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38116e+09
1706381160 在1992年大选之后,“联合苏格兰”(Scotland United)、“共同志向”(Common Cause)和“苏格兰民主”(Democracy for Scotland)等团体仍试图维持本地自治运动的士气。“苏格兰民主”最终成为上述团体中寿命最长的一个,他们曾在爱丁堡卡尔顿山上的王家中学大楼(原本拟定的新苏格兰议会议事堂址)外举行永久性守夜活动,直到1997年权力下放公投结果揭晓。“共同志向”团结了一些苏格兰知识分子,与一些苏格兰政治家、小说家与流行乐明星联合的“联合苏格兰”也曾组织了两场成功的集会,提出了一个多选项宪制公投方案,但这两个团体很快便衰落下去。即便如此,“人民的力量”远远没有枯竭。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领导人峰会在爱丁堡召开时,多达25000人在城里发起游行,要求在苏格兰实行民主自治。1994年,超过100万斯特拉斯克莱德人在一场地区邮递公投中投票反对政府将当地供水服务私有化的计划,占到全体投票选民的97%。虽然苏格兰的街头没有爆发骚乱,但这些事件清楚地表达了苏格兰社会对保守党一些关键政策的强烈抵触。
1706381161
1706381162 在大选后的第一年里,一起事件便奠定了约翰·梅杰政府未来的命运,为工党在下一场大选中的压倒性胜利铺平了道路。1992年9月16日,英国投入数亿英镑巨资以维持英镑汇率的努力失败之后,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即“黑色星期三”。这场货币危机耻辱地暴露出英国当局在经济上的严重无能,令保守党政府一蹶不振。但在实际层面,这一时期苏格兰的经济表现相对不错。1993—1994年苏格兰的失业率略低于英国全国水平,而在1996年,苏格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0英镑,与英格兰的9140英镑相差无几。在1990年代初,苏格兰的经济增速高于英国平均水平,制造业部门的增长尤其显著。不过,保守党并未被视为这些成就背后的功臣。1995年区及次区两级地方行政体系被废除之后,保守党甚至未能主导苏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议会。而在同一年,随着苏格兰事务大臣伊恩·朗(Ian Lang)调任更重要的内阁大臣职位,政府决定让曾在1980年代重创苏格兰医疗与教育系统的右翼政治家迈克尔·福赛思接管苏格兰事务部。这一举动似乎注定要让政府在苏格兰麻烦缠身,但出乎苏格兰人意料的是,福赛思在上任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苏格兰爱国主义者。他虽然坚决反对宪制改革,认为这将威胁到联合王国的存续,但不遗余力地在其他所有方面标榜自己的苏格兰性。在电影《勇敢的心》首映时,他曾身穿全套高地方格呢服装出席,这身装扮或许在历任苏格兰事务大臣当中开了先河。保守党在苏格兰使用了一则新口号“为苏格兰而战”,福赛思也上演了一出“礼节政治”的大戏,在一场充斥着虚构传统的仪式上将斯昆石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请回苏格兰。政府制订计划,试图振兴苏格兰的电影产业,福赛思甚至试图在中学教育中加入专门的苏格兰历史课程,以弥补学校课纲的短板。由于此时保守党政府仍在苏格兰推行不受欢迎的地方政府改革,并试图在医疗服务中扩大自由市场原则的影响,这些象征性的政策没有产生多少实际效果,但至少在一个领域上,迈克尔·福赛思获得了一些支持:当工党为未来的苏格兰议会提出一系列新的财政规划时,他成功地让这些提案受到持续不断的批评。
1706381163
