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44168e+09
1706444168
1706444169 ④  并非如夏朗东所言是她的叔叔。见本书开头的谱系图。
1706444170
1706444171
1706444172
1706444173 ⑤  我无法得出吉尔贝与玛格丽特的确切关系。夏朗东说吉尔贝来自西班牙,却没有提供支持这一说法的引文。根据他的名字以及后面发生的事情,我认为他有可能来自该家族在法国的那一边,很可能是王太后之母莱格尔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Laigle)某个兄弟姐妹的儿子或者孙子(见本书前面的谱系图)。拉·卢米亚也认为他是法国人,却在某个场合认为吉尔贝是斯蒂芬的甥侄——这基本上不可能。
1706444174
1706444175
1706444176
1706444177 ⑥  这些彼得后来的故事出自伊本·赫勒敦(B.A.S., II, pp.166 and 238)。伊本·赫勒敦称彼得为艾哈迈德·希克利(Ahmed es-Sikeli)。从时间和他从西西里岛逃走时的其他细节,可以确定艾哈迈德和彼得是同一个人。(见第326页。)
1706444178
1706444179
1706444180
1706444181 ⑦  正如600年后巴黎的大街上有人称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为“奥地利女人”一样。
1706444182
1706444183
1706444184
1706444185 ⑧  谱系图展现了王太后玛格丽特和斯蒂芬之间两种可能的关系。斯蒂芬具有王家血统的假说最早由布雷奎尼(Bréquigny)于1780年提出(Mémoires de l’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vol. XLI)。这个假说遭到拉·卢米亚的强烈反对,而夏朗东则如前文所述,保持中立。在我看来,不妨按照斯蒂芬的自称,认为他是佩尔什伯爵的幼子。将路易七世的那番话算作场面话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不算牵强附会。如果斯蒂芬没有20岁的话,就不太可能同时身兼首相与大主教之职——一个孩童不可能坐上王国的这两个最高职位。
1706444186
1706444187
1706444188
1706444189
1706444190 王国,1130-1194(西西里的诺曼王朝Ⅱ) [:1706441995]
1706444191 王国,1130-1194(西西里的诺曼王朝Ⅱ) 15 第二次分裂
1706444192
1706444193 奥克塔维安哪,你为何慌了神,
1706444194
1706444195 要把罗马引向地狱?
1706444196
1706444197 你怎会被引诱
1706444198
1706444199 去割开基督的短袍?
1706444200
1706444201 你也会渐渐成为尘灰;
1706444202
1706444203 今天活着,明天死去。
1706444204
1706444205 ——布里托,罗马的一位小册子作家
1706444206
1706444207 1166年结束之时,腓特烈·巴巴罗萨正率大军去南方发动新的战争,他有3个明确的目标:首先消灭非正式的拜占庭基地安科纳;然后,向待在罗马的教皇进军,他打算用自己挑选的对立教皇代替圣彼得宝座上的那一位;最后,和以前的目标一样,消灭诺曼西西里王国。这3个目标相互独立,但是皇帝进攻它们的原因有所关联。要理解这些原因的话,我们必须快速回顾一下教皇阿德里安去世后的7年里,尤其是选举教皇过程中的闹剧里皇帝与教皇的斗争过程。
1706444208
1706444209 前面提到,阿德里安去世前,亲西西里派的枢机主教们在阿纳尼集会,商量在他们中间选出下一任教皇。他们的领袖罗兰明显最有胜选的希望,因为这群人差不多占选举团的2/3,选举顺利通过的可能性相当大。他们本可以如愿,但是亲皇帝的反对者枢机主教圣塞西利亚的奥克塔维安在场。奥克塔维安已经两度短暂而略带滑稽地出现在我们的故事中:第一次是派往罗杰二世处的教皇使节,结果罗杰亲自告诉他教皇去世的消息,接下来他失去了教皇使节的身份;第二次也是类似的使命,他被派往霍恩施陶芬的康拉德那里,他的行为举止受到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的嘲笑。①但是在他漫长而又默默无闻的生涯中,他还没有像这次一样展示过自己。②
1706444210
1706444211 1159年9月5日,也就是阿德里安的遗体被安置在圣彼得教堂地下室后的次日,30位枢机主教在教堂的主祭坛后面举行枢机主教会议。③两天后,他们推选枢机主教罗兰为教皇,仅有3人反对,罗兰因此当选。这一过程完全符合教会法。人们拿来教皇的猩红色斗篷,罗兰在惯例性的推辞之后,低下头,将要穿上斗篷。突然间,奥克塔维安冲向罗兰,抓起斗篷,试图给自己穿上。一场扭打紧随而至。奥克塔维安在扭打中丢了斗篷,但他的特遣牧师又掏出一件——似乎就是为这种事态而准备的。别人还没来得及阻止,奥克塔维安就设法穿上了新的斗篷,不幸的是,他前后穿反了。
1706444212
1706444213 接下来是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混乱场面。罗兰的支持者愤怒地拉住奥克塔维安,想把斗篷从他身上扯下来,结果被奥克塔维安猛地甩开。奥克塔维安手忙脚乱地想把斗篷穿正,结果把斗篷的流苏缠在了脖子上。他迅速跑到教皇宝座前,坐下,宣布自己是教皇维克托四世(Victor Ⅳ)。④他坐在宝座上发号施令,然后发现一群低级别的教士,命令他们拥护自己。大门突然被冲开,一群拿着武器的杀手拥入教堂,于是这些教士迅速照做了。反对奥克塔维安的人至少暂时销声匿迹了。罗兰和他的支持者趁机溜到圣彼得教堂的塔楼上,在此避难。这处梵蒂冈的角落防守坚固,由枢机主教博索(Boso)掌握,十分安全。与此同时,奥克塔维安在杀手们在场的情况下,以更为正式的仪式举行加冕,然后被护送到拉特兰宫。我们还知道,被衣裳弄烦的奥克塔维安还在离开前整理了一下衣服。
1706444214
1706444215 无论政变在实施时有多么不顾尊严,在实施前必定有彻底而周密的计划。奥克塔维安一直以帝国的同情者而知名,所以身处罗马的两位腓特烈的使臣迅速承认了他的当选,激动地宣布对罗兰开战。他们再次打开钱袋。那些公开宣布对维克托四世效忠的罗马贵族、元老、中产阶级和平民,荷包里都装了德意志的黄金。同时,罗兰和他忠诚的枢机主教们依旧被封锁在圣彼得教堂的塔楼里。
1706444216
1706444217 但是,奥克塔维安(或者维克托,我们现在必须如此称呼他)发现自己受到的支持开始减弱。他在选举时的行为在罗马城里人尽皆知,我们或许可以肯定地说,人们在讲述故事时不会漏掉任何细节。无论在哪里,罗马居民迅速改称罗兰为合法选出的教皇。一群暴民在圣彼得教堂塔楼外面集结,愤怒地高叫,让他们释放罗兰。一周之后,罗兰已经被转移到越台伯河区的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但是民众嚷嚷的声音更大了。人们在街道上嘲笑、辱骂维克托。维克托走在街上时,人们唱起一首又一首顺口溜来嘲讽他。9月16日晚,维克托已无法继续忍耐,逃离了罗马。次日,合法的教皇在欣喜的气氛中被迎回首都。
[ 上一页 ]  [ :1.7064441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