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55677
1706455678
罗斯巴赫就此成为了腓特烈大帝一生最经典的战役之一,用后来拿破仑的话评价他,就是:“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出他的伟大。”美国的西点军校也把这一仗看成近代的经典战役之一,在军校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这一仗的大型沙盘,一直保留到今天。
1706455679
1706455680
腓特烈大帝尽管打赢了这么神奇的一场仗,但是三国联军的实力实在是比普鲁士要强很多,就在罗斯巴赫战役之后不久,联军占领了西里西亚。
1706455681
1706455682
当时的腓特烈大帝正在西南方向追击战败的法军,得到西里西亚失陷的消息之后,立刻率军北上,1745年12月5日,也就是罗斯巴赫战役后整整一个月,腓特烈大帝率领的3.5万普军和查理亲王、道恩元帅统领的6.5万奥军又展开了罗腾战役。
1706455683
1706455684
对于腓特烈大帝来说,罗腾战役是罗斯巴赫战役之后的又一经典:开战时奥军在东南,采取守势;普军在西北,采取攻势。战役一开始,普军的前哨就击溃了最北端的奥军,占领了一个高地。奥军错误地把普军的这支前哨当成了普军的主力,就集中全力向北进攻。
1706455685
1706455686
没想到普军的主力这时正偷偷绕过高地南下,在下午1点钟前后突然进攻向奥军左翼(也就是南翼)发起了进攻。奥军左翼本来也不弱,可是主力已经被抽调到北面支援去了,所以已经虚弱了很多。这样一来,半个小时之内,奥军左翼就被击溃。
1706455687
1706455688
奥军到这时候才知道,普军的主力是在南边,于是又急急忙忙地掉头,集中兵力向南,死守战场的中心——罗滕村。
1706455689
1706455690
正当双方主力在罗滕村苦苦纠缠之际,早早就被腓特烈大帝埋伏好的40个骑兵中队突然出现在战场西北,向处在南边的刚刚被调走了主力的奥军右翼(也就是北翼)发动进攻。
1706455691
1706455692
奥军阵脚大乱,可就在此时,嫌奥军乱得还不够的腓特烈大帝本人,又亲率骑兵从战场正东迂回到了奥军中路的背后,向西南方向的奥军中路发起了进攻。
1706455693
1706455694
就这样,腓特烈大帝的三支机动部队神出鬼没,把奥军打了个晕头转向。
1706455695
1706455696
奥地利军队这叫一个惨啊,才一个下午就被杀死1万人,另有1.2万人被俘。普鲁士军队也损失了6382人,但是士气极其高涨。得胜的普军不顾疲劳,连夜喊着口号继续追击。
1706455697
1706455698
奥军这就倒了更大的霉。
1706455699
1706455700
被用兵如神的腓特烈大帝吓破了胆的奥军,逃跑也逃不快,几天内又被普军俘虏了2千人。
1706455701
1706455702
还没完,罗腾战役还有一个间接结果:占领了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的奥地利军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1.7万人向普鲁士投降,整个西里西亚也就此被腓特烈大帝一举收复。算起来,罗腾这一仗腓特烈消灭的奥军总数超过了整整4万人。
1706455703
1706455704
腓特烈大帝这一辈子发动过三场战争,亲身上阵的大战役大约15个,取得了12胜3败的成绩,胜率达到80%。可以说除了传说中某些“百战百胜”的神人之外,堪称现实生活中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可是即便不算他打的那么多胜仗,光算1745年底这一个月之内的这两场以少胜多、神出鬼没的胜仗,他就足够被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名将的行列。
1706455705
1706455706
在德国人的心目中,他老人家更是已经达到了神的境界,被誉为“普鲁士永远的军事神话”,以至于很多人连他老爹(就是那个抽劣质烟啃土豆的士兵国王)都忘了,一提到普鲁士军队,就是“腓特烈大帝亲手缔造和指挥的”。
1706455707
1706455708
尽管打赢了这两场神话般的胜仗,小国普鲁士被俄奥法三面包围的战略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1706455709
1706455710
进入1758年之后,随着三国联军实力的不断加强,普鲁士作为一个小国的劣势就越来越明显了——后备兵源不足,前线的损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除了英国以外没有盟友,国际上相对孤立;财政上、后勤上都越来越捉衿见肘,等等等等。因此,尽管有腓特烈大帝这么一个全德国上千年也出不了几个的战术天才领军,尽管普鲁士军队一次又一次赢得了以少打多的战役,但普鲁士整体的态势却越来越不乐观。
1706455711
1706455712
1758年8月25日到9月1日,腓特烈大帝统帅的3.7万普军在东线和5.7万俄军打了曹恩道夫战役。尽管普鲁士军队消灭了1.8万俄军,最终击退了对手,但自己也付出了1.28万人的损失。
1706455713
1706455714
10月14日,腓特烈大帝统帅的3万普军又在南线和10万奥军打了霍克齐战役。这一仗,腓特烈被奥地利的道恩元帅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了包括两名元帅在内的9000人部队,被迫撤退。
1706455715
1706455716
1759年8月12日,普军和俄奥联军又打响了库勒斯道夫战役,这次双方的交战人数是5万对6.4万。由于不熟悉地形,再加上连年战争导致普军的精华丧失殆尽,军队中有很多奥地利和德意志其它邦国的俘虏兵滥竽充数,整体战斗力严重下降,这一仗就成了腓特烈一辈子最大的一场败仗:总计损失1.9万人,在战场上被迫退却。
1706455717
1706455718
接下来,三国联军零敲碎打,在一个又一个小战役中有效地消耗着普军的兵力。腓特烈大帝尽管在1760年8月14日的李格尼茨战役和11月3日的托尔高战役中取得了战术胜利,可是面对着数量差不多达到自己五六倍的三国联军,腓特烈大帝只好步步后退。到了1761年底,七年战争初期参战的所有普鲁士老元帅全部阵亡,全军5500名军官能打仗的只剩下了1500人,西里西亚被奥地利占领,连普鲁士的首都柏林都被俄国和后来参战的瑞典的联军团团围住,一筹莫展的腓特烈大帝随身揣着毒药,准备一旦柏林城被攻破,就自杀殉国。
1706455719
1706455720
眼看“永远的军事神话”就要破产的时候,真正的神话发生了。
1706455721
1706455722
(4)
1706455723
1706455724
1762年1月5日,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病死,她的外甥彼得继位。
1706455725
1706455726
这位新沙皇的大名叫做彼得·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他本来是德意志人,叫卡尔·彼得·乌尔里希,按出身来算应该是瑞典的王位继承人,可是1741年,他的姨妈伊莉莎白发动了宫廷政变,当上了俄罗斯女皇。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女皇就选了这么个连俄语都不会说的外甥当了俄国王储。就在柏林被俄瑞联军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彼得登基,成为了俄罗斯的第七任沙皇——彼得三世。
[
上一页 ]
[ :1.7064556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