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31126e+09
1706431126 齐亚尼执政官同样将自己的标记留在了执政官宫和广场上。当时的执政官宫其实是公元976年叛乱后重建的,并且在公元1106年的火灾后以修缮的名义进行了增建和装饰。我们从桑索维诺的叙述中得知,齐亚尼执政官将执政官宫“从每一个方向都进行了扩建”,尽管这证词十分粗略,我们仍然可以猜测建设工程遵照了过去的传统,扩建后的执政官宫看上去与如今仍矗立于大运河畔的一些拜占庭式建筑颇为相似,比如土耳其商馆,或者靠近里亚尔托桥的洛雷登宫与法尔塞蒂宫。
1706431127
1706431128 同时,码头边的小广场也像圣马可广场那样被清理扩大。或许是为皇帝亲临做出的一部分准备,曾经封锁临水路径近三百年的执政官彼得罗·特里布诺时期的旧墙被一扫而空。当年维塔莱·米希尔从他不走运的东方远征中带回三根古石柱,有一根不慎在靠岸卸货时越过船边掉落水中,现在还深陷在莫洛水底的淤泥里,剩下的两根石柱在过去的五年内一直躺在旧墙之侧。人们试了种种方法想把它们竖立起来,但均告失败,然而这时有一位年轻的威尼斯工程师向执政官毛遂自荐,他的真名叫尼科洛·斯塔拉托尼奥,但是通常被人叫作“巴拉蒂耶里”(Barattieri),这个绰号在意大利语中通常指某人对玩牌出千的嗜好,从这位建筑师对执政官提出的报酬来看,这个名字倒也还算实至名归。至少我们知道尼科洛·斯塔拉托尼奥提出他可以让两根石柱进入正确的位置,作为回报,他要求获得在这两根石柱之间开设公共赌桌的权利,齐亚尼执政官答应了他。这两根石柱竖立到如今它们矗立的位置后,圣马可之狮以及圣狄奥多尔同他龙形的鳄鱼被分别安放在石柱的顶端。当然,赌桌也随之设立起来,其后据说大议会为了削弱执政官对建筑师的让步所带来的意义,将该处指定为执行公开处决的地点。然而以我们所知那个时代的秉性,只怕这么做正好产生了反作用。而另一方面,巴拉蒂耶里并未完全抛弃他的建筑师生涯,数年之后,这位建筑师在浮舟上建起了第一座里亚尔托桥,使他的名字再度为人传扬。
1706431129
1706431130 除了政治家、外交官以及建设者的身份,塞巴斯蒂亚诺·齐亚尼还证明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宪政改革者。在此没有必要为他之后重组行政机器、建立新政府机关、编纂与阐释法律条文的诸多细节进行详细说明,因为更重要的是齐亚尼执政官埋藏在他全盘改革计划底下的哲学思想,它始终支持和强化着业已成为威尼斯政治思想体系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寡头政治的原则。在他退休前不久,齐亚尼执政官召集主要的治安官开会,命令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要特别重视将拥有最高权力的职位交给那些有财有势的公民们,“以免在他们死后这些人心生不满,转而采取暴力行为”。这项建议在实际上比它听上去的要不那么保守,只有少部分高贵的威尼斯人不将高级公职看作一种不讨人喜欢的责任,看作对个人自由的严厉约束,而且远没有商业那么获利丰厚。然而就公民责任而言,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理由,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威尼斯人都不得拒绝履行,从公元1185年起,任何类似的拒绝都会根据法律遭到重罚。
1706431131
1706431132 在仅有六年多的任期内,塞巴斯蒂亚诺·齐亚尼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但他当选为执政官时就已经是七十高龄,因此到了公元1178年,他决定退出公共生活,像他的许多位前任那样退隐到圣乔治·马焦雷岛的修道院内。不久他在那里去世,随后在圣乔治·马焦雷岛教堂的帕拉弟奥风格正门墙上,齐亚尼执政官在特里布诺·梅莫的对面受到人们的纪念。[80]在齐亚尼执政官的遗嘱内,他将几所位于默瑟里亚,坐落于圣朱利亚诺教堂和圣马可大教堂之间的房屋租金收入用于为共和国羁押的犯人提供食物,还把同一条街上更远处的其他财产赠给他的修道院,并且指示每周二都要为十二名城市贫民供应一份晚餐。作为对家庭的谦逊教育,每年的圣司提反日,齐亚尼家族需要在其陵墓不灭的长明灯前享用一顿由廉价鱼类、酒和没有油的扁豆组成的朴素饭食。
1706431133
