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379556e+09
1706379556 问题不只在于克莱德河的造船工人。政府可以取消邮轮建造计划,把资金用在其他地方。但苏格兰人民知道,政府官员往往倾向于把钱花在伦敦的桥梁和英格兰的其他项目上,尽管此时苏格兰的失业规模已不可承受。[24]
1706379557
1706379558 埃利奥特在任期间,英国政府设立了苏格兰经济委员会(Scottish Economic Committee)、苏格兰发展理事会(Scottish Development Council)和经济特别区重建协会(Special Areas Reconstruction Association)等机构,以在苏格兰创造就业机会并推进经济活动的多样化。这些措施只从表面上缓解了苏格兰积重难返的问题,而随着英国再次扩充军备,苏格兰重工业的用工规模有所扩大,这些问题也暂时变得更加可控。即便如此,上述机构的设立仍标志了苏格兰经济治理的一次重大进步,为二战期间和二战后国家深度介入经济运转的新体制奠定了基础。埃利奥特任内取得的最大成就则是在1937年将苏格兰事务部迁往爱丁堡。在此之前,苏格兰的行政事务必须在不同地点进行,虽然苏格兰事务部本身设在伦敦,负责管理苏格兰各项事务的诸多委员会却在爱丁堡办公。随着苏格兰事务部永久性迁往爱丁堡的圣安德鲁府(St Andrews House),传统的委员会被改组为农业、教育、卫生与住房四个更成体系的部门。埃利奥特的改革寻求在不动摇伦敦中央政府对苏格兰的控制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尽可能高效的管理体系,将具体的行政事务下放到苏格兰本地。在苏格兰本地自治议题受到冷落,民族主义者因选战惨败而沦为次要力量的时期,这位拥有统一党背景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却增强了苏格兰的身份认同,确实可谓历史的讽刺。
1706379559
1706379560 [1] 1880年格莱斯顿领导的自由党赢得大选后通过的一部法律,旨在对爱尔兰的租佃关系进行管制,确立所谓“3F原则”:政府限制之下的公平租税额(fair rent)、地主所有地的自由交易(free sale),以及禁止地主在地租得到清缴的情况下驱逐佃户(fixed of tenure)。这部法律大大限制了爱尔兰地主的权力,使爱尔兰租佃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大大减少,并刺激了对传统地主所有地的收购活动。
1706379561
1706379562 [2] 发端于苏格兰低地的新教徒兄弟会之一,成立于1795年,因光荣革命中加冕英王的威廉·奥兰治之家族姓氏得名。该团体以捍卫苏格兰与大不列颠作为新教徒国家的纯粹性为基本主张,视以天主教徒为主的爱尔兰为潜在威胁,并支持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地区的新教徒。
1706379563
1706379564 [3] 1900年英国议会选举进行时正逢第二次布尔战争,索尔兹伯里侯爵领导的执政党保守党最终借战时的民族主义气氛击败自由党成功连任。“卡其布”之名源自当时英国军队新换装的制服,这一名词后来常在英文语境中被用来指代深受战时或战后的特殊政治氛围影响的选举。
1706379565
1706379566 [4] Quoted in I. G. C. Hutchison,A Political History of Scotland,1832-1924(Edinburgh,1986),p. 176.
1706379567
1706379568 [5] Quoted in Michael Fry,Patronage and Principle(Aberdeen,1987),pp. 129-30.
1706379569
1706379570 [6] Quoted in Hutchison,Political History,p. 164.
1706379571
1706379572 [7] 格拉斯哥城郊地名,是克莱德赛德地区的工业重镇。
1706379573
1706379574 [8] Quoted in Richard J. Finlay,A Partnership for Good?Scottish Politics and the Union since 1880(Edinburgh,1997),p. 52.
1706379575
1706379576 [9] 约瑟夫·张伯伦(1836—1914),英国政治家,早年曾属于自由党激进派,在1886年因反对格莱斯顿的爱尔兰自治政策转投自由统一党,1895—1903年在保守党-自由统一党联合政府中担任殖民地事务大臣。张伯伦从20世纪初开始主张在英国与帝国各自治领和殖民地间建立特别互惠贸易关系,并对来自英帝国以外的产品征收关税,以应对德国和美国等新兴工业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他从政期间先后加入自由党、自由统一党与统一党(1912年由自由统一党与保守党合并而成),在帝国关税改革问题上造成了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大主要政党的分裂。在1930年代担任英国首相的内维尔·张伯伦是约瑟夫·张伯伦的次子。
1706379577
1706379578 [10] Quoted in T. M. Devine and R. J. Finlay,eds,Scotlan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Edinburgh,1996),p. 70.
1706379579
1706379580 [11] Quoted in T. C. Smout,A Century of Scottish People,1830-1950(London,1986),p. 169.
1706379581
1706379582 [12]Glasgow Observer,26 October 1918.
1706379583
1706379584 [13] Quoted in Ⅰ. Donnachie,Christopher Harvie and I. S. Wood,eds.,Forward!Labour Politics in Scotland 1888-1988(Edinburgh,1989),p. 31.
1706379585
1706379586 [14] I. G. C. Hutchison,‘Scottish Unionism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in Catriona M. M. MacDonald,ed.,Unionist Scotland 1800-1997(Edinburgh,1998),p. 81.
1706379587
1706379588 [15] 苏格兰统一党名义上沿袭了1886年自由党右翼另行组建的自由统一党(前述),但在1912年自由统一党与保守党合并后,该党在事实上成为保守党在苏格兰的代表,直至1965年完全并入保守党。今日苏格兰保守党的官方全称仍为“苏格兰保守与统一党”(Scottish 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
1706379589
1706379590 [16] G. M. Thomson,Caledonia or the Future of the Scots(Edinburgh,1982),pp. 18-19.
1706379591
1706379592 [17] 该小说由苏格兰记者兼作家H.金斯利·朗(H. Kingsley Long)与失业工人亚历山大·麦克阿瑟(Alexander McArthur)共同创作,发表于1935年。“并非无名小城”源自《新约圣经·使徒行传》中保罗的自述:“我本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对百姓说话。”
1706379593
1706379594 [18] 1883年成立于格拉斯哥的新教青少年团体。
1706379595
1706379596 [19] John Cooney,Scotland and the Papacy(Edinburgh,1982),pp. 18-19.
1706379597
1706379598 [20] Christopher Harvie,No Gods and Precious Few Heroes(London,1981),p. 133.
1706379599
1706379600 [21] Quoted in Finlay,Partnership for Good,p. 96.
1706379601
1706379602 [22] Quoted in Finlay,Partnership for Good,p. 100.
1706379603
1706379604 [23] Fry,Patronage and Principle,pp. 184-5.
1706379605
[ 上一页 ]  [ :1.7063795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