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57941e+09
1706457941
1706457942 时间前进到了1917年。
1706457943
1706457944 俄国已经撑不住了。
1706457945
1706457946 俄国虽说也是老牌帝国主义强国之一,可是它这个强国,很大程度上是靠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混上的。论政治制度,俄国跟民主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沙皇罗曼诺夫一家的私人买卖;论经济水平,俄国尽管经历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可工业和科技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论军事实力,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从一战爆发到1917年初,俄国军队损失了至少600万人,再加上连续地丢掉大片领土,俄国国内开始闹灾荒,军心也越来越不稳定,光是1917年的头几个月,俄军里面开小差跑掉的就有差不多100万人。
1706457947
1706457948 沙皇尼古拉二世坐在火山口上,自己还什么都不知道,照常一个劲儿地要求俄国承担对协约国的义务,向凶神恶煞一样的德军发起进攻。
1706457949
1706457950 于是,到了1917年初,整个俄国除了他们罗曼诺夫一家以外,就达成了普遍的共识:只有推翻沙皇的统治,俄国才能有活路。
1706457951
1706457952 从1917年初开始,俄国的罢工和游行就变成全国普遍性的了,3月11日(俄国当时还用旧历,按旧历这一天是2月26日),国家杜马拒绝执行沙皇要它解散的命令,矛盾开始公开化。
1706457953
1706457954 同一天,圣彼得堡的一个警卫团杀死了军官,发动兵变,反对沙皇和支持沙皇的军队在圣彼得堡展开巷战,很快地,起义波及到莫斯科。
1706457955
1706457956 3月15日,走投无路的尼古拉二世沮丧地把退位诏书交给国家杜马的议长,几天后,罗曼诺夫一家被捕,沙皇对俄国的统治永远地结束了。
1706457957
1706457958 取代沙皇统治俄国的是资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联合组成的临时政府,首领是个叫阿里克谢·克伦斯基的律师。
1706457959
1706457960 尽管临时政府不敢放弃对协约国的义务——放弃了人家英法就不援助它了,可前线的俄国士兵已经不再执行要求他们作战的命令了。在东线温暖的阳光下,德国士兵和俄国士兵干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起朋友来了。
1706457961
1706457962 德国怕俄国反悔,重新投入战争,鲁登道夫就默许(也有人说是主动安排)在瑞士流亡了11年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多数派(又叫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弗拉基米尔·列宁乘火车经过德国,再经瑞典和当时俄国占领的芬兰返回了俄国。
1706457963
1706457964 4月16日,列宁抵达圣彼得堡。
1706457965
1706457966 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不敢放弃对德作战,7月1日禁不住英法的一再敦促,向德国发起了进攻。
1706457967
1706457968 德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周之内被俘虏了将近3万人。不过,德军迅速回过神来,联合奥匈军队对俄国发起了猛攻,下一周之内,俄国在1916年以100万人死伤为代价所获得的领土全部丧失殆尽。
1706457969
1706457970 德军不再进攻了——再进攻只能让俄国上上下下团结起来联合对敌,而是静观其变,看着俄国的内乱逐渐加剧。
1706457971
1706457972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1706457973
1706457974 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第二天列宁就发布了停止对德作战的和平命令。11月22日,俄国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
1706457975
1706457976 (8)
1706457977
1706457978 1917年12月初,列夫·托洛茨基率领的苏俄代表团开始和德国进行和平谈判。托洛茨基想给苏俄捞点好处,又错误地认为德国国内的革命即将爆发,态度就很强硬,拒不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要求。谈来谈去,德国人急了,1918年2月18日,德军重新向俄国境内大举进攻。不到24小时之内,列宁同志就直接给德国人发了电报:全盘接受德国人的一切要求,割让波兰和其它西部领土给德国。
1706457979
1706457980 德国人没理会列宁,又向东推进了两周,直到3月3日才再次坐下来跟托洛茨基谈判。布尔什维克已经彻底没了脾气,只好跟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答应把乌克兰等领土割让给德国,把巴统、阿尔特温和卡尔斯交给土耳其,还允许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自治。条约签字之后,俄国丧失了领土的26%,耕地的27%,铁路的26%,纺织工业的33%,钢铁工业的73%,煤炭工业的75%。
1706457981
1706457982 ——算布尔什维克运气好,八个月后德国打败了,乌克兰等那些割让的领土就又被苏俄趁机给占了回来。否则的话,这卖国的罪名……
1706457983
1706457984 东线的战争胜利结束,德国可以全力以赴对付西线了。
1706457985
1706457986 1917年初,德国在西线的进展很顺利。
1706457987
1706457988 早在法国1916年在凡尔登和索姆河一带跟德军死磕的时候,因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法国就把陆军总司令霞飞给换掉了,换上来一个60岁的将军罗贝尔·尼维尔。
1706457989
1706457990 尼维尔是个喊口号专家,他在一战里喊出的“他们不得通过”的口号,极大地振奋了法国人民的士气。当上陆军总司令之后,尼维尔继续发挥这一特长,在1916年12月16日前后,他制定了一个威风凛凛的进攻计划,准备从德军占领的一块大约110公里宽的突出部出击,给敌人以决定性的打击。从法国内阁到媒体,尼维尔将军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 上一页 ]  [ :1.7064579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