1706431134 在齐亚尼执政官去世前不久,他对现存的执政官选举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变。取代过去大议会直接提名十一名选举人的方式,如今的解决之道是,大议会此后仅选出选举人中的四人,然后这四人需要提名一个四十人的选举团队,随后这个团队中每个人可以获得至少三张选票,选出这四人之外的人选,并且在这些人选中,同一个家庭不得超过一人入选。这个选举程序看起来稍有些生硬笨拙,但与其日后的发展相比,它堪称简便。经过这样的程序,奥里奥·马斯特罗皮耶罗或称马利皮耶罗在公元1178年成为新任执政官。他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外交高手,在巴勒莫和君士坦丁堡工作期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曾经以组织者和捐助者的身份参与维塔莱·米希尔的第一次国债发行。新执政官过去丰富的外交经验在他任职期间对其大有帮助,因为在此时,东西方之间的局势又再度阴云密布。
1706431135
1706431136 公元1180年9月24日,沉疴已久的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科穆宁去世,此后五年,拜占庭帝国陷入了苦难和混乱的旋涡。曼努埃尔的合法继承人是他十二岁的儿子阿莱克修斯,其母安条克的玛丽取得摄政大权。安条克的玛丽是诺曼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的姊妹,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统治君士坦丁堡的拉丁人,玛丽公然偏袒其法兰克同胞的行为损害了希腊人的利益,因此遭到臣民的厌恶。对玛丽的第一次叛乱宣告失败,但是公元1182年的第二次叛乱演变成了一场全面的大屠杀,几乎所有身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西方人都在劫难逃,包括妇孺和医院内的病人。整个法兰克人居住区在大屠杀中遭到洗劫,相较之下,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的居住地在十一年前所遭到的破坏和抢劫看上去几乎不值一提。同时,先皇曼努埃尔的堂兄弟安德洛尼卡·科穆宁进军首都并攫取了皇位,玛丽被绞杀,而被迫亲自签发处死母亲命令的幼帝不久后也被用弓弦绞死。年轻的阿莱克修斯·科穆宁留下一位十二岁的未婚妻阿格尼丝,她是法王路易七世的女儿,在拜占庭重受洗礼后更名为安娜。阿格尼丝在混乱爆发前的几个月到达了君士坦丁堡,但因为她实在太过年幼,所以并未举行婚礼,六十四岁的安德洛尼卡干脆利落地娶了她,而且根据当时不止一个可靠消息来源,他将这桩婚姻生米煮成了熟饭。接下来残酷可怕的三年在文明世界中是空前的,恐怕只有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才能与之相比。最后到了公元1185年的9月,轮到安德洛尼卡被推翻,然后被暴民撕得四分五裂,死无全尸。
1706431137
1706431138 此前一年,一段时间以来传到里亚尔托的消息再明白不过地显示威尼斯和西西里王国之间短暂的蜜月期即将结束。国王威廉二世(好人威廉)和他的王后,狮心王理查之妹英格兰的乔安娜没有子女,而且很可能之后都不能再生育后嗣,因此在血统上最接近于西西里王位的就是威廉的姑母康斯坦丝,而她已经宣布与霍亨施陶芬的亨利,也就是腓特烈的儿子兼继承人订有婚约。对威尼斯以及所有它隶属于伦巴第城市同盟的姊妹城市来说,经由这桩联姻展现出来的前景是非常可怕的。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长期与帝国对它们宣称主权的行为进行抗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腓特烈在意大利并没有一个长久的据点,而且按照封建法的规定,他也不能够让自己的德意志军队在阿尔卑斯山之南无限期地逗留。但因为这个婚约,从此以后皇帝就不再仅仅是名义上的君主,而是意大利半岛实实在在的最高统治者。
1706431139
1706431140 回过头看东方,在拜占庭的危机持续期间,威尼斯能做的事很少,但一旦安德洛尼卡不再碍事,温顺却无甚建树的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坐上君士坦丁堡的皇位,威尼斯人在第一时间便行动了起来。双方的外交谈判开始于公元1186年,并在次年签署了和约,在和约中,皇帝承诺将对公元1171年的事件进行全盘补偿,而且帝国将承担起责任,保护威尼斯和它所有的领地不受任何来源的袭击;帝国还将负担让四十到一百艘桨帆船在威尼斯军械库进行装配的花销。居住于拜占庭帝国疆域内的威尼斯人,每四人中的三个有义务应征入伍,他们在威尼斯军官手下操纵这些船舶,而军官们又接受帝国海军司令的总指挥。由于每一条桨帆船需要多达一百四十名桨手,因此可以推测差不多有一万八千名正当参军年龄的威尼斯男子生活在拜占庭帝国的边防线。
