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356e+09
1706356000
1706356001 与此同时,一些出版物呼吁将艾登和埃默里也引入内阁。《图画邮报》指出:“埃默里先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当许多大臣疲惫不堪时,他还精力充沛。”[27]《曼彻斯特卫报》回应了这一观点:“无论从能力还是从执政经验来看,埃默里先生都足以代替内阁中任何一位疲惫的成员。为什么他接连被鲍德温勋爵和张伯伦先生忽视,这是一个政治谜团。”[28]
1706356002
1706356003 此时,这场运动的核心人物并没有为战果增添任何光彩。丘吉尔仍然躲在查特韦尔,拒绝发表任何可能被解读为对张伯伦施压的言论或讲话。实际上,两个月前,丘吉尔曾要求在内阁任职。他告诉大卫·马杰森,他“强烈希望加入政府”[29],说他可以与张伯伦“友好地”合作,并向首席党鞭保证他完全同意首相的新反绥靖政策。丘吉尔还在等着张伯伦的回音,他现在无意与张伯伦作对。
1706356004
1706356005 1939年7月初的某一天,丘吉尔写了一份声明,将自己与代表他的媒体活动剥离开来。丘吉尔宣称:“我没有参与扩大国王陛下政府规模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提到了我的名字。我觉得我有责任申明,我愿意遵从张伯伦先生和哈利法克斯勋爵所宣布的政策,在张伯伦的政府工作。”[30]然而,他重新考虑了这份声明,决定不发表它。
1706356006
1706356007 但即使他公开发表了这份声明,也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有什么好处。张伯伦被支持丘吉尔的运动激怒了,他确信这是媒体大亨们与保守党“反叛分子”联合策划的阴谋。对于这位首相,《时代》杂志评论道:“没有什么比要求丘吉尔先生加入内阁更能违背张伯伦的意愿了……在议会里,他最不喜欢的人恐怕就是丘吉尔先生了。”[31]张伯伦相信,他已经向波兰提供了担保,对自己的对手做出了足够的让步。他对同僚说,丘吉尔进入内阁将是“向柏林公开宣战的信号”[32]。张伯伦拒绝了报纸的呼吁,就像他对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毫不在意一样。该项调查显示,60%的英国民众希望丘吉尔进入内阁。既然在下议院拥有多数席位,张伯伦为什么要担心与丘吉尔有关的公众舆论呢?
1706356008
1706356009 珍妮特·弗兰纳在《纽约客》中写道:“人们普遍认为,在现代议会时代,英国议会和国家从未如此分离,几乎没有机会聚在一起,也没有机会摆脱彼此。”[33]英国颇具影响力的舆情杂志《当代评论》(Contemporary Review)称:“张伯伦一直在抵制并将继续抵制(扩大内阁),因为他知道这将意味着他个人独裁的终结……值得注意的是,他继续像现在这样控制保守党势力,但他对各种事件都冷酷无情,以狭隘的党徒式算计既不看也不承认事实。他认为在他的领导下什么事都没出过错……这似乎已经催眠了一部分人,使他们相信事实一定如此。”[34]
1706356010
1706356011 面对张伯伦的顽强抵抗,代表丘吉尔的媒体攻势逐渐消失。但首相对批评者的愤怒丝毫未减。“首相受不了任何批评,哪怕是最轻微的……” 哈罗德·尼科尔森在1939年7月底的日记中写道,“他一直辩称,最无足轻重的询问都是对他的侮辱。”[35]当英国驻巴黎大使告诉张伯伦,达拉第想让法国议会暂停两年的时候,首相回答说,暂停议会的想法“让我垂涎三尺”[36]。他没有权力让下议院停摆两年,但从1939年8月2日开始,他确实度过了两个月传统的暑假,这一举动促使罗纳德·卡特兰在报纸头条上谴责张伯伦是独裁者。当丘吉尔意识到张伯伦无意让他进入内阁时,便不再沉默,开始对首相决定在夏季关闭议会的决定发起了愤怒的攻击。
1706356012
1706356013 下议院一关闭,张伯伦就前往苏格兰钓鱼,哈利法克斯则休会回他的故乡约克郡。政府的其他成员分散到他们最喜欢的度假地。如果战争爆发,英国远征军第三师的指挥官将前往法国,但他整个夏天都在爱尔兰钓鲑鱼,而没有为战斗做准备。与此同时,丘吉尔与爱德华·斯皮尔斯一起视察了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虽然两人都对法国的防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斯皮尔斯,这位在一战结束时领导英国驻巴黎军事任务的前准将,对德国跨越边境修建的防御工事表示了担忧。“一年前,德国面对法国毫无防御,”他写道,“现在他们有了西墙,这是一面可怕的屏障。”[37]
1706356014
1706356015 与此同时,在索尔兹伯里平原,罗纳德·卡特兰正在伍斯特郡和牛津郡的义勇骑兵队接受训练。他知道没有医生会批准他服兵役,所以两年前他利用关系,在没有进行体检的情况下设法进入英国地方自卫队。卡特兰18岁时,一个朋友在猎鹧鸪时不小心射中了他的腿,伤口愈合得不好,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当卡特兰的母亲对他是否适合服役表示担忧时,他答道,英国迟早会陷入战争,“他不能让其他年轻人为他战斗”[38]。
1706356016
1706356017 随着地方自卫队展开训练,其他英国人则开始过暑假,希特勒对波兰的谩骂变得更加尖锐。他咆哮道,波兰人扰乱了欧洲的和平,波兰人威胁要入侵德国。接着,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领导人引爆了一枚外交炸弹,宣布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这项非同寻常的条约达成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各国政府,但对英国来说,这是一个特别惊人的打击。几个月来,他们一直在与苏联进行断断续续的会谈,讨论建立保护波兰联盟的可能性。英国对波兰的承诺使斯大林处于有利的谈判地位,而且,在两个对服务出价的国家中,德国的出价要高得多。英国人能给苏联提供的最多就是为保卫苏联古老的敌人波兰而与德国开战。相比之下,希特勒给了苏联一个置身事外的机会。苏联和德国同意,如果对方对第三方开战,彼此都将保持中立。更好的做法是,希特勒秘密地让斯大林控制波兰的东半部以及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以换取苏联的中立。