1706381164 1994年5月,接替尼尔·金诺克担任工党党首的约翰·史密斯去世,工党在苏格兰本地自治问题上的立场再度成为悬念。史密斯在苏格兰等地拥有压倒性的支持,他位于艾奥纳岛上的坟墓也很快成为一处朝圣地。从1970年代开始,约翰·史密斯便强烈呼吁对苏格兰进行权力下放,在卡拉汉政府执政时期,他也曾受命主持本地自治的相关立法活动,直到这一事业在1979年公投中遭遇挫折。史密斯在权力下放问题上的立场确定无疑,而在当选为工党党首之后,他也乐于宣称建立议会已成为“苏格兰人民的已遂心愿”。但随着史密斯去世后继任党首的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对工党的政策纲领进行全面修改,工党是否继续支持本地自治成了一个未知数。最终,本地自治得以继续留在工党的新纲领之中,除此之外,工党也采纳了苏格兰宪制大会的一项提议,同意新的苏格兰议会有权在3%的浮动范围内自行调节苏格兰的所得税基准税率。迈克尔·福赛思对这一决定紧咬不放。他注意到,工党在税收议题上存在破绽,而新的工党领导层正决心彻底摆脱“高税收高开销”的旧名声,以在大选中争取胜算。福赛思和保守党的其他发言人宣称苏格兰议会的税率调节权只是一种针对苏格兰人独特身份的“方格呢税”。这一批评触动了不少民众,而工党的回应也令支持本地自治运动的各界人士紧张不已。1996年6月,工党影子内阁认定即便本党在接下来的大选中获胜,也不足以立刻触发一场像苏格兰本地自治一样深远的宪制变革,这激怒了工党在苏格兰宪制大会的盟友以及许多在苏格兰的支持者。工党提出举行一场公投决定是否在苏格兰开设议会,并解决另外两个不同的问题,即这一议会的运作原则和这一议会的征税权。批评者认为,工党意在削弱苏格兰议会有限但必要的财政权力,而新的议会如果没有这种权力,便完全无法影响经济事务。甚至还有一些人怀疑,布莱尔有意彻底抛弃对苏格兰进行权力下放的政策。
1706381165
1706381166 上述疑虑最终都没有成为现实。在1997年大选以工党的压倒性胜利告终后不久,政府承诺在同年9月11日举行公投。政府就苏格兰本地自治问题迅速出台了一份颇为细致的白皮书,新上任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唐纳德·迪尤尔也是权力下放长期以来的忠实支持者。本地自治运动似已万事俱备,但因为威尔士亲王妃戴安娜于巴黎因车祸身亡,这场突发的悲剧将实质上的竞选时间压缩到短短100个小时左右,迫使助选团队不得不仓促运转。不过,支持本地自治的阵营在这场公投中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在党首亚历克斯·萨蒙德务实的领导下,苏格兰民族党的助选活动与唐纳德·迪尤尔代表的工党和吉姆·华莱士(Jim Wallace)代表的自由民主党一样积极,相比之下,反本地自治阵营的表现更为消极。曾在1979年强烈反对权力下放的苏格兰商界在这场公投中大体保持了沉默,在知名人士中只有苏格兰银行行长布鲁斯·帕图洛爵士(Sir Bruce Patullo)表态反对权力下放,并因此受到多方谴责,甚至还有一些客户威胁将自己开设在苏格兰银行的账户转移到其他银行。与此同时,诸如保险业的标准人寿(Standard Life)、苏格兰寡妇基金(Scottish Widows)等苏格兰大型企业对权力下放的提议表达了宽容的态度。在名为“三思后行”(Think Twice)的反权力下放阵营助选团队背后,很少有曾在1979年反对权力下放的组织提供资金或人员支持。而当前首相撒切尔决定出面介入公投,并对反权力下放阵营表达公开支持时,后者的失败便已注定。
1706381167
1706381168 在1997年权力下放公投中,74.3%的投票者支持设立苏格兰议会,63.5%的投票者支持苏格兰议会掌握税率调节权。与1979年公投不同,支持权力下放的意见在苏格兰的每一个地区都占显著多数,只有奥克尼与设得兰群岛的多数选民不同意让苏格兰议会掌握税收权力,而在那些曾于1979年坚决反对权力下放的地区,正反双方的差距也最小。不过,经由这场公投,苏格兰人民的“心愿”确实“已遂”。在选民的压倒性支持中诞生的新苏格兰议会将有权审议除外交、国防、宏观经济、社会保障、堕胎及广播以外的所有政策事务,可以在上下各3%的区间内调节所得税基准率,亦即4.5亿英镑的财政收入。虽然威斯敏斯特方面仍将代表整个联合王国参与欧洲事务,但苏格兰也将在布鲁塞尔设置代表处,苏格兰政府的部长也可作为联合王国代表团的成员加入欧盟的部长理事会。1999年5月的苏格兰议会选举将基于比例代表制进行,而因为设立苏格兰议会的立法只明确了威斯敏斯特方面的保留权力,苏格兰议会仍可以进一步拓展自身权限,以保护苏格兰的利益。1999年7月,当1707年苏英合并以来的第一届苏格兰议会召开时,苏格兰民族的漫长历史无疑揭开了激动人心的新篇章。
1706381169
1706381170 [1] 2002年3月,朗甘尼特煤矿因严重浸水和母公司破产托管等原因关闭,苏格兰的地下采煤业至此彻底消失。
1706381171
1706381172 [2] James Mitchell,Conservatives and the Union(Edinburgh,1990),pp. 103-4.
