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58277
1706458278
这个巴黎和会一开就是半年,虽然开的时候号称是为了全世界的永久和平,可它后来成了世界历史上强权政治的重要代表:参加巴黎和会的一共有来自38个战胜国的70名代表,不带战败国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玩,俄国因为1917年闹了革命,然后又跟德国单独媾合,也被排斥在外。
1706458279
1706458280
就是这70个战胜国代表,绝大多数也是不远万里来巴黎打酱油的——只有五大战胜国(英、法、美、意、日)组成的“十人委员会”才有资格做决定,别的国家那60个代表只能在外围等消息。
1706458281
1706458282
就是这五大战胜国的十人委员会,也因为矛盾重重,谈不到一起去。日本和意大利的四个代表,还有英法美三国的外交部长先后退出会议。最后只剩下仨人讨论,可美国总统威尔逊又被英法排挤,最后这个盛大的巴黎和会就变成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的二人转。
1706458283
1706458284
魏玛共和国派出来的德国代表团是4月29日才赶到凡尔赛的,来了就被挡驾,不让参加讨论。5月7日,在会场外守了一个星期的德国代表团接受了和会的条件,可德国政府又不答应,召回了代表团,德国也就此彻底退出了和会。
1706458285
1706458286
在德国代表没有参与的情况之下,巴黎和会在6月28日通过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俗称《凡尔赛和约》。
1706458287
1706458288
《凡尔赛和约》全文共计15部分,440条,刀刀见血,条条割肉。概括地说一下:
1706458289
1706458290
领土方面: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法国,北石勒苏益格经公民投票回归丹麦;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承认卢森堡独立;所有海外殖民地归战胜国分配,把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等等。
1706458291
1706458292
军事方面: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通称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管辖15年;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总参谋部;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只准许保留24艘军舰,不得拥有潜水艇;不得组建空军;不得拥有化学武器;废除义务兵役制,军官总数不得超过4万人,等等。
1706458293
1706458294
经济方面:德国向战胜国赔款2260亿马克,以黄金赔偿。(相当于10万吨黄金,折合当时的320亿美元,放在今天大约4000亿美元以上。)
1706458295
1706458296
总而言之,根据这个《凡尔赛和约》,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全部的海外殖民地,12.5%的人口,16%的煤炭产地,50%的钢铁工业。至于经济赔偿呢?后来的德国赔了停,停了赔,直到2010年10月3日才算把钱赔完。
1706458297
1706458298
很难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是不是过分: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甭管怎么说,人家英法把你德国打败了,想怎么折腾你都是应该的。
1706458299
1706458300
可德国的老百姓就不这么看了。看到这么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德国人突然想到,一战的时候自己在东线已经打赢了,至于西线,停战的时候战线还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土地上呢!怎么当时的德国说败就败了?!这里面肯定有鬼!
1706458301
1706458302
这时候,一战时期的德军总参谋长,魏玛共和国的陆军总司令兴登堡就站出来胡说八道了。
1706458303
1706458304
兴登堡对着巴黎和会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所派出来的调查委员会说,1918年11月前后的德国根本就没败,倒霉就倒霉在国内的犹太人和共产分子身上。这帮人唯恐天下不乱,在德国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先是煽动基尔军港的水兵造反,然后又在德国各地闹事,最后才把德国给整趴下了。
1706458305
1706458306
这就是一战后在德国盛行一时的“刀刺在背传说”。
1706458307
1706458308
其实,兴登堡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身为一战时德国的最高军事长官,1918年的德国已经山穷水尽到了什么地步,兴登堡比谁都清楚,而且德军停战的命令,就是兴登堡的副手鲁登道夫亲自下的。虽说那时候德国的军政大权主要在鲁登道夫手里,兴登堡更多地就是个挂名的头头,但德国停战前夕的残酷现状和种种考虑,兴登堡不可能不知道。一个证据就是,1918年10月2日在御前会议上,代表总参谋部要求威廉二世立刻下令停战的,就是兴登堡本人。
1706458309
1706458310
就在兴登堡大放厥词的时候,指挥德国打了败仗的鲁登道夫因为害怕被人刺杀,已经逃到瑞典去了。流亡期间,鲁登道夫写了不少回忆一战的书和文章。在这些东西里面,他跟兴登堡一个腔调,甚至连“刀刺在背”这个名字,也是他给起的。
1706458311
1706458312
既然一战时的两大军政长官都说德国的战败是犹太人和共产分子捣的鬼,再加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那种推卸责任的本能心理,德国人也就普遍相信一战时自己没输。《凡尔赛和约》激起的民族仇恨,和对接受了这个和约的软弱的魏玛共和国的不满情绪,就在德国弥漫起来。
1706458313
1706458314
希特勒也对“刀刺在背传说”深信不疑。
1706458315
1706458316
1918年11月,养好伤的希特勒回到了慕尼黑。按照《凡尔赛和约》,德国大规模裁军,希特勒也就退了伍。不过,他运气不错,没有再回到四处流浪的那条老路上,而是受雇于德国陆军,参加了一个叫“第二兵团调查委员会”的机构,然后又被调到巴伐利亚军区司令部的政治部新闻局工作,主要职责是调查社会上各种政治团体的活动情况。
1706458317
1706458318
1919年9月,希特勒接到了一个任务:军区政治部要他去调查慕尼黑的一个叫“德国工人党”的政治团体。
1706458319
1706458320
“德国工人党”这名头听起来大得吓人,其实不过是一个只有几十号人的政治小团体而已。在当时的德国,社会政治生活一片混乱,魏玛共和国根本镇不住场面,五花八门的政党也就层出不穷,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区区一个“德国工人党”实在不算个啥。
1706458321
1706458322
希特勒就去了。
1706458323
1706458324
这个德国工人党的集会地点设在慕尼黑一个小啤酒馆里,到会的代表一共才25个人,会议的内容也是乱七八糟,东一榔头西一杠子,既没有议程,也没有重点。
1706458325
1706458326
希特勒本来只想看看就拉倒,可是集会上有个犹太教授发表了一通言论,大体上是主张巴伐利亚从德国脱离,跟奥地利另外组成个国家什么的。
[
上一页 ]
[ :1.7064582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