1706356018
1706356019 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公之于众时,没有人能够否认欧洲即将陷入战争,包括内维尔·张伯伦在内。首相采取了若干惊慌失措、孤注一掷的举措来避免这种情况。美国驻英国大使约瑟夫·P.肯尼迪(Joseph P.Kennedy)在1939年8月下旬告知美国国务院,英国政府希望罗斯福政府“向波兰施压”[39],迫使其向希特勒做出让步。约瑟夫·P.肯尼迪向副国务卿萨姆纳·威尔斯报告说,张伯伦和他的部下“认为,鉴于他们的职责,他们不能做类似的事情,但我们可以”[40]。罗斯福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杰伊·皮尔庞特·莫法特在日记中轻蔑地写道:“正如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这仅仅意味着(英国人)希望我们承担起新慕尼黑事件的责任,为他们干脏活儿。”[41]
1706356020
1706356021 下议院成员被召回,所有军官和外交部工作人员也被召回。舰队奉命各就各位,海、陆、空军预备役人员也被征召入伍。地下防空洞建设加快,公园里有了更多的战壕。在白金汉宫外,哨兵们的小木屋被圆锥形的钢结构所取代,看起来就像带门的巨大铃铛。沙袋堆积在王宫和其他政府建筑周围。
1706356022
1706356023 下议院于1939年8月24日召开会议时,匆忙地通过了一项法案,授予政府史无前例的紧急权力,并批准了其他一些与战争相关的法案。议员们严肃地听取了这场就事论事的辩论,没有表现出8月2日会议时的情绪。“不知何故,当一个人想到未来时,那一幕就不真实了。”卡特兰后来写道,“人们听到的话并没有反映出战争的恐怖。这些演讲似乎与画面格格不入,以至人们的想象如此容易和可怕地被唤起。”[42]
1706356024
1706356025 那天晚上,当卡特兰回到家时,他看到数以百计的预备役军人在奔赴部队的路上。他知道,过不了几天,他很可能就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对这位年轻的下议院议员来说,这个消息是一种快乐而不是焦虑的源泉。“这是一个测试,”他告诉姐姐,“现在是时候了。”[43]他和他那一代人必须证明自己,就像他们的父辈在法国战壕中所做的那样。他在议会中感到如此沮丧和无能为力,而他现在可以“开始过充实的生活”了。正如他母亲曾经教导他的那样,卡特兰将“从(他)父亲停止的地方开始”。
1706356026
1706356027 [1] Basil Liddell Hart,The Liddell Hart Memoirs,Vol. 2,New York:Putnam,1966,p.226.
1706356028
1706356029 [2] Basil Liddell Hart,The Liddell Hart Memoirs,Vol. 2,New York:Putnam,1966,p.227.
1706356030
1706356031 [3] William Manchester,The Last Lion: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Alone,1932-1940,New York:Dell,1988,p.411.
1706356032
1706356033 [4] Martin Gilbert,Winston S.Churchill,Vol. 5,The Prophet of Truth,1922-1939,Boston:Houghton Mifflin,1977,p.1053.
1706356034
1706356035 [5] Harold Nicolson,“People and Things,” The Spectator,May 5,1939.
1706356036
1706356037 [6] Richard Cockett,Twilight of Truth:Chamberlain,Appeasement &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Press,New York:St. Martin’s,1989,p.110.
1706356038
1706356039 [7] Piers Brendon,The Dark Valley:A Panorama of the 1930s,New York:Knopf,2000,p.527.
1706356040
1706356041 [8] Herbert von Dirksen,Documents and Materials Relating to the Eve of the Second World War,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48,p.65.
1706356042
1706356043 [9] Herbert von Dirksen,Documents and Materials Relating to the Eve of the Second World War,Moscow: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48,p.66.
1706356044
1706356045 [10] Robert Kee,1939:The World We Left Behind,Boston:Little,Brown,1984,p.171.
1706356046
1706356047 [11] Lynne Olson and Stanley Cloud,A Question of Honor:The Kosciuszko Squadron:Forgotten Heroes of World War Ⅱ,New York:Knopf,2003,p.37.
1706356048
1706356049 [12] Lynne Olson and Stanley Cloud,A Question of Honor:The Kosciuszko Squadron:Forgotten Heroes of World War Ⅱ,New York:Knopf,2003,p.38.
[ 上一页 ]  [ :1.7063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