319
《季节:夏天,黎明》
1706346320
1706346321
……晨曦飞速涌来,
1706346322
1706346323
掀开所有的草地美景。
1706346324
1706346325
露水滴落的岩石,薄雾笼罩的山顶,
1706346326
1706346327
眼见它们挺起,随黎明而熠熠。
1706346328
1706346329
詹姆斯·汤普森(1727)
1706346330
1706346331
《村庄,卷一》
1706346332
1706346333
……我描绘着茅屋,
1706346334
1706346335
正如真相将会描绘它,游吟诗人却不……
1706346336
1706346337
富足在微笑——啊!她为少数人微笑——
1706346338
1706346339
而那些品尝不到的人,注视着她的存储,
1706346340
1706346341
如同挖掘金矿的奴隶;
1706346342
1706346343
被财富环绕,却显得更加贫苦。
1706346344
1706346345
或许你认为他们的报酬就是健康,
1706346346
1706346347
劳作的公正果实,在钱财中凋落?
1706346348
1706346349
那么,走吧!看看他们日出而起,
1706346350
[
上一页 ]
[ :1.7063463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