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55561e+09
1706455561
1706455562 到了上午10点半,腓特烈看到奥军主力不断紧逼,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命令他那23个营的伏兵突然向奥军主力发起进攻。普鲁士的步兵们冒着奥军的猛烈炮火,步行前进到对方战线的正前方,用火枪实施齐射。奥地利的军队没想到腓特烈有埋伏,一下子阵脚大乱,30分钟之后,损失惨重的奥地利军队退出战场。查图西茨会战就以普鲁士的胜利宣告结束。
1706455563
1706455564 在这场战役中,普鲁士以4800人的代价,消灭奥军6600人,腓特烈终于取得了自己亲自指挥的平生第一场大战役的胜利。
1706455565
1706455566 此战结束之后,特蕾莎再次与腓特烈签订协议,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有,作为回报,普鲁士单独退出战争。
1706455567
1706455568 对于普鲁士来说,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就这么结束了,可奥地利的王位继承战争还在继续,英国、法国、奥地利、巴伐利亚还有萨克森继续打成一锅粥。
1706455569
1706455570 腓特烈就此获得了将近两年的休战时间,可以好好经营西里西亚了。
1706455571
1706455572 西里西亚的本地居民当中,本来就是新教徒占多数,腓特烈又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容许天主教徒自由举行宗教活动,于是,西里西亚很快就顺从了普鲁士的统治。
1706455573
1706455574 与此同时,腓特烈着手强化相对弱小的普鲁士骑兵,加紧练兵,以备不测。
1706455575
1706455576 那个时代的奥地利的确挺强大的。到了1743年,奥地利和英国的联军赢得了迪廷根大捷,整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胜利在望。跟一年前一样,腓特烈还是担心奥地利得胜以后会讨回西里西亚,于是在8月17日再次出兵参战,兵分三路进攻奥地利,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就此开始。
1706455577
1706455578 这次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奥地利的主力争在西线和法国死掐,普鲁士就钻了个大空子,从北向南一路进攻,到了1744年9月16日,更是攻占了布拉格,然后普鲁士的三路大军会师,总计6.2万人准备直接进攻维也纳。
1706455579
1706455580 特蕾莎发现大势不妙,赶紧命令跟腓特烈交过手的那个洛林亲王查理,调集奥地利和萨克森的联军总计10万人回军救援。腓特烈知道自己的人手不如对方多,就缓缓地撤军。
1706455581
1706455582 可撤军的时候,腓特烈舍不得新打下的那些地盘,就分兵驻守。可是,花钱弄来的外国雇佣兵们办事不厚道,一旦普军的主力撤走,这帮外国雇佣兵找个机会就投敌,然后到对面继续领工资去。由于普军里面的雇佣兵投敌投得太厉害,一个月不到就跑走了3000多人,腓特烈不得不把缓慢撤军变成大撤退,11月下旬干脆从捷克全部撤退到了西里西亚。
1706455583
1706455584 对于腓特烈这个占便宜没够的主儿来说,一仗没打就白白放弃这么多地方,肯定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将计就计,装作往西里西亚的首府布雷斯劳回撤,引诱奥地利的洛林亲王查理追击。到1745年6月3日,腓特烈突然命令大军掉头,杀一个回马枪,在第二天凌晨4点,突然向驻守在霍亨弗里德堡的奥军发起进攻。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的第一场大战,也是腓特烈平生的第三场大战——霍亨弗里德堡战役就此展开。
1706455585
1706455586 跟前两场战役一样的是,这次普鲁士的步兵依然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中路的小利奥波德亲王率领21个步兵营冒着对方的炮火奋勇前进,一直走到步枪的射程之内才密集开火,第一排齐射就射倒了正面敌人的一半;跟前两场战役不一样的是,这次普鲁士的骑兵也发挥了威力,左翼的骑兵先锋突进,20分钟内仅凭94人的伤亡,就夺下奥军大炮91门,军旗64面,俘虏敌军2500人。
1706455587
1706455588 上午9点钟大战宣告结束,普鲁士军队以阵亡905人,总伤亡失踪4751人的代价,歼敌13800人。
1706455589
1706455590 至于奥地利方面呢,尽管遭遇了上万人的损失,但是凭着比普鲁士大10倍的国土和多数倍的人口,很快又重整军备。9月29日深夜,洛林亲王查理领兵4万,在索尔突然包围了腓特烈的2.2万普军。
1706455591
1706455592 腓特烈也没想到奥地利的恢复能力有这么强,一整夜都不知道被敌军包围了。第二天早晨8点,依靠人数优势把普军团团围住的奥军发起了进攻。
1706455593
1706455594 面对对方的包围,平时就训练有素,这时又由腓特烈亲自指挥的普军居然阵脚不乱,在国王的直接指挥下展开了反冲锋。
1706455595
1706455596 按照腓特烈的计划,普军本来应该是由右翼首先发动进攻,同时中路和左翼退守,这样才能集中优势力量,避免和数量上压倒自己的奥军全面接触。
1706455597
1706455598 可战斗一开始,普军右翼的步兵率先出击,冒着炮火深入敌阵,一举攻占了奥地利的炮兵阵地,进展得惊人地顺利;受到右翼战绩的鼓舞,普军的中路和左翼也放弃退守的计划,奋勇前进,结果,人数占优、又包围了敌人的奥地利军队反而被普军的反冲锋打得七零八落,不得不全线退却。
1706455599
1706455600 这一仗,普军损失3911人,奥军损失7444人,腓特烈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大获全胜。
1706455601
1706455602 这一仗在军事学上也有很深刻的意义:
1706455603
1706455604 从古代到近代,由于地方小、人口少,再加上智力不够发达,欧洲人打仗没有什么战略。他们打仗时最强调的就是阵型,比如步兵应该在什么位置上,弓箭兵应该在什么位置上,骑兵应该在什么位置上,打起仗来先射箭,然后骑兵冲锋,最后步兵再上什么的。像我在前面介绍腓特烈打的这四场仗,动不动就是“左翼”、“右翼”、“中路”什么的,说的也都是阵型。
1706455605
1706455606 在腓特烈以前,欧洲人上千年打仗基本上都是两翼齐飞,然后再来个下底传中,中路突破什么的。而腓特烈呢,尽管索尔这一仗最终也是打成了两翼齐飞,但按他战前的构想,应该是右路突破,左中路固守,也就是说,把进攻的阵线从两翼连成的一条直线变成斜线。在后面的战役中,腓特烈进一步发挥斜线战术的威力。到了腓特烈晚年,“斜线战术”简直就成了这位大帝的金字招牌,这也是全欧洲的军事常识和基础。
1706455607
1706455608 (3)
1706455609
1706455610 1745年底,在前后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连续吃了腓特烈四次大亏的特蕾莎还不死心,集中奥军主力实施中路突破,撇开东边的西里西亚和西边的萨克森一概不管,直接进攻勃兰登堡本土,想要来个中心开花。可是这次更惨,奥地利军队还没坚持到当时正在西里西亚的腓特烈这个男一号出场,就被留守柏林的普鲁士老元帅,老利奥波德亲王给击败了:1745年12月,老利奥波德亲王率领的本土留守普军2.5万,在凯撒斯多夫会战大败奥地利大军3.1万人。
[ 上一页 ]  [ :1.7064555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