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49482
1706449483
康拉德和波蒂奥雷克一样窝在温暖的冬季住所里,与这位南方面军司令官一样昧于奥匈帝国军队的真实情况:奥匈军队在塞尔维亚所展现的“干劲”,就和在其最后一小块加利西亚土地上所展现的一样少。事实上,波蒂奥雷克的胜利就要化为泡影。第六集团军怀着感激的心情在科卢巴拉河边将枪支堆成三脚架,四处寻找食物、柴枝、弹药时,彼得·卡拉乔尔杰维奇国王登上鲁德尼克(Rudnik)高地激励士气,十二月二日普特尼克开始以二十万兵力大规模反攻。塞尔维亚第一集团军的三个师与第三集团军的三个师在瓦列沃会合,将奥地利的第六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第十三军打出罗扎纳(Rozana)和瓦列沃。塞尔维亚第二集团军的四个师从拉扎雷瓦茨和奥布雷诺瓦茨左右包围第五集团军的第十三军。普特尼克终于为部队重新补给上炮弹和子弹,且已把塞尔维亚王国剩下的所有后备兵力(警察、宪兵,原抽调到保加利亚、希腊边界处的部队)都调上来。从口风不紧的奥地利战俘那儿,他还了解奥地利苦撑、士气低落的程度。[54]奥匈帝国战俘与塞尔维亚审问人员闲聊时,主动透露了有关波蒂奥雷克之作战序列的情报,且是远超乎必要的大量情报。他们描述了哈布斯堡军队几近垮掉的情况:奥地利连级部队只剩一半或更少的兵力,只剩寥寥可数的军官可带兵。他们描述了波蒂奥雷克的急躁,谈到他如何在不留预备队的情况下,把兵力分布在一宽阔的战线上,以扩大追击面,把贝尔格莱德加入战利品清单。简而言之,不管是何处的奥军,都难以挡住反击;如果塞尔维亚人在一处打溃奥军,或许就会使疲累、受冻的奥军全军溃败。[55]
1706449484
1706449485
在这同时,尽管经过漫长撤退,尽管有奥匈帝国参谋可怕的预言,塞尔维亚人的士气仍出奇高昂。他们刚得到俄国、法国弹药的重新补给(弹药越过希腊、黑山边界辛苦运来),且补给线比奥军短,因为接近他们的主要铁路和补给站。仇恨奥匈帝国的心态,像胶水一样把他们团结在一块。塞尔维亚婴儿出生时,母亲以“科索沃之败的小复仇者万岁”问候新生儿(科索沃之败发生于一三八九年,一九一二年才得到彻底报仇雪耻),当男婴长大逃学,则受到如此责骂:“你那样的行为解放不了马其顿!”[56]长大成人后,他们延续这一爱国教育。奥地利参谋仔细翻看十月下旬缴获的文件,发现一份塞尔维亚的《军人初级读本》。这本小册子无异于“一本仇奥匈心理问答集”,含有十二个训谕,包括:“对谁的仇恨都不该比对奥地利人的仇恨大”,“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受奴役,必须把他们从奥地利统治中解放出来”,“为让塞尔维亚国旗在萨拉热窝、莫斯塔尔升起而奉献你的一生”,“我们得像父亲恨土耳其人那样恨奥地利人”。[57]
1706449486
1706449487
在奥匈帝国医院接受治疗的塞尔维亚伤兵所表现出的坚忍,令每个人吃惊。“他们入院时浑身是土,用树枝固定骨折处,就和他们在战场上所受的包扎一样。有时髋部骨折会用树的大枝捆缚住,大枝从人的脚到腰。”[58]在战场上,塞尔维亚人的冷血同样令人注目;他们在每个地方都挖掘漂亮的壕沟线,并构筑侧翼阵地,然后躺在里面一动不动,不发出声响、亮光,不移动身子,直到奥地利人直直走进来,被他们近距离撂倒为止。”[59]
1706449488
1706449489
波蒂奥雷克震惊于普特尼克的反攻,打算至少守住科卢巴拉河一线,就和康拉德的军队在东部守住杜纳耶茨河一样,但事实表明,即使压低了目标,仍是奢望。塞尔维亚的第一、第三集团军攻向瓦列沃,第二集团军攻向贝尔格莱德,两军合并的力量一举将奥地利诸阵地一起攻破。这一战会打上十天,但胜败其实在头一两天就已决定。“前进,英雄们!”塞尔维亚军官爬过顶部时大喊,“相信上帝!”三日早上七点,塞军对全线发动进攻,塞尔维亚人像鬼魅般从大雾中突然现身,先是把奥地利人吓呆,然后令他们恐慌。[60]第一集团军出奇轻松地就将奥军赶出强固阵地,缴获四百一十个战俘、四门榴弹炮、一挺机枪、千枚炮弹。[61]三日在将奥军打到利姆河对岸之后,塞军接到命令要其于四日将奥军赶到科卢巴拉河对岸,结果他们不负使命。
1706449490
1706449491
