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391026
1706391027
[1]伊底鲁斯(Epiros),希腊与阿尔巴尼亚交接地带。——译者注
1706391028
1706391029
[2]达契亚(Dacia),古代多瑙河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罗马尼亚。——译者注
1706391030
1706391031
[3]莫西亚(Moesia),在今天的保加利亚。——译者注
1706391032
1706391033
[4]多岛海(Archipelago),爱琴海的旧称。——译者注
1706391034
1706391035
[5]圣战(jihad),阿拉伯语意为“斗争”。——译者注
1706391036
1706391037
[6]撒拉森人(Saracen),中世纪欧洲对横亘东方的伊斯兰世界的称呼,含有贬义。——译者注
1706391038
1706391039
[7]苏莱曼大帝(Suleiman the Great),即苏莱曼一世(1495?—1566),奥斯曼帝国苏丹(1520—1566),在位时对外进行战争,扩张领土,对内改革行政制度,颁布法律,使奥斯曼帝国达到极盛。——译者注
1706391040
1706391041
[8]伊文斯(Arthur Evans,1851—1941),英国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发现“迈诺斯文明”。——译者注
1706391042
1706391043
[9]现实政治(realpolitik),一种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或外交政策,视维护国家利益为制定国际政策的主要依据。——译者注
1706391044
1706391045
[10]高门(Porte),指1923年以前的奥斯曼帝国政府,政令皆由此出。——译者注
1706391046
1706391047
[11]约翰·罗素勋爵(Lord John Russell,1792—1878),英国政治家,曾两次担任首相。——译者注
1706391048
1706391049
[12]格莱斯顿(W.E.Gladstone,1809—1898),英国自由党领袖,曾四次任首相,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出兵侵占埃及。——译者注
1706391050
1706391051
[13]保加利亚恐怖事件(Bulgarian horrors),奥斯曼帝国于1876年镇压保加利亚人民的暴动,格莱斯顿以此名称显示其血腥程度。——译者注
1706391052
1706391053
[14]伊迪丝·杜韩(Edith Durham,1863—1944),英国人,中年时因身体因素而移居阿尔巴尼亚,并爱上了这块土地,撰有阿尔巴尼亚的游记。——译者注
1706391054
1706391055
[15]征服者穆罕默德(Mehmed the Conqueror,1432—1481),奥斯曼帝国苏丹(1451—1481),于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吞并了塞尔维亚大部、希腊全境和几乎全部的爱琴海岛屿。——译者注
1706391056
1706391057
[16]日夫科夫(Todor Zhivkov),保加利亚领袖,1956年执政,在位长达35年。——译者注
1706391058
1706391059
[17]科索沃境内阿尔巴尼亚与塞尔维亚两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历经数个世纪。自1389年塞尔维亚传奇领袖拉萨尔因抵抗土耳其军队在科索沃被杀后,此地就成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圣殿。随着19世纪民族主义兴起,科索沃大批塞尔维亚人遭屠杀或被迫离境,阿尔巴尼亚人则大量移入。——译者注
1706391060
1706391061
1706391062
1706391063
1706391065
巴尔干五百年: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到21世纪 第一章 土地和其居民
1706391066
1706391067
先考虑山脉。
1706391068
1706391069
——布罗代尔1
1706391070
1706391071
数百万年以来,地球的地壳板块移动着,在沿着欧亚两洲之间地层边界的地中海推挤出一连串山脉。它们由西边的伊比利亚半岛延伸到东边的东南欧山脉,最终连上小亚细亚和中亚的山系。在它们北边,从加莱[1]至乌拉尔山之间,有大片绵延不断的欧亚低地。那里降雨丰沛,耕地众多,还有无数可供航行的河流联络内陆和海洋。在它们南边,景象则完全不同:沃野良田少见,土地支离破碎,雨量也很稀少。
1706391072
1706391073
巴尔干山脉不像盘踞伊比利亚和意大利半岛颈部的山脉,它未能提供防御的屏障,以致这个区域门户大开,易受东、北两方的攻击。另一方面,巴尔干山脉不规则的地形妨碍人们在山谷间移动。与半岛外面的来往常较半岛之内的联系更方便,因此像杜布罗夫尼克[2],它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与威尼斯的联系就比贝尔格莱德来得密切。于是,山脉使得此区域内的经商成本高昂,也使政治统一过程变得复杂。
1706391074
1706391075
由天上到海上,每个地方都可以感受到山脉的影响。雨影[3]使巴尔干半岛无法享受欧洲大陆性气候区所享有的充足湿气。黑山的科拉辛,每年平均降雨量为2600毫米,但它东边一点的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每年平均降雨量却只有46毫米。由达尔马提亚迤逦往希腊西部的狭长海岸带,享有足够的雨量能抵挡地中海的酷热夏日。科孚岛[4]上的植物很繁盛;对比之下,基克拉泽斯群岛[5]则燥热干枯。前者能够自给自足,后者却要仰赖进口粮食维生(由战时人民的饥馑状态得知)。一般来说,巴尔干山脉以东每年的降雨量至少比西边少250到500毫米,甚至导致肥沃的平原会一再发生干旱。在19世纪中叶一位勇敢的英国妇女的眼中,瓦尔达尔河谷是“干燥又多沙的平地。这片原野上几英里内都看不到任何树木”2。
[
上一页 ]
[ :1.7063910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