1706431141
1706431142 拜占庭现任皇帝伊萨克·安格洛斯是个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尼基塔斯·霍尼亚提斯称其卖官鬻爵就像在市场兜售蔬菜,但是为何他会选择将造船项目委托给一个帝国曾经在过去二十年中明白表露敌意的异邦,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堡拥有极其卓越的造船厂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这么做,实在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威尼斯此番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它既回报了帝国的庇护承诺,同时又对拜占庭全部的海军力量实行了有效的扼制。十六年后,当东罗马帝国发现自己实际上已经无力抵抗威尼斯的入侵舰队时,它只能感叹这完全是咎由自取。
1706431143
1706431144
1706431145
1706431146
1706431147 威尼斯史: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国 [:1706430013]
1706431148 威尼斯史: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国 10 可耻的荣耀(公元1187—1205年)
1706431149
1706431150 我们对那座大都会所知甚少
1706431151
1706431152 也不关心它那些明烛高照的教堂,
1706431153
1706431154 它那些身披白袍,性好男色的元老,
1706431155
1706431156 它在竞技场内你死我活的派系斗争,
1706431157
1706431158 以及它藏身在厅堂帘幕重重之后的宦官。
1706431159
1706431160 ——罗伯特·格雷夫斯,《前线的铁骑兵》
1706431161
1706431162 威尼斯人与拜占庭于公元1187年签署的协定恰逢东方的一场大惨败。7月4日的哈丁战役中,撒拉森人在萨拉丁的率领下彻底打垮了耶路撒冷国王吕西尼昂的居伊领导的部队;10月2日,圣城陷于穆斯林之手。当消息传到罗马,年迈的教宗乌尔班三世在震惊中一命呜呼,接任的教宗格列高利八世立即向全基督教世界再度召集十字军。对威尼斯而言,这次十字军征召来得正是时候。为了收复先前再一次屈服于匈牙利国王巧言劝诱的札拉,它最近正开始一场周期性战役,然而这次匈牙利人的反应要比预期的来得强和迅速,幸亏有教宗要求所有基督教势力必须团结一致讨伐异教徒的严命,威尼斯可以借此大好机会撤军,以免颜面扫地。
1706431163
1706431164 无论如何,可以想象威尼斯会对教宗格列高利的呼吁产生怎样热烈的响应。哈丁战役惨败后,东方的十字军国家出现了普遍性的衰退与崩溃,威尼斯也从中损失不少。幸亏有西西里海军迅速的行动与萨拉丁对形势的误判,提尔仍然被基督徒掌握着;但是拥有威尼斯人聚居区和繁荣商业殖民地的阿卡,在撒拉森人到来时,当即选择同赛达、贝鲁特等沿海和内陆城市一起投降。马斯特罗皮耶罗执政官因此发行了强制性国家公债,它按照威尼斯最显赫家庭拥有的财富,小心地评估出将要征收的具体数额。公元1189年复活节,战舰舰队准备就绪,搭载着一支兵员来自意大利各地,还处在起步阶段的混编军队扬帆起航。
1706431165
1706431166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这支军队被来自其他地区的人员不断扩充,他们中有英格兰人、法兰西人、丹麦人、佛兰德人,还有德意志人和西西里人。在领导十字军的四位欧洲君主中,有两位出师未捷身先死,其一是年轻的西西里国王好人威廉,他不幸病逝,享年三十六岁;其二是年迈的红胡子腓特烈,他在横渡安纳托利亚南部的卡利卡德努斯河时溺水身亡。不过剩下的两人到达了目的地,率领部下投入战斗,这两个君主一位是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他以勇气和骑士气概成为传奇,但本质上是个鲁莽、不负责任且不守信义的人;而另一位法兰西的腓力二世是个阴郁且完全没有魅力的男人,但相较于被证明是英格兰最糟糕王者之一的理查,他凭借着智慧和政治家的才干,跻身法兰西最贤明的君主之列。
1706431167
