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55427
1706455428
普鲁士的贵族地主们有个专有称呼:容克。本来容克们都是些在地方上说一不二的土皇帝,而腓特烈·威廉一世搞分区征兵制,就是要打破容克对乡村的严密控制。与此同时,容克的年轻子弟也被征召入伍,成为听命于国王陛下,而不听命于贵族老爹的军官。
1706455429
1706455430
腓特烈·威廉一世这么个搞法,就被别人扣了一顶帽子:军国主义。
1706455431
1706455432
“军国主义”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军队比国家还重要,比政府还有权。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有古希腊的斯巴达,还有二战结束前的日本等等,而大名鼎鼎的“普鲁士军国主义”,就是从腓特烈·威廉一世这个时候搞起来的。
1706455433
1706455434
同样是搞军国主义,可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搞法确有点怪——他砸锅卖铁地养兵,可除了在俄国反对瑞典的北方大战里象征性地打了几仗以外,基本上就没怎么动过手。
1706455435
1706455436
看到他砸锅卖铁搞的居然是批样子货,别国的君主们就没少嘲笑他,尤其是维也纳的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室,就经常拿这家伙当笑料,觉得这厮纯粹就是叶公好龙。
1706455437
1706455438
其实,腓特烈·威廉一世既不傻,也不笨,更不是叶公好龙。他深知,普鲁士只是一个小国,而且地处欧洲中央,周围强敌环伺,如果没有强大的力量和十足的把握,就不能横挑强邻。所以在他这辈子,他能做的就只能是慢慢地积蓄力量,把对外扩张的任务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1706455439
1706455440
——这位乞丐国王所认识到的,其实就是德意志生存的最大真理。在后世的德国,至少有两个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就引领国家走向了繁荣富强;至少有两个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了德国的两次灭亡。
1706455441
1706455442
至于腓特烈·威廉一世这辈子为普鲁士积蓄的力量,那可不光是一支军队,更重要的是把从条顿骑士团那里继承下来的尚武传统和服从精神发扬光大。后来德国人纪律严明,打仗一根筋不怕死的光荣传统,很大程度上就是腓特烈·威廉一世开创的。
1706455443
1706455444
这位国君对军队真是喜欢,打心眼里喜欢。他老人家不仅经常组织军训,还经常吃住在军营,一年四季更是成天穿着都一身军装。据说他是欧洲第一个穿军装的君主,因此,他又被欧洲君主们称为“士兵国王”。
1706455445
1706455446
1740年5月31日,时年52岁,抽了一辈子劣质烟,吃了一辈子煮土豆的乞丐国王兼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奄奄一息了。
1706455447
1706455448
弥留之际,他听到牧师说“人赤条条地来,也赤条条地去”的时候,居然挣扎着从病床上挺起身子说“怎么能赤条条地走?我要穿上我的军装。”
1706455449
1706455450
不管怎么说吧,这位抠门、重税又穷兵黩武的国王,毕竟为普鲁士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06455451
1706455452
腓特烈·威廉一世死后,由于他的头两个儿子都夭折了,所以继位的是他的三儿子。新国王的全名和他爷爷他爸爸都一样;简称则是“腓特烈二世”,生于1712年1月24日,是普鲁士的第三任国王,也是本章的主角。
1706455453
1706455454
本章开头说过,这位腓特烈二世有个更著名的称呼,德语叫der Groβe,翻译成英语就是the great,中文一般把它译成“大帝”。
1706455455
1706455456
严格来说,这个词应该被译成“大王”,因为腓特烈二世不是皇帝,只是国王,所以还是称他“大帝”吧!
1706455457
1706455458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其实如果腓特烈大帝的两个哥哥能起码活下来一个的话,甭说丰功伟绩了,这位日后名满天下的腓特烈大帝能不能活到成年都是个问题。
1706455459
1706455460
(2)
1706455461
1706455462
腓特烈二世生性温和,甚至有些柔弱。可是前面说过,他爸爸是个军国主义狂人,恨不得把全国都变成一个大兵营。这么一个狂人,怎么可能放过自己的儿子呢?
1706455463
1706455464
所以腓特烈·威廉一世从小就想把自己这个事实上的长子培养成像他一样的军事狂。他给小腓特烈的宫廷教师列的全部授课内容,就是德意志历史、政治经济学、军事策略、数学、德语,外加一门法语。
1706455465
1706455466
可是腓特烈二世小时候根本不喜欢这些。史书记载这位日后横扫欧陆,而且差不多每次打仗都要御驾亲征的马上君主,小时候喜欢的却是什么文学啊,音乐啊,绘画啊,舞蹈啊什么的。总而言之一句话,他爹支持的他就反对,他爹反对的他就支持。
1706455467
1706455468
于是,父子俩冲突不断。小到老爹追打偷偷给儿子上音乐课的宫廷教师,大到普鲁士的前后两代统治者斗嘴赌气不说话,再到后来,真的搞大了。
1706455469
1706455470
1730年,老爹腓特烈·威廉一世张罗着给18岁的儿子娶媳妇。只要熟悉一丁点欧洲历史就知道,当年的欧洲王室成员,尤其是王储们,可没有“婚姻自由”那一说,大家都是搞政治联姻,而且联来联去都联成近亲结婚了。
1706455471
1706455472
腓特烈·威廉一世为了儿子的婚事煞费苦心。选来选去,最终选定儿子的一个表妹,奥地利布伦施威克-贝尔芬家族的女公爵伊丽莎白。这位女公爵不仅跟小腓特烈门当户对,而且据说还貌美如花,端庄大方,欧洲列强也没一个反对的,总之全欧洲找不出比她更合适当普鲁士王储妃的了。
1706455473
1706455474
可是老爹没想到,小腓特烈不喜欢这个表妹——他喜欢的是另一个表妹,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女儿阿梅利亚。两个小青年曾经见过几面,据说小腓特烈对这个表妹的印象是大大地好。所以小腓特烈想说服他爹,给自己找这个表妹当媳妇。
1706455475
1706455476
其实,腓特烈·威廉一世倒也不是个完全不通人情世故的老顽固,让哪个外甥女当自己的儿媳妇差别都不大。但是作为国王,他必须从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由于奥地利和法国都不愿意看到普鲁士和英国因为这次可能的联姻而搞到一起去,所以他明确告诉自己的儿子,阿梅利亚你就甭想了,婚姻自由这档子事跟你小子没啥关系。
[
上一页 ]
[ :1.7064554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