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71441e+09
1706471441
1706471442 历史研究,首先要弄清事实,然后才能进行评论。笔者想通过对苏共二十大的基本内容和整个进程的追述来揭示这次大会性质及其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本文的开头,我们就指出,苏联实行的是领袖政治。每一个新上台的最高领导人都要根据自己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和估计,确立自己的思想路线,因此,每个时代都会形成鲜明的历史特点。苏共二十大是赫鲁晓夫时代的里程碑。赫鲁晓夫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出的以避免世界大战为目的的和平外交路线和在“秘密报告”中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与批判,这两大主要内容无疑同斯大林的政治遗产拉开了距离。此后,虽然苏联仍然同美国继续进行冷战,但是热战的危险大为降低;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斯大林对党的干部的大规模镇压,缓和了国内紧张的政治气氛,从此完全进入了赫鲁晓夫的“解冻”与开始改革的时代。这个时代同斯大林时代比较起来不能说不是一个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是,无论赫鲁晓夫的总结报告还是《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都表现出赫鲁晓夫及其时代的局限性。赫鲁晓夫所继承的基本上仍然是斯大林的思想理论,他批判斯大林并不否定斯大林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理论,并不否定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他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否定斯大林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及其所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斗争,继续维护斯大林的国有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路线。因此,他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在斯大林的思想理论框架下,既没有意识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意识到体制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赫鲁晓夫思想路线上的种种局限性,在苏共二十大以后不久,在国内外强烈反响的压力下,他很快又改变自己的路线。实际上,在赫鲁晓夫执政的整个时代,他的“非斯大林化”,他的改革一直处于反复与曲折之中。这也是赫鲁晓夫时代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在党的领导方面,虽然恢复了按时召开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制度,强调集体领导原则,但赫鲁晓夫却坚持由党具体领导一切经济部门,而且他自己仍以领袖自居,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排斥异己。所以,苏共二十大及其以后的改革并没有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开创出崭新的局面。
1706471443
1706471444 [1] 《赫鲁晓夫关于召开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致中央主席团成员的报告》,РГАНИ,ф.1,оп.2,д.1,л.7,Аймермахер К. Доклад Н.С.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 на XX съезде КПСС документы,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2,с.167。
1706471445
1706471446 [2] 苏共主席团会上批准了4项议程,修改党纲和党章没有列入本次大会议程。关于主席团为什么没有把修改党纲列入议程,赫鲁晓夫在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中说:“党纲草案的拟定要和以几个五年计划为期的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远景计划的拟定同时进行。”在二十大只成立了一个修改党纲的委员会,党纲修改移到二十二次代表大会。至于党章,二十大只做了个别改动,没有作为一项议程。
1706471447
1706471448 [3] 列宁是亲自准备自己在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据说斯大林在历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也是自己准备的。大约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领导人在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便由一个班子准备和起草。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谈到这次报告的集体准备情况。见《赫鲁晓夫回忆录》,第1148~1149页。
1706471449
1706471450 [4]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见《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56,第4、3页。
1706471451
1706471452 [5]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35页。
1706471453
1706471454 [6]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37、39页。
1706471455
1706471456 [7]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39、40、41页。
1706471457
1706471458 [8]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42页。
1706471459
1706471460 [9] 斯大林:《答〈纽约时报〉外交记者詹姆斯·赖斯顿问》,《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第679页。
1706471461
1706471462 [10]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6、38、37页。
1706471463
1706471464 [11]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41页。
1706471465
1706471466 [12]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44、49页。
1706471467
1706471468 [13]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58、62、63、64页。
1706471469
1706471470 [14]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80、81、82、83页。
1706471471
1706471472 [15]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46、80、130、134页。
1706471473
1706471474 [16]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130页。
1706471475
1706471476 [17] 莫洛托夫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57年6月全会上的发言,《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个反党集团》,赵仲元等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第208~209页。
1706471477
1706471478 [18]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112、114页。
1706471479
1706471480 [19]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112、115、116页。
1706471481
1706471482 [20]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第125、126、130~131页。
1706471483
1706471484 [21] 米高扬在苏共二十大的发言,《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25、426、453、457页。
1706471485
1706471486 [22] 马林科夫在苏共二十大的发言,《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548页。
1706471487
1706471488 [23] 莫洛托夫在苏共二十大的发言,《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589页。
1706471489
1706471490 [24] 维·维达利:《苏共二十大日记》,王德树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第108页。
[ 上一页 ]  [ :1.7064714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