普特尼克的进攻部队在攻破奥地利前线时,他要塞尔维亚预备队和炮兵推进到更接近前线处。阿道夫·冯·雷门将军的第十三军惨到只剩一万七千人,散布在阿兰杰洛瓦茨附近十六公里长的战线上,然后被两个塞尔维亚师歼灭。塞尔维亚靠另外两个师的兵力,也大败奥匈帝国第八军;这支奥地利部队遭遇猛攻,不久就耗尽弹药,呼救补上弹药,却发现他们的弹药车队只是个空壳。士兵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打开一个又一个双轮弹药车找炮弹和子弹,车里却空空如也。有人告诉他们弹药在瓦列沃,弹药已用火车送到那里,但未及时送到他们手上。[62]
1706449492
1706449493
波蒂奥雷克躲在科维利亚察温泉疗养地,噤声整整一星期。他怒骂天气作弄他,雨、雪、大雾、烂泥拖慢他的追击,然后却突然放晴。十二月四日太阳露脸,驱散大雾,使地面变干,有利于塞尔维亚人炮轰、进攻、追击。[63]彼得国王跟着第二集团军翻越锡布尼察(Sibnica)、罗加察(Rogaca)的丘陵,督促士兵上前杀敌。波蒂奥雷克的记者团,千辛万苦穿越萨瓦河与科卢巴拉河之间的荒凉土地以见证“决定性一战”,却突然被没来由赶回奥地利境内,无缘目睹、报道最惨不忍睹的溃败。[64]
1706449494
1706449495
在瓦列沃周边丘陵,塞尔维亚人使出全力攻打奥军,插入疲惫的奥地利诸部队间的缺口,将他们打散或使他们自行溃散。塞尔维亚人进攻、夺地的速度非常快,快到他们没有够长的电话线连接往前疾驰的步兵和后面的炮兵。丘陵上的大雾使炮兵看不清前线状况,发出的炮常打中进攻的友军,而非撤退的奥军。[65]每个塞尔维亚集团军每天都报告俘虏了数百名未受伤的奥军。第一集团军十二月五日报告,“我们缴获许多战利品和许多战俘;敌人惊慌失措”。[66]吓坏的奥地利人跌跌撞撞躲入十、十一月战斗后废弃的壕沟,躺在那里,最后也遭制服、俘虏。[67]瞠目结舌的波蒂奥雷克,从其温泉饭店下令要部队挺住。他命第十三军坚守拉扎雷瓦茨的阵地,两翼与第六、第五集团军接合,准备向阿兰杰洛瓦茨反攻。[68]
1706449496
1706449497
1706449498
1706449499
1706449500
在塞尔维亚遭敌攻击的奥匈帝国步兵
1706449501
1706449502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塞尔维亚人的反攻,击溃波蒂奥雷克的南方面军。
1706449503
1706449504
1706449505
1706449506
照片中两名奥匈帝国军人受到塞尔维亚火力攻击,缩在壕沟里。
1706449507
1706449508
1706449509
1706449510
照片来源:Heeresgeschichtliches Museum,Wien
1706449511
1706449512
1706449513
1706449514
领兵作战从不在行的波蒂奥雷克,显然已掌握不住真实情况。科维利亚察的温泉以能打消悲观著称,或许受了这温泉的影响,他这时抱怨第六集团军“出乎意料的撤退”,使第五集团军的侧翼暴露,“就在第五集团军正准备给塞尔维亚人结束战争的最后一击时”。[69]但到了这时候,出手攻击的只有塞尔维亚人。补给品和弹药都快耗尽的塞尔维亚前线部队,轻易就将奥地利人赶出已做好防备的阵地,把他们完全赶出塞尔维亚,奥军之不堪一击,由此可见一斑。
1706449515
1706449516
这场旋风般的战斗,后来据断定从十二月三日打到十三日,并被称之为阿兰杰洛瓦茨之役(奥地利两个集团军在该镇会合)。塞尔维亚第一、第三集团军诸师,将波蒂奥雷克的第六集团军打出壕沟,从奥军手里拿下位于科卢巴拉河与西摩拉瓦河之间至关重要的高地。[70]奥军营级部队的兵力,有许多已降到连级程度,自知挡不住敌军,所以还未与塞尔维亚人交手就逃走。有位军官率领其营退出塞尔维亚时写道:“没有友军的迹象,没有接到命令,我的士兵溃散。”[71]
1706449517
1706449518
十二月九日,波蒂奥雷克终于向无法置信的霍夫堡宫透露“全完了”。他再度惨败。普特尼克宣布奥地利“左军和中军实质上遭歼灭”。他惊叹于被俘的奥匈帝国官兵之众和遭弃置于各地的火炮、机枪、步枪之多。奥地利伤兵也散落各地,被撤退的同袍丢下,自生自灭。在塞尔维亚每份谈奥军的报告中,都出现“恐慌”这字眼。[72]
1706449519
1706449520
然后,普特尼克的第二集团军攻打拉扎雷瓦茨附近科卢巴拉河边的雷门第十三军。这时拉扎雷瓦茨是联结奥匈帝国两个集团军的枢纽。这支部队接着往北呈扇形散开,以将有八万兵力的奥地利第五集团军余部赶出贝尔格莱德。第一集团军大举翻越俯临瓦列沃的山丘,俘虏奥军五千人,一个师攻进该城,截断第六集团军的主要补给线和撤退路线。
