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33577
1706433578
伯爵夫人的反应显然不是沃顿所希望见到的。他现在落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实际上他并没有得到任何流放伯爵夫人的通知,只是捕风捉影地听到一些流言,并且觉得这些消息可以取信。他的行为也全然是一厢情愿。阿伦德尔夫人手握权势,富贵逼人,而沃顿却囊中羞涩,他微薄的薪水与津贴几乎使他无法保证职位所需的最低体面。沃顿能够维持生活,很大程度上源于白金汉公爵交给他任务,让他为自己的艺术收藏购买画作,但是阿伦德尔夫人已经买走了最好的那一批作品——即便她支付了虚高的价格。事实上,她的丈夫和白金汉公爵在宫廷中的斗争又将事态进一步复杂化。最后,归根结底还是宗教问题。伯爵夫人与她的丈夫不同,仍然坚持天主教信仰,然而沃顿却是一个坚定的新教徒,他为了新教在威尼斯享有如今的种种权利已经奋斗多年。以上种种理由使得伯爵夫人成了沃顿爵士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也很乐意不再和她打交道。
1706433579
1706433580
次日早上执政官接见了阿伦德尔夫人,他热情地欢迎她,并授予她坐在他身边的殊荣。执政官一言不发地听完了夫人的情况,向她明确地保证从未有过流放她的命令,更不会让她牵连进最近令人痛心的事件中去,相反,威尼斯欢迎她,过去如此,现在亦然。阿伦德尔伯爵夫人感激地接受了执政官的保证并向他表示感谢,不过她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要求:她需要一份公开的无罪证明书,这份证明书不但要在威尼斯公布,也要在伦敦公之于众。这个要求也得到了满足,数日后,当伯爵夫人和亨利·沃顿爵士来到大议会时,威尼斯人在她面前高声朗读出一份由元老院起草的正式声明,以及威尼斯大使因此收到的相关指示,威尼斯政府要求他首先对阿伦德尔伯爵,其次对英格兰宫廷中任何对伯爵夫人的清白感兴趣的人做出最明确的保证。此外,作为共和国进一步的尊敬表示,执政官特别邀请伯爵夫人参加即将到来的海婚典礼,届时她将在两名海事大臣的护送下登上一艘特别的国务礼船;另外威尼斯还赠给夫人十五只大碗盛放的蜡和蜜饯,这批礼物价值一百杜卡特,将由专人送到她的府上。[296]
1706433581
1706433582
毫无疑问,阿伦德尔夫人有充分的理由对事件结果感到满意,而显然她也因为这件事怪罪亨利爵士,这令后者开始害怕自己会被免职。不过六个月后,当他令人生畏的同僚带伯爵夫人离开时,沃顿仍然留在威尼斯,伯爵夫人随行携带了三十四匹马和七十包在执政官个人命令下特别免除关税的封存货物,它们和她的儿子们一起,向北方跋涉而去。
1706433583
1706433584
此时值得欣慰地留书一笔的是,尽管悲剧地迟来一步,威尼斯终于做出了另一项补偿。我们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消息被曝光,让安东尼奥·福斯卡里尼第二次被诬告的事实大白于天下,不过公元1622年8月22日,那些指控福斯卡里尼的人在三位国家监察官员面前受审,[297]他们被判有罪并且被处以死刑。随后十人议会对他们犯下的错误进行了全面公开的交代,这份陈诉的副本文件被送到福斯卡里尼的家人手中,还分发给海外所有的威尼斯大使馆,剩下的文件则在威尼斯的街头巷尾被传阅。人们掘出福斯卡里尼的棺材,以公费为其举行国葬。在威尼斯圣欧达奇教堂的福斯卡里尼礼拜堂内有着一尊福斯卡里尼的半身像,还有铭文如下:
1706433585
1706433586
ANTONIO FOSCARENO EQUITI
1706433587
1706433588
BINIS LEGATIONIBUS
1706433589
1706433590
AD ANGLIAE, GALLIAEQUE REGES
1706433591
1706433592
FUNCTO
1706433593
1706433594
FALSAQUE MAJESTATIS DAMNATO
1706433595
1706433596
CALUMNIA INDICII DEJECTA
1706433597
1706433598
HONOR SEPULCRI ET FAMAE
1706433599
1706433600
INNOCENTIA
1706433601
1706433602
X VIRUM DECRETO RESTITUTA
1706433603
1706433604
MDCXXII
1706433605
1706433606
(大意:安东尼奥·福斯卡里尼,他两度为国家使节,因为受到诬告,被判处死刑,如今在此昭告天下,推翻过去的不实指控,由十人议会恢复他的清白名誉。公元1622年)
