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58291e+09
1706458291
1706458292 军事方面: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通称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管辖15年;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总参谋部;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只准许保留24艘军舰,不得拥有潜水艇;不得组建空军;不得拥有化学武器;废除义务兵役制,军官总数不得超过4万人,等等。
1706458293
1706458294 经济方面:德国向战胜国赔款2260亿马克,以黄金赔偿。(相当于10万吨黄金,折合当时的320亿美元,放在今天大约4000亿美元以上。)
1706458295
1706458296 总而言之,根据这个《凡尔赛和约》,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全部的海外殖民地,12.5%的人口,16%的煤炭产地,50%的钢铁工业。至于经济赔偿呢?后来的德国赔了停,停了赔,直到2010年10月3日才算把钱赔完。
1706458297
1706458298 很难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是不是过分: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甭管怎么说,人家英法把你德国打败了,想怎么折腾你都是应该的。
1706458299
1706458300 可德国的老百姓就不这么看了。看到这么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德国人突然想到,一战的时候自己在东线已经打赢了,至于西线,停战的时候战线还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土地上呢!怎么当时的德国说败就败了?!这里面肯定有鬼!
1706458301
1706458302 这时候,一战时期的德军总参谋长,魏玛共和国的陆军总司令兴登堡就站出来胡说八道了。
1706458303
1706458304 兴登堡对着巴黎和会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所派出来的调查委员会说,1918年11月前后的德国根本就没败,倒霉就倒霉在国内的犹太人和共产分子身上。这帮人唯恐天下不乱,在德国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先是煽动基尔军港的水兵造反,然后又在德国各地闹事,最后才把德国给整趴下了。
1706458305
1706458306 这就是一战后在德国盛行一时的“刀刺在背传说”。
1706458307
1706458308 其实,兴登堡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身为一战时德国的最高军事长官,1918年的德国已经山穷水尽到了什么地步,兴登堡比谁都清楚,而且德军停战的命令,就是兴登堡的副手鲁登道夫亲自下的。虽说那时候德国的军政大权主要在鲁登道夫手里,兴登堡更多地就是个挂名的头头,但德国停战前夕的残酷现状和种种考虑,兴登堡不可能不知道。一个证据就是,1918年10月2日在御前会议上,代表总参谋部要求威廉二世立刻下令停战的,就是兴登堡本人。
1706458309
1706458310 就在兴登堡大放厥词的时候,指挥德国打了败仗的鲁登道夫因为害怕被人刺杀,已经逃到瑞典去了。流亡期间,鲁登道夫写了不少回忆一战的书和文章。在这些东西里面,他跟兴登堡一个腔调,甚至连“刀刺在背”这个名字,也是他给起的。
1706458311
1706458312 既然一战时的两大军政长官都说德国的战败是犹太人和共产分子捣的鬼,再加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那种推卸责任的本能心理,德国人也就普遍相信一战时自己没输。《凡尔赛和约》激起的民族仇恨,和对接受了这个和约的软弱的魏玛共和国的不满情绪,就在德国弥漫起来。
1706458313
1706458314 希特勒也对“刀刺在背传说”深信不疑。
1706458315
1706458316 1918年11月,养好伤的希特勒回到了慕尼黑。按照《凡尔赛和约》,德国大规模裁军,希特勒也就退了伍。不过,他运气不错,没有再回到四处流浪的那条老路上,而是受雇于德国陆军,参加了一个叫“第二兵团调查委员会”的机构,然后又被调到巴伐利亚军区司令部的政治部新闻局工作,主要职责是调查社会上各种政治团体的活动情况。
1706458317
1706458318 1919年9月,希特勒接到了一个任务:军区政治部要他去调查慕尼黑的一个叫“德国工人党”的政治团体。
1706458319
1706458320 “德国工人党”这名头听起来大得吓人,其实不过是一个只有几十号人的政治小团体而已。在当时的德国,社会政治生活一片混乱,魏玛共和国根本镇不住场面,五花八门的政党也就层出不穷,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区区一个“德国工人党”实在不算个啥。
1706458321
1706458322 希特勒就去了。
1706458323
1706458324 这个德国工人党的集会地点设在慕尼黑一个小啤酒馆里,到会的代表一共才25个人,会议的内容也是乱七八糟,东一榔头西一杠子,既没有议程,也没有重点。
1706458325
1706458326 希特勒本来只想看看就拉倒,可是集会上有个犹太教授发表了一通言论,大体上是主张巴伐利亚从德国脱离,跟奥地利另外组成个国家什么的。
1706458327
1706458328 希特勒本人是个坚定的“大德意志”方案的拥护者,就忍不住站出来驳斥了对方的主张,希特勒的口才怎么样,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那个教授就被希特勒骂跑了。
1706458329
1706458330 散会以后,希特勒自己也没把这次讲话当回事。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德国工人党发来的一张明信片,通知他已经“被接纳成为德国工人党的党员”。
1706458331
1706458332 希特勒觉得莫名其妙,他本来是想自己成立一个党的。可是,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一没名气二没人脉,自己要搞个党的话,真的还不如参加一个现成的更靠谱。于是,他就答应了对方,成为了这个小小的德国工人党的中央委员会的第七名委员。
1706458333
1706458334 希特勒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就此开始。
1706458335
1706458336 德国工人党招收希特勒的目的很明确——当时的德国政党林立,少说也得上万个,这些小党想要活下去,没有经费是万万不行的。想要找钱,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办集会搞演讲,忽悠听众们踊跃捐款,希特勒在那次集会上驳斥犹太教授的发言,让德国工人党觉得他是个未来的忽悠之星,就这样,德国工人党不仅热情地邀请他入党,而且直接让他进了中央委员会。
1706458337
1706458338 希特勒的口才后来成了整个德国,乃至于整个时代的No.1,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希特勒从小就沉默寡言,后来又一门心思想搞艺术,可以说他天生并不擅长演讲,至少早年没发现自己这方面的天赋。只是后来经过苦练,再加上幸好一战时没有被毒气把嗓子熏哑,他的潜能被逐渐发掘了出来,才成就了这个20世纪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忽悠之一。
1706458339
1706458340 希特勒一出马忽悠,效果果然很惊人——在1919年底的一次集会上,他只讲了30分钟,就为德国工人党募集到了300马克的捐款。在德国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还没开始以前,毫无疑问这个数目够可观的了,这也成了德国工人党前所未有的一大笔收入。
[ 上一页 ]  [ :1.7064582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