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58231
1706458232
我不太喜欢那种一旦发生了什么事,就把它说成是“历史的必然”的观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被一个又一个的偶然事件给决定了的,像纳粹运动和纳粹帝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希特勒个人意志的结果。如果他当年考上了奥匈帝国美术学院的话,一战之后的德国,还有欧洲和整个世界,也许就会换一副模样。
1706458233
1706458234
祸不单行,1908年年底,从小就很疼爱希特勒的母亲去世了,终年只有46岁。这下子,19岁的希特勒就下定决心在维也纳混下去了。
1706458235
1706458236
希特勒在维也纳一待就是整整四年。
1706458237
1706458238
由于此前两次报考美术学院都没成功,希特勒干脆死了上学的那份心,他在这座宏伟的都城里靠给人家干一些扫雪、拍打地毯,或者扛行李之类的零活勉强维生。运气不好的时候,他就住进流浪者的收容所;运气好的时候,他也能接到一些画个杂货铺的招贴画,或是给游客画点风景写生之类的,跟他的艺术家梦想稍微沾点边儿的活。
1706458239
1706458240
希特勒留下来的画作不少,有几幅在前些年还卖出了高价。不过,价格高的主要原因不是画本身的水平高,而是因为作者的名气大。我曾经看过几幅,以我这么个外行的眼光来看,画得实在一般,往好里说就是照相,没多少表现力或者想象力可言。
1706458241
1706458242
痛苦是人成长时最好的老师,希特勒在维也纳的这四年罪也没有白受。后来他极端坚强的个性,基本上就是在这四年的流浪生活里打下的基础。
1706458243
1706458244
也是在维也纳流浪期间,他看了很多反犹的报纸和书籍。前面的马丁·路德时说起过,反犹这件事可不是希特勒的个人发明,而是欧洲自古以来的观念。希特勒接受这个观念,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
1706458245
1706458246
由于这时候正是他20岁出头,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反犹的观念也就在希特勒的脑海里变得根深蒂固,等到他大权在握的时候,这个观念就爆发出了惊人的毁灭性力量。
1706458247
1706458248
到了1913年春天,希特勒觉得自己在维也纳是无论如何也混不出个名堂来了,就离开了奥地利,来到德国的慕尼黑,指望着能在巴伐利亚转转运。
1706458249
1706458250
不过,希特勒在慕尼黑的运气也是一样地坏,饥一顿饱一顿地又荒废了一年多,依然看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
1706458251
1706458252
1914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当兵吃粮对于当时还在流浪的希特勒来讲,无疑是个挺好的选择。8月3日,他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上书,志愿加入巴伐利亚步兵团,很快地,申请被批准了下来。希特勒就此入伍,在接受了三个月的训练之后,他在1914年10月底到达前线,成了德军巴伐利亚后备步兵第16团1营的一名传令兵。
1706458253
1706458254
到了战场上,希特勒意志坚定的作风就显示出来了。据说,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也从来都不抱怨战壕里的泥泞潮湿,还有伙食的恶劣,打仗的时候,这家伙更是毫不怕死。1914年12月,刚入伍不到三个月的希特勒就得到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1916年10月7日,他的腿在索姆河战役里受了伤,经过半年的康复治疗后才重返战场。
1706458255
1706458256
希特勒不光参加过索姆河会战,也参加过一战最后阶段鲁登道夫策划的那几次全面攻势。也就是在此期间的1918年8月,希特勒一个人俘获了15名敌军,他因此获得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授予普通士兵的最高荣誉——一级铁十字勋章,希特勒后来一直自豪地佩戴着这枚勋章,直到临死。
1706458257
1706458258
1918年10月13日,希特勒在和英军作战时中了毒气,两眼几乎失明,喉咙也说不出话来了。
1706458259
1706458260
所以,他是在柏林附近的一家陆军医院养伤时听到的停战消息。
1706458261
1706458262
(2)
1706458263
1706458264
停战消息对于希特勒来说就是晴天霹雳。据他自己后来回忆说,自从他母亲去世以后,他第一次放声痛哭——德国人打输了,德国的前途一片茫然。
1706458265
1706458266
跟希特勒一样茫然的是千百万德国老百姓。
1706458267
1706458268
德国战败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此灭亡,德国的政局乱成了一团糟,东一个新政府西一个共和国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唯一能稍微控制控制大局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席弗雷德里希·艾伯特。
1706458269
1706458270
到了1919年1月份,德国总算重新进行了国会大选,艾伯特胜出。因为柏林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他就把新国会搬到了图林根的一个叫魏玛的小城去开。
1706458271
1706458272
国会在魏玛通过了新宪法,这样一来,德国在动荡了小半年之后总算稍微安定了下来。尽管新政权名义上还叫“德意志帝国”,但它事实上是个共和国,又因为它的宪法是在魏玛通过的,所以史称“魏玛共和国”。
1706458273
1706458274
魏玛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派代表去巴黎参加一战战胜国们组织的巴黎和会。
1706458275
1706458276
巴黎和会是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的镜厅里开始的。法国人挑这个时间(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48周年),这个地方(德意志第二帝国宣告成立的大厅)举行针对德国的和平谈判,目的就是要给战败的德国一个好看。
1706458277
1706458278
这个巴黎和会一开就是半年,虽然开的时候号称是为了全世界的永久和平,可它后来成了世界历史上强权政治的重要代表:参加巴黎和会的一共有来自38个战胜国的70名代表,不带战败国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玩,俄国因为1917年闹了革命,然后又跟德国单独媾合,也被排斥在外。
1706458279
1706458280
就是这70个战胜国代表,绝大多数也是不远万里来巴黎打酱油的——只有五大战胜国(英、法、美、意、日)组成的“十人委员会”才有资格做决定,别的国家那60个代表只能在外围等消息。
[
上一页 ]
[ :1.7064582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