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62140
国家保留对国营工业特别是大工业发展的控制而不松手,因为这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命脉之一,是再生产无产阶级的基地,党的阶级支柱。因此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的这一领域真正建立了市场关系:国家给托拉斯和某些工厂拨款,给它们提供集中供应、国家订货和采购,对它们的态度犹如对待国家的经济政治机构,这从一开始就使工业在商业原则上、在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原则上发展的可能性化为乌有。新经济政策初期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尝试在党的领导层和普通党政干部中普遍存在疑虑,对通过新经济政策振兴经济、恢复重工业和维护社会主义成果的可能性产生怀疑。但是新经济政策又要求运用市场商业原则,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于是国家控制与市场机制之间就发生难以解决的矛盾。
1706462141
1706462142
这种矛盾在俄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争论和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业的决议》中都有所反映。这次大会的特点是所谓“经济工作者”同“党的纯粹著作家、政论家”的尖锐冲突。后者所关心的是社会主义原则的纯洁性,而不是合理组织工业生产。
1706462143
1706462144
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说:“我们的观点是:托拉斯是完全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的国家机构。”[62]“党专政”的概念完全可以用于此类经济机关的工作,应当全力加强党在托拉斯选拔和形成党的核心、共产主义核心中的作用。他在报告中提到,古比雪夫委员会考察了28个托拉斯,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党对经济事务干预得不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一再强调党专政,党和国家的相互关系的问题。我们老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坚持党干预经济工作,经济工作占了全部工作的9/10。”[63]
1706462145
1706462146
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1706462147
1706462148
对商业、市场观念的改变在新经济政策初期发展了有效的市场机制,通过商业来组织工农业产品之间的正常交换。
1706462149
1706462150
但是实施新经济政策之初,交换并不是通过本来意义上的商业买卖进行的。1921年安排工业品同农民手头拥有的粮食的直接交换,谷物和马铃薯进城主要通过两条渠道:其一是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合作社征收的新的农业税,如果可能的话,用工业品去交换食品。但两者都未能做到。1921年国家总共得到23300万普特谷物,为战前的64%。较为活跃的是第二条渠道——“背口袋的买卖”(мешочничество)。这是非常特殊的同农村进行产品交换的大众形式,它的特点是灵活。1921年春公布了“关于自由交换”的法令之后有大量的劳动集体、私人商贩、家庭“采购员”的代表从中部和西北部工业地区来到产粮省份,用各种金属制品交换面粉、麦粒、谷物和马铃薯。村民对这种产品交换的需求也比较高。
1706462151
1706462152
“背口袋的人”在竞争中战胜了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合作社,他们采购的粮食比后者多。但他们不能解决整个粮食问题。所以1921年秋决定转向同农民进行市场商品交换,1922年开始了这种转变。这时候市场上出现了托拉斯、辛迪加、银行、大中型商店,还有千百万小商人。仅在1922年下半年领得经商许可证的就有8.53万摊贩、1.91万各种小铺的所有者、9.31万小店主,结果商业点迅速增加。
1706462153
1706462154
在商业发展中国营成分起决定性的作用,其1925/26年上半年的商品流转量比1921/22年下半年增长24.6倍,而私人商业仅1.8倍。商业的社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1922年下半年私商(主要是原“背口袋的人”)的成分几乎占商品流转的73%,国营商业约占18%,合作社占9.5%。三年半以后,商业中私人成分的比重降为25%,国营上升为57%,合作社为18%。私商主要把资本用于零售商业,国营企业主要是批发,而合作社则两者兼有。
1706462155
1706462156
困难很多,货币系统的健全化进展缓慢,到处可以感觉到周转金的缺乏,而信贷系统刚刚开始形成。商业的分支机构特别薄弱,特别是在农村。在城乡贸易中存在大规模破坏商业交换规则的“剪刀差”。
1706462157
1706462158
1922年秋出现工业品销售危机。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工业托拉斯为追逐利润继续提高价格,造成销售的严重困难。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的走向截然不同,形成托洛茨基所说的“剪刀差”,结果引发了1923年9~10月的“销售危机”,不得不通过行政程序把工业品的批发零售价格压低到接近战前的水平,同时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以消除“剪刀差”。
1706462159
1706462160
在批发商业中,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占据优势地位。托拉斯联合起来的国营工业是市场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1922年为组织工业品的销售和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开始建立由各托拉斯联合起来的辛迪加,以协调各托拉斯的商业和供应工作。股份公司在批发商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建立股份公司的最初目的是吸收本国和外国私人资本。同时也建立纯粹的国营股份公司。1924年10月1日已经有82个股份公司在活动,27个公司在筹备。开展业务的股份公司有固定资本1.18亿卢布,其中国营组织占86.2%,合作社和社会组织占1.9%,私人资本占11.9%。