1706449521
1706449522
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二师的克罗地亚人,遭从格拉博维察(Grabovica)北边的高地击退。他们于十二月七日撤退,试图与其左边的第三十六师保住联系,于是开始透过单单一座桥渡过利格河,不料桥禁不住士兵、辎重车队、火炮重压而垮掉。塞尔维亚人出现,开始朝落水的奥军开火,引发从一个部队往另一部队蔓延的恐慌。在克罗地亚人后面排好队准备过河,由波兰人和乌克兰人组成的奥地利地方防卫军第三十师的士兵,朝四面八方溃逃,把火炮、机枪、辎重车队、弹药留给塞尔维亚人。[73]
1706449523
1706449524
没有一处奥军发动有效的反攻;他们的每日战情报告,意图将他们(蓝色)和敌军(红色)并置呈现以比较双方兵力的差异,报告中相当清楚地计算出他们日渐萎缩的兵力,却只以红色问号呈现敌军兵力。他们已完全掌握不了局势。奥匈帝国第五十二团在拉扎雷瓦茨掘壕固守,称“受到猛烈且惊人精准的炮火攻击”。这支由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组成的部队彻底瓦解,慌乱逃向后方时,把其旅指挥部冲垮。遭乱军冲垮的指挥部无法阻止部队溃退,下令邻近的第七十八团前来填补缺口,但没人找得到这支部队。有位军官写道,“他们也已弃离阵地”。[74]
1706449525
1706449526
波蒂奥雷克的整个南方面军仓皇退往德里纳河、萨瓦河的渡河口,或退到位于贝尔格勒而仍在奥军手里的桥头堡。由克罗地亚人组成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二师,在拉扎雷瓦茨附近渡过科卢巴拉河时,停下来欲与邻近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师仓促组成后卫部队,但清一色匈牙利人的第四十师迅速通过未停下,他们的军官奇怪地坚称上级“严令撤退”,而非战斗。第四十二师跟着冒着寒雨走上通往贝尔格莱德的烂泥道路。他们的马太虚弱,拉不动火炮或辎重车,于是火炮和辎重就弃置给在此师下方渡过利格河、攻打他们侧翼和后方的塞军。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团部署在附近,也遭溃败。他们看着塞尔维亚人把壕沟挖到他们前线,挖到围住他们两侧翼,同时看到位于左右两侧的捷克人、德意志人部队撤离,于是决定自己也撤退,丢下背包、毯子、弹药袋以加快逃跑脚步。抵达萨瓦河边时,此团只剩九百人。该团七成人被列为“失踪”。
1706449527
1706449528
萨巴茨塞满欲逃离塞尔维亚追兵的奥地利士兵。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六团(在匈牙利南部征集的塞尔维亚人),奉命掩护捷克人第一〇二团逃到萨瓦河对岸,小心翼翼走在被弃置的火炮、辎重车堵住的马路上。最初他们遇到一队塞尔维亚军官从漆黑夜色中现身,劝他们投降;有位奥地利军官忆道,“我们开枪打死其中两人”。然后他们继续上路,前去解救快垮掉的第一〇二团。第六团军官告诫他们手下的士兵,行军期间勿用塞尔维亚语交谈,但他们没听进去,使得一〇二团胆战心惊的捷克人听到他们接近,不停地开火。第六团不得不掘壕以免死于友军之手。一〇二团的射击整夜没停。[75]
1706449529
1706449530
《晚间太阳报》的威廉·谢弗德急忙在贝尔格莱德渡河,报道“有众多伤者和惊慌失措者,一场彻底的溃败”。有名奥地利下级军官证实,哈布斯堡三个吓坏的军,在该地混成一团,造成“全面且无法形容的混乱:命令未传下去,后卫部队被弃之不顾,一如其他每样东西,火炮、弹药、四轮马拉货车、粮食、流动野战医院、伤兵,简而言之,所有东西,遭弃之不顾”[76]。降下的雪堵住道路,谢弗德目睹“许多军官简直发疯”。由于军事预算不足且平时维持的军力不多,奥匈帝国军队自一八八〇年代起一直倚赖“预备军官”——服役只一年的中产阶级学生或专业人士——而这些新手承受不了这场战役的压力而垮掉。谢弗德看到有个奥地利少校骑马经过一名摊开四肢躺在路边的受伤中尉身旁,中尉朝少校喊着什么,少校愤而拔出手枪,向中尉开了几枪(结果只打中中尉的脚)。[77]
1706449531
[
上一页 ]
[ :1.7064494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