1706431168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可以说得上最好的一点是,它比第二次有了更为明显的进步。此次出征组织更有条理,也得到了更好的领导,而且在长达两年的围攻之后,十字军重新收回阿卡,取得了了不起的胜利。虽然十字军战士并不是总能达到萨拉丁为骑士精神设立的一流标准——举例来讲,狮心王理查在阿卡陷落后冷酷杀害近三千名撒拉森囚犯的行为,便是他名声上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但是总的来说他们作战勇敢,甚至偶尔还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但最终十字军还是失败了,耶路撒冷仍处在穆斯林控制下,基督教的阿卡王国作为一个小国家又延续了一个世纪,直到海外十字军国家最后无法阻止的覆灭到来。
1706431169
1706431170 威尼斯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扮演的角色,就像它在第二次东征中一般,始终是个谜团。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开端之后,威尼斯就渐渐淡出,置身局外。当时的编年史家很少提及威尼斯,或许是因为它的贡献仅限于运输士兵和装备,由此案例我们可以确信,威尼斯退出战斗前就已经收妥了运输服务的全部费用。做事无疑十分高明的威尼斯商人,在阿卡向十字军投降后数日内就返回城内,重新占据了他们的聚居区,然而威尼斯那支强大舰队的消息再也无人听闻。马斯特罗皮耶罗执政官响应了教宗的号召,在这之后他似乎觉得这其中便没有什么值得期望的东西了。无论如何,马斯特罗皮耶罗并不是一个热衷于海外冒险的人,他更倾向于将精力集中在国内司法系统的改革,建立一个在所有的司法诉讼程序中起到代表共和国利益作用的公诉人体系,并且创建针对外国人的特别法庭。同样是在他任内,我们第一次听说四十人议会(Quarantia)这个行政兼司法机构。四十人议会处在大议会和执政官的执政团之间,它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作为一个咨询性质的议会,就像是一批较大规模的元老,然而随后元老们演变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委员会,从那时起又逐渐发展成一个永久的元老院,于是四十人议会就只拥有司法方面的功能。
1706431171
1706431172 所有这些改变都非常重要,奥里奥·马斯特罗皮耶罗在他十四年执政官生涯中留下的履历绝不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马斯特罗皮耶罗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给人平淡庸碌的印象,这绝不是他的错,只是因为这位执政官不巧正处在两位共和国中世纪最伟大的执政官之间,又夹在威尼斯历史上最重大的两个历史篇章之间。塞巴斯蒂亚诺·齐亚尼与威尼斯和平条约的故事,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叙述过,接下来我们就要转向一个更黑暗,同时也更可耻的胜利。带来这个胜利的残酷冒险被荒唐地称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而始作俑者是威尼斯执政官——恩里克·丹多洛。
1706431173
1706431174 恩里克·丹多洛的前任去世后,没人知道他于公元1193年1月1日就任执政官时的准确年龄。传说他已经有八十五岁,而且双目完全失明,不过当我们了解到他的旺盛精力,以及十年之后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上的英勇事迹后,这个说法似乎就不那么可信了。他就职时的年龄更有可能在七十五岁左右,这样一来,等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这位执政官还能以耄耋高龄之身活跃其中。作为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甚至近乎狂热的爱国主义者,恩里克·丹多洛将他一生大部分时光都用于为共和国服务的事业上。我们曾在公元1171年维塔莱·米希尔的东方远征中听说过他的名字,第二年他又作为执政官派出的大使之一,前往拜占庭觐见曼努埃尔·科穆宁,去完成那一项流产的和谈任务。[81]
1706431175
[ 上一页 ]  [ :1.7064311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