1706433607
1706433608
1706433609
1706433610
1706433612
威尼斯史: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国 41 泽恩对抗十人议会(公元1623—1631年)
1706433613
1706433614
他是一个随时准备滔滔不绝发言的人,一个优秀的公众演说家,他激情澎湃,慷慨大方,正直的品行为众人所知,但他的问题出在思想上,这个人常常引起争议,并且熟练地以法律条文和公众利益来支持他的论点;而且为了在市场上受到欢呼喝彩,他总渴望挑起公开辩论,显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1706433615
1706433616
——米凯莱·福斯卡里尼评论雷尼耶·泽恩
1706433617
1706433618
安东尼奥·普留利的死没有引起他臣民们多少悲伤的情绪。他做出许多美好的承诺,最后却只剩失望的泡影。我们得承认,他在位期间,统治得颇为不易。普留利一上位,就身处“西班牙人阴谋”的风口浪尖,等到临近他去世卸任,又有福斯卡里尼的无罪声明,而处死福斯卡里尼正是他做下的决定之一。虽然上述情况已经很糟,但还有事更甚于此。尽管他的生活事实上并不算放纵——实际上在执政官不得不遵守各种限制的情况下,他也不太可能过着放纵的生活——但普留利不知为何给人一种从未认真履职,而且无法维持执政官尊严体面的印象。这位七十五岁的老执政官从位于布伦塔的别墅返回后不久,便于公元1623年8月12日去世,这时便有人私下说,假如普留利执政官的生活更加规律,他或许还能多活几年。他埋葬在圣洛伦佐教堂,不过在那里既没有纪念物,也没有铭文来标示他坟墓的位置。
1706433619
1706433620
之后接任的弗朗切斯科·孔塔里尼任期只有十五个月,而这短暂的一年多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用受到很深影响来描述的话)因为一场战争蒙上了阴影。尽管有些本身规模较小的战争会反映出在别处范围更大的冲突,但它本身囿于狭小的范围,对欧洲局势造成的影响亦很有限。在孔塔里尼任期内发生的这次战争亦属于此类,这一战与瓦尔泰利纳有关,瓦尔泰利纳是阿达河从它位于蒂罗尔西南部的源头到位于科莫湖河口沿线长长山谷的名字,这条峡谷在当时约有七十英里长,是威尼斯共和国的西北边界线。这个区域构成了瑞士重要的新教州格劳宾登州的一部分,随着公元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此地作为西班牙控制的米兰与哈布斯堡的奥地利之间唯一的直接通道,对西班牙的意义愈来愈重要,两年后,西班牙军队将其占领。
1706433621
1706433622
眼看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法兰西、萨伏伊和威尼斯很自然地感到警惕和忧虑,因此它们在公元1623年结成同盟,希望能借此赶走侵略者,恢复现状。但就在它们还未行动之前,西班牙人已将瓦尔泰利纳峡谷内所有的要地都移交给了教宗。这是(或者说本应是)绝妙的一步棋,西班牙人此举建立在他们对枢机主教黎塞留的一个猜测之上,黎塞留刚掌握了法兰西大权,西班牙人认为他会遵从教宗的权威,但是他们的判断错了。公元1624年11月,三千法军与四千瑞士步兵带着五百匹马,在威尼斯人强力支持下进军瓦尔泰利纳。到了年底,这支军队便成功地将驻守在当地的教宗军队逐出了峡谷,而联军在战斗中俘获的旗帜则立即被恭敬地送回罗马。这场战斗历时短暂,却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但是公元1626年初,西班牙和法兰西在阿拉贡的蒙松签订了协议,同意瓦尔泰利纳成为一个自治的罗马天主教国家,西班牙和法兰西将共同保证它的独立,瓦尔泰利纳境内所有的堡垒要塞也随之被永久拆毁。
1706433623
1706433624
威尼斯和萨伏伊对此怒火中烧。黎塞留有什么权力可以完全不同法兰西的两个盟友商议就单独与西班牙讲和,在处置这样一个战略要地的问题上,他又有什么权利可以自行与他们先前的敌人达成一致?威尼斯对拆除瓦尔泰利纳地区的堡垒这件事抗议得尤其激烈,它认为这些堡垒对保持通信顺畅十分重要。
1706433625
1706433626
黎塞留主教毫不吝惜他的道歉,他声称这一切都是法兰西驻马德里大使的错,后者逾越了他的指示,路易十三对协议的某些方面亦有不满。但木已成舟,破坏也已造成,主教肯定地认为威尼斯不会重启事端,冒险进行一场可能持续很久且耗资巨大的战争。于是威尼斯人只能不快地耸耸肩,接受了无法逃避的事实。
[
上一页 ]
[ :1.7064335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