1706462161
1706462162
辛迪加、托拉斯和股份公司执行了第一道的大批发职能,但是由于缺乏广泛的仓库分支网,它们无法把商品送到各地零售网点,尤其是农村。执行这一职能的下一个环节是消费合作社,它们的批发流转额1922/23年度为3.47亿切尔文,1925/26年达30.9亿切尔文。但合作社的工作存在严重缺点,不能很快适应市场条件,因而削弱了与地方市场的联系。
1706462163
1706462164
正因为国营和合作社的商业机构运行不灵活,私商占据了工业品销售的大量阵地。一种形式是经纪业务,私商无须具备大量自有资金,只转卖国营企业的产品,而国营商业组织也需要私人经纪人向各地销售产品并采购原料。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工业组织和商业组织的流转额中,1922年1~4月私人成分占22.7%,5~8月占35.8%。有的部门,如食盐辛迪加甚至占47.3%。它们往往获得交易额的10%~15%的利润。
1706462165
1706462166
政府对私人资本采取的是排挤的方针。1923年1月2日,人民委员会法令规定,各国营组织之间的交易禁止私人经纪人参加。排挤措施包括减少或停止对私人的贷款,规定批发商营业执照税的高税率,采用所得财产税累进制,等等。在3年内批发商业中的私营商业减少了一半左右。
1706462167
1706462168
与批发商业不同,在零售商业中,私商的零售网点占绝对的优势。1922年下半年发给私人的商业营业执照共54.71万张,其中肩贩商业占25.9%,售货摊棚占52.8%,商店只占21.3%。国营商业有0.93万个零售商业企业,合作社商业有2.26万个零售商业企业,它们在商店和小铺中占优势。私营商业在整个零售商品流转额中占主要地位,1922/23年度它在全国零售商品流转总额中比重为75.3%。[64]
1706462169
1706462170
私营商业网点主要设在农村,它们为城乡交流和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商业网点的恢复主要是在城市,农村的网点恢复得十分缓慢。1925/26年度农村平均每1000多居民只有一个零售商业企业,而1912年每550人就有一个。这样私营商业就大量往农村转移,填补这方面的空缺。1923/24年度私人商业在农村有8.27万个固定零售企业,占城乡全部私营零售企业的25.5%,到恢复时期末,农村私营零售企业数增加了将近一倍,达15.58万。1925/26年度,在私营零售企业总量中农村网点占36.7%。[65]
1706462171
1706462172
到1926年,零售商品流转额才接近1913年的水平。
1706462173
1706462174
与批发商业一样,在零售商业中苏维埃政权也竭力排挤私营商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部零售商业流转额中公有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由1922/23年度的24.7%上升到1926年的59.3%,而私营商业则从75.3%下降到40.7%。
1706462175
1706462176
实际上,当时的迫切问题不是排挤农村中的私商,而是在农村继续发展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的零售商业网点。1926年在全国居民总数中农村居民占82%,而1925/26年度零售商品流转总额中农村只占25.8%。这就说明,这时候农村需要的是发展国营、合作社和私营的零售网点,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1706462177
1706462178
财政金融改革的成就
1706462179
1706462180
1920年市场关系几等于零。货币体系经不起纸币的超大量发行,同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商店以及大量的小店铺一起崩溃。合作社处于休克状态。银行和信贷系统不再发挥职能。食品的定量配给制度不足以保证起码的生活。
1706462181
1706462182
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初,布尔什维克仍然坚持消灭货币的方针,企图以实物交换防止使用货币的买卖交易。苏维埃纸币继续起着弥补财政赤字的作用。从十月革命到1921年3月,苏维埃政府发行了纸币2327586.7百万卢布。1921年下半年和1922年全年发行新版纸币1999117289百万卢布。直到1921年下半年实物交换失败,不得不用商品买卖来取代“商品交换”,这才开始设法考虑运用商品货币关系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样就把消灭财政赤字,实行币制改革问题提上日程。
1706462183
1706462184
1921年10月4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称:为了促进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为了使货币周转集中起来并贯彻其他旨在建立正确的货币流通的措施,决定成立国家银行。[66]11月16日俄联邦国家银行成立。国家银行的任务是促进信贷和其他银行业务,发展工业、农业和商业周转,还有集中货币周转以及实施其他旨在建立正常的货币流转的措施。
1706462185
1706462186
为了缩减国家的实际开支,1922年间政府削减了各人民委员部以及其他机关一半以上的开支,几乎削减了9/10的武装力量(同1920年相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紧急集中工业于技术装备最好的企业,把技术装备不良的企业和小企业租让出去或者出租。同外国企业主和公司签订了第一批租让合同。1922年底实行经济核算的国营工业托拉斯已经上缴国家纯利润21274万金卢布。
1706462187
1706462188
通过一系列严厉措施预算赤字逐季减少:1922年7~9月收入为14200万金卢布,而开支为26200万,10~12月收入为17800万,开支为20900万,1923年1~3月收入为23600万,开支为24300万。[67]然而,这并没有解决苏维埃纸币的稳定问题,因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继续上涨。
1706462189
[
上一页 ]
[ :1.706462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