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58489e+09
1706458489
1706458490 希特勒想到的能人,就是施特拉塞的左膀右臂,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博士。戈培尔博士是纳粹高层里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由于小儿麻痹留下了后遗症,他没参过军,别人扛枪上前线的时候,他就在读大学。别人打了4年半的仗,他一口气读了8个大学,最后得到了博士学位。戈培尔的组织能力不是很出色,但是论宣传,估计整个纳粹党里除了希特勒本人之外,第二好手就是他了。
1706458491
1706458492 希特勒很快发现了戈培尔的才能。为了争取他,希特勒先是邀请他来慕尼黑,在对纳粹党来说具有历史意义的贝登勃劳凯勒啤酒馆发表演讲,然后又不计前嫌,把这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委以柏林区党的领袖的高位。这下子,戈培尔就成了希特勒一生最忠实的信徒。
1706458493
1706458494 在主义斗争、路线斗争和权力斗争里彻底失败的格列高尔·施特拉塞只好退党,然后流亡到瑞典去了。
1706458495
1706458496 整倒了党内对手,希特勒开始大搞党的建设。1925年,纳粹党只有2万多人,1927年增长到7万多人,到了1929年,就发展到差不多18万人了。
1706458497
1706458498 伴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希特勒把纳粹党的组织结构也做了调整:中央机构分成两个部,第一部负责竞选和对付魏玛共和国政府,第二部是个影子内阁,参照希特勒对未来德国的设计,设立了经济、劳工、农业。司法、文化、种族和建设等部门,研究相应的国内情况,为将来掌权后的有效统治做准备。
1706458499
1706458500 在地方上,希特勒把全国的纳粹党组织划分为若干区,每个区设置一个地方领袖,区之下设分区,分区之下设分部,在城市的各分部之下再设街道支部和小组,为争取选民做工作。
1706458501
1706458502 武装方面,除了冲锋队,希特勒又在1925年设立了一个私人卫队,通称“党卫队”,1929年确定由一个叫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年轻人统领,只对希特勒一个人效忠。
1706458503
1706458504 到1929年为止,纳粹党发展的速度很快,不过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离大选获胜,上台组阁什么的,起码还得等个十年八年。
1706458505
1706458506 就在这时候,大变局的时代到来了。
1706458507
1706458508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突然崩溃,一战之后十年时间积累起来的经济泡沫一下子破裂。英、美、法等老牌强国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至于一战的战败国德国那就更甭提了。
1706458509
1706458510 战后德国经济的虚假繁荣本来就是靠外债资金和外贸盈余支撑着的。现在美国垮了,外资热钱就没了,外贸出口也没了,这样一来,德国的经济就垮了:
1706458511
1706458512 从1929年到1933年,德国工业产值下降40.6%,工业能力的闲置超过了60%,农业产值下降30%,失业人数超过800万,对外贸易缩水六成以上,国民收入缩水一半以上,通货膨胀率更是天文数字。一句话,德国的国民经济不是“滑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是干脆崩溃了。
1706458513
1706458514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的各路政党束手无策,除了成天在国会里打嘴架以外,一个招都支不出来。与之相反,纳粹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帮失业人口找工作,开粥棚,再借机宣扬纳粹主义理想,从行动上和思想上争取选民。
1706458515
1706458516 ——纳粹党那些年办的这些事,很多书上都只字不提。其实,不提的话多少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事,纳粹党也跟别的党一样光动嘴皮子的话,就没法解释他们在接下来的大选中的胜利。
1706458517
1706458518 (4)
1706458519
1706458520 1930年9月14日,德国大选。纳粹党一举赢得选票640.96万张,获得国会席位107个,成了德国的第二大党。
1706458521
1706458522 跟任何议会选举一样,没有选民的选票获胜不了,可没有钱一样获胜不了,纳粹党的获胜也得到了德国金融界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
1706458523
1706458524 20年代末,德国企业家联盟每年资助纳粹党200万马克,煤钢联盟资助100万马克,30年代初,鲁尔煤矿辛迪加每年资助600万马克,连那个已经逃到荷兰去了的威廉二世每年也资助200万马克。
1706458525
1706458526 纳粹党改善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努力,和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的承诺,让德国金融界和企业界看到了经济发展和利润增长的希望。至于威廉二世呢,那个冤大头以为纳粹一上台,就能拥戴他复位呢!
1706458527
1706458528 1932年7月31日,德国国会又重新选举。刚刚在总统竞选里输给了兴登堡的希特勒,率领纳粹党赢得了1374.5万张选票,获得国会议席230个,一举成为德国第一大党,戈林成为国会议长。
1706458529
1706458530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政局动荡之后,纳粹党联合了同样属于右翼的人民党,成为了国会的压倒性力量,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首希特勒得到了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的批准,正式成为德国总理。
1706458531
1706458532 ——需要注意的是,跟靠暴力夺权的墨索里尼不同,希特勒是按照魏玛共和国的法律和民主社会的程序上的台。因此,对于纳粹党和纳粹德国后来的所作所为,德国人民必须承当相应的责任。
1706458533
1706458534 从在维也纳街头的盲流,到德国的总理,希特勒花了20年,接下来,他就要为成为德国的独裁者而努力了。
1706458535
1706458536 当时的德国乱成一锅粥,名义上是虽说个共和国,实际上各方各面的势力错综复杂,“共”倒是“共”,可一点都不“和”,希特勒想要成为独裁者,起码有这么几道门槛要迈过去:
1706458537
1706458538 党派政治,国会和三权分立的体制,德国行政方面的联邦制传统;党内的不同意见,军队的态度,外加德高望重的老总统兴登堡。
[ 上一页 ]  [ :1.7064584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