1706381173
1706381174 [3] Jim Sillars,Scotland. The Case for Optimism(Edinburgh,1986),p. 1.
1706381175
1706381176 [4] Peter L. Payne,Growth and Contraction. Scottish Industry,c. 1860-1990(Dundee,1992),p. 48.
1706381177
1706381178 [5] Quoted in A. Clements,K. Farquharson and K. Wark,Restless Nation(Edinburgh,1996),p. 89.
1706381179
1706381180 [6] Quoted in Kenyon Wright,The People Say Yes(Glendaruel,1997),p. 55.
1706381181
1706381182 [7] Peter Clarke,Hope and Glory. Britain 1900-1990(Harmondsworth,1996),p. 395.
1706381183
1706381184 [8] Quoted in Mitchell,Conservatives and the Union,p. 113.
1706381185
1706381186 [9] 1988年苏格兰报刊描述撒切尔国教会讲话时使用的名称,戏仿了《新约圣经》中耶稣对门徒发表的“山上宝训”(Sermon of the Mount)。
1706381187
1706381188 [10] Wright,The People Say Yes,pp. 140-41.
1706381189
1706381190 [11] Quoted in M. Linklater and R. Dennistoun,eds,Anatomy of Scotland(Edinburgh,1992),p. 136.
1706381191
1706381192 [12] Owen Dudley Edwards,ed.,A Claim of Right for Scotland(Edinburgh,1989),pp. 51-3.
1706381193
1706381194 [13] 1973年《地方政府(苏格兰)法》在苏格兰设置了区(regional)、岛屿区(island area,与地区同级)和次区(district)构成的两级地方区划体系,后来被1994年《地方政府(苏格兰)法》设置的32个地方议会区(council area)取代。
1706381195
1706381196 [14] Andrew Marr,The Battle for Scotland(Harmondsworth,1992),p. 230.
1706381197
1706381198
1706381199
1706381200
1706381201 苏格兰民族:一部近代史 [:1706377704]
1706381202 苏格兰民族:一部近代史 第二十六章 帝国终结
1706381203
1706381204 1
1706381205
1706381206 在世界历史上,大多数幅员辽阔的帝国都在延续了几代人乃至数百年后逐渐衰落,并走向消亡,但大英帝国并不符合这一规律。迟至1945年,大英帝国的疆域仍大体完整,在不列颠列岛之外的世界各地,仍有约7亿人接受英国的统治。但在短短20年后,这一数字就减少到500万,其中有300万人生活在当时英国统治的香港。1997年6月,随着高地黑卫士部队奏响《友谊地久天长》,香港被交还中国,米字旗也最后一次在香港的土地上降下。
1706381207
1706381208 大英帝国的没落极为迅速,也异常平和。诚然,当英国势力撤出塞浦路斯、亚丁和肯尼亚时,当地爆发了民族主义冲突,但在不列颠本土(如果不算北爱尔兰),一切风平浪静。事实上,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英国人以一种平和乃至冷漠的态度接受了殖民帝国崩溃的现实,这种心态常常被用来与法国和葡萄牙的去殖民帝国化进程对比。法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国在规模上远逊于领地遍及非洲、亚洲(包括中南半岛)的大英帝国,但这两个国家的去殖民帝国化过程都在本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创伤与政治对立。
1706381209
[ 上一页 ]  [ :1.706381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