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67651
1706467652
[76] Правда,29 августа,1946.
1706467653
1706467654
[77] 参见ГАРФ,ф.9401,оп.2,д.171,л.354-359,Советская жизнь 1945-1953,с.567。
1706467655
1706467656
[78] ГАРФ(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ф.9401,оп.2,д. 171,л.332-336。
1706467657
1706467658
[79] ГАРФ,ф.9401,оп.2,д.171,л.354-359.
1706467659
1706467660
[80] ГАРФ,ф.9401,оп.2,д.171,л.332-336.
1706467661
1706467662
[81] ГАРФ,ф.9401,оп.2,д.171,л.354-359。
1706467663
1706467664
[82] ГАРФ,ф.9401,оп.2,д.171,л.354-359.
1706467665
1706467666
[83]Чуднов И.А. Денежная реформа 1947 г.,с.89-91。需要指出的是,从各地存款变化来看各地差异很大,对于信息的把握和反应,大城市居民远比其他地区准确而迅速得多。
1706467667
1706467668
[84] РГАЭ,ф.7733,оп.32,д.328.л.7. Советская жизнь 1945-1953,с.575.
1706467669
1706467670
[85] РГАЭ,ф.7733,оп.32,д.328.л.99-101. Советская жизнь 1945-1953,с.571.
1706467671
1706467672
[86] 苏联部长会议和联共(布)中央“关于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食品和工业品配给制”决议,1947年12月14日,《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第三卷,第536~537页。
1706467673
1706467674
[87] 参见梁士琴科《苏联国民经济史》,第三卷《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1960,第635页。
1706467675
1706467676
[88] 苏联部长会议和联共(布)中央“关于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食品和工业品配给制”决议,1947年12月14日,《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第三卷,第536~537页。
1706467677
1706467678
1706467679
1706467680
1706467681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
:1706460291]
1706467682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与西方合作: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1944~1947)
1706467683
1706467684
华东师范大学 沈志华
1706467685
1706467686
关于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国际学术界大体上形成了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受到革命的意识形态的主导,苏联的对外政策具有侵略性和进攻性,美国的传统学派和新修正学派都持这种看法。[1]另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关注的主要是国家安全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战后苏联国力的衰弱使其对外政策表现出保守性和防御性。[2]笔者对战后苏联外交史的研究结论,总体来说,与后者相同。不过,如何分析和认定这种防御性的外交政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者之间就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了。笔者认为,从战争结束到1947年初,斯大林对外战略的总体构想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合作,并通过建立和维持势力范围来保证苏联的安全,通过与西方的经济和贸易往来保证苏联的发展。[3]而为了实现这一构想,斯大林通过对共产党的指挥,在苏联的周边国家及其力量所及的地区,推行了一种“联合政府”政策。
1706467687
1706467688
其实,斯大林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曾努力推行“联合政府”政策,主张各国通向社会主义应有自己的方式和道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问题在于,这项政策的实施究竟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构想,还是一种暂时的策略手段?1947年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标志着苏联开始实行冷战政策,并彻底放弃了“联合政府”政策,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问题在于,这里的因果关系究竟是斯大林为了推行冷战而抛弃了“联合政府”政策,还是因为这项政策的破产导致苏联走上了冷战道路?这是冷战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判断战后苏联对外政策性质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对“联合政府”政策提出及实施的过程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梳理。
1706467689
1706467690
1706467691
1706467692
1706467693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
:1706460292]
1706467694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联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1706467695
1706467696
早在1942年初,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便做出了《关于东欧、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各国战后国家体制安排方案委员会》的决议,要求以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为首的这个委员会从政治、外交、经济、民族、领土等各方面研究各国状况,并写出有关战后世界安排的综合报告。[4]1943年9月又决定,在外交部属下分别成立以副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为主席的和约与战后安排问题委员会、以国防委员会委员伏罗希洛夫为主席的停战问题委员会。[5]
1706467697
1706467698
1944年1月10日,副外交人民委员迈斯基向莫洛托夫提交了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基本原则》的报告,报告指出,战后苏联外交的目标是“安全得以保障而和平得以维持”。为此,就必须保持同西方伙伴,首先是同美国和英国的友好关系。报告特别提到,“如果战后初期在欧洲爆发无产阶级革命”,那么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必然会紧张起来”。[6]作为一个以对西方持强硬立场著称的“莫洛托夫派”的年轻外交官,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的看法更具代表性。在7月14日《关于苏美关系问题》的报告中,葛罗米柯在列举了未来苏美关系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后,很严肃地总结说:“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苏美“两国在战后继续保持合作的必要性也清楚地摆在眼前。在很大程度上,将来的关系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而它早已成形,或在战争期间正在成形”。[7]11月15日,李维诺夫委员会又提交了一份有关《苏英合作的前景及可能性的基础》的备忘录。同迈斯基的想法一样,李维诺夫认为,英美的对抗是战后世界的基本特点并将因此为苏美合作提供好的机会。同时,对于必然出现的苏英在欧洲的利益冲突,可能会“迫使英国和我们达成一种协议,而双方只有根据相对接近的原则严格地划分出欧洲安全范围的界线,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达成协议”。[8]
1706467699
1706467700
人们在这里看到的不是意识形态,不是世界革命,而只有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为此苏联必须与西方合作。正如俄国学者佩恰特诺夫所言:这三位苏联外交官“都希望一种真正的战时联盟的延续——的确,他们认为这是战后苏联维护其利益的先决条件”。他们都认为,美国、英国和苏联可以将世界划分成一些不同的势力范围,而苏联的势力范围“主要是从传统的地缘政治上来考虑的”,并不是那个“很难被西方盟国所接受的苏维埃化模式”。[9]
[
上一页 ]
[ :1.7064676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