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55227
1706455228
路德第三个备受争议的地方,是他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
1706455229
1706455230
路德那个时代,农民生活水平很差,再加上连年战乱,贵族们为了筹措军费,不断提高农民的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越来越多的农民就被迫沦为农奴。一来二去农民们活不下去了,就纷纷造反。
1706455231
1706455232
1524年,农民起义首先在当时还属于德意志地区的瑞士爆发,随后迅速蔓延到施瓦本和巴登两个地区,然后又继续蔓延到德意志的其它很多地区,包括很多城镇居民在内的老百姓都参加了起义。
1706455233
1706455234
起义者们的理论依据是圣经,既反贵族又反教廷。于是,没啥文化的泥腿子们就认为,反教廷的宗教改革领袖路德同志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边。
1706455235
1706455236
可是他们搞错了。
1706455237
1706455238
(3)
1706455239
1706455240
1524年,路德写了一篇文章,叫《反对杀人的农民恶棍》。他在里面说“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指起义的农民——我注)戳碎、扼死、刺杀,就像疯狗必须被打死一样!”不用多说,看完他的文章,那些支持他的贵族们就都纷纷投身到镇压农民起义的历史洪流里面去了。
1706455241
1706455242
1525年,农民起义波及到图林根和萨克森地区。路德过去的学生,宗教改革家托马斯·闵采尔出头成为了农民起义的代言人。
1706455243
1706455244
闵采尔试图说服萨克森侯爵,就是那个“英明的”腓特烈三世支持农民起义,可是路德建议侯爵反对起义,于是结果就是,侯爵听了路德的话,把闵采尔给赶跑了。
1706455245
1706455246
被萨克森侯爵轰出来的闵采尔,只好带着起义者们东奔西跑,很快就被贵族武装给包围了。闵采尔是个书生,写写文章布布道什么的还可以,说起打仗可是一窍不通;起义者们呢,全是一辈子只种过地,没砍过人的泥腿子,一个会打仗的都没有,结果很快就全军覆没,五千起义者差不多全部被屠杀,几天之后闵采尔自己也壮烈就义了。
1706455247
1706455248
路德把这次大屠杀称为正义对魔鬼的惩罚。照他的说法,起义者们就是些魔鬼,他们试图反抗神的规则,把“地上世界”(就是老百姓吃苦受罪的世界——我注)和“天上世界”(就是基督徒死后永享富贵的世界——我注)混淆在一起,不失败才真是没有天理。
1706455249
1706455250
闵采尔一死,德意志各地的起义也陆陆续续地被镇压了。根据历史学家们后来的统计,起义期间,大约13万农民因此丧生。起义者当年提出的各种主张,从撤销农奴制,到恢复他们采伐森林、在湖里捕鱼的权力,从减轻地租到获得一些民主权利什么的,没有一个得到实现的。
1706455251
1706455252
因此必须要说,尽管路德不是镇压闵采尔起义的刽子手,但他在这次起义中的的确确是站在了劳苦大众的对立面。
1706455253
1706455254
尽管日渐保守,晚年的路德在德意志的贵族和老百姓心里仍然享有巨大的威望。1546年2月18日,路德在帝国境内的艾来斯本安详去世,享年63岁。
1706455255
1706455256
自从路德对教廷发难开始,德意志地区就逐渐拜托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派别——基督教路德宗。随后,日内瓦和英格兰等地区也陆陆续续建立了有各自特色的,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的基督教派别。包括路德宗在内,这些派别被统称为“新教”(中文通称“基督教”),以区别与罗马教廷掌控的“旧教”(中文通称“天主教”,又叫“罗马公教”)。这一系列的变化,通称“宗教改革”。
1706455257
1706455258
新教和旧教之间的区别蛮大的,尽管这个帖子不是宗教普及贴,可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稍微说一下两者的主要区别,不然就说不清楚为什么在章节标题里,我把路德称为“切开欧洲的人”,也说不清楚后来的欧洲人为什么因为这档子事打了那么多的仗。
1706455259
1706455260
简单来说,旧教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宗教,特别强调教宗和教廷的统治权,特别强调各种仪式和程序,尤其是特别强调圣母玛利亚的特殊地位——因为按旧教的说法,背着一身“原罪”,又成天无时无刻不在犯罪的芸芸众生,指望得到上帝老爷子的宽恕和信任实在是把握不大。为了取信于他老人家,最好找一个“保人”,替自己向上帝说情,而给上帝怀过耶稣基督的玛利亚就是最好的保人,等等等等。
1706455261
1706455262
新教则是否认罗马教廷权威性的宗教,特别强调个人对耶稣的信仰。新教认为人靠着对耶稣的信仰,用不着那么多形式主义的繁琐礼仪也能得救,所以人人可以自由读经,神职人员(不叫“神甫”,而是“牧师”)也不用独身,照样可以娶老婆生孩子,等等等等。
1706455263
1706455264
和对宗教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哪座庙的菩萨灵就去哪儿烧香的咱们中国人不一样,欧洲人对宗教信仰这档子事看得特认真。宗教改革之后,德意志诸侯分裂成新旧教两派,彼此水火不容。欧洲列强也分别按各自的宗教信仰站队,顺便找机会干涉德意志内政。于是双方冲突不断,到后来,居然演发成全欧洲的大混战。
1706455265
1706455266
早在宗教改革开始不久的时候,德意志地区就开始爆发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不过,真正的大混战还是出现在宗教改革开始大约一百年以后:
1706455267
1706455268
1618年5月23日,波西米亚的布拉格,一些新教徒冲进王宫,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两名特使从窗口扔了出去,(俩人掉到窗外的垃圾堆上去了,没出啥大事,史称“掷出窗外事件”)随后发动起义,反对信奉旧教的神圣罗马帝国,漫长的战争就此开始。
1706455269
1706455270
这场仗打了足足三十年,所以史称“三十年战争”。
1706455271
1706455272
三十年战争的过程太复杂了,要说清楚的话,那得写整整一本书,我就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吧:
1706455273
1706455274
第一阶段(“捷克阶段”),从1618年到1624年。对战双方主要是是旧教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王国,对新教的波西米亚和普法尔茨联军。1620年11月8日,双方爆发了决定性的白山战役,结果新教联军失败,到1624年,旧教的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击败新教的波西米亚和普法尔茨。也就是说,这场仗的第一节,旧教代表队得分领先。
1706455275
1706455276
第二阶段(“丹麦阶段”),从1625年到1629年。1625年,信奉新教的丹麦在同样信奉新教的英国、荷兰,和虽然信奉旧教,但为了争夺欧洲霸主地位而和神圣罗马帝国为敌的法国的支持下,向神圣罗马帝国发动进攻。神圣罗马帝国节节败退,直到1628年,启用了波西米亚贵族,牛人华伦斯坦掌军,这才一转颓势,反败为胜,在1629年5月迫使丹麦签订了《吕贝克条约》,战争的第二阶段同样以神圣罗马帝国的胜利而告终——在第二节的比赛中,旧教队进一步拉大了分差。
[
上一页 ]
[ :1.7064552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