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76233
1706476234
[367]李仁峰主编:《苏联农业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7页。
1706476235
1706476236
[368]斯·伊·斯多伯诺夫:《苏联集体农庄所有制的产生和发展》,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9页。
1706476237
1706476238
[369]《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4卷,第419页。
1706476239
1706476240
[370]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苏维埃经济的发展》,北京学习杂志社1955年版,第433页。
1706476241
1706476242
[371]瑙姆·贾斯尼:《苏联的社会化农业:计划和结果》,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13~314页。
1706476243
1706476244
[372]维尔茨安等:《苏联集体化历史中的几个问题》,载《历史问题》,1965年第3期。
1706476245
1706476246
[373]萨姆索诺夫:《苏联简史》第2卷上册,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340页。
1706476247
1706476248
[374]瑙姆·贾斯尼:《苏联的社会化农业:计划和结果》,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13~314页。
1706476249
1706476250
[375]勃·阿布拉莫夫:《布尔什维克党——消灭富农阶级斗争的组织者》,莫斯科,1952年,第90页。
1706476251
1706476252
[376]拉德钦斯基:《苏联农业的社会化》,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第34页。
1706476253
1706476254
[377]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第161页。
1706476255
1706476256
[378]斯多伯诺夫:《苏联集体农庄所有制的产生和发展》,第69页。
1706476257
1706476258
[379]维尔茨安等:《苏联集体化历史中的几个问题》,《历史问题》1965年第3期。
1706476259
1706476260
[380]瑙姆·贾斯尼:《苏联的社会化农业:计划和结果》,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13~314页。
1706476261
1706476262
[381]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第110页。
1706476263
1706476264
[382]罗·亚·麦德维杰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118页。
1706476265
1706476266
[383]参见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中译本,第29页。
1706476267
1706476268
1706476269
1706476270
1706476272
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 苏俄历史观之重构
1706476273
1706476274
“在坚持俄国的公社制度方面,极左与极右离奇地结合起来”。最“革命”的民粹派与最反动的“警察”都在大力鼓吹集体主义、米尔精神、公社制和“共耕制”,极力抵制“个人主义”与自由财产,都力图维护俄罗斯“国粹”而反对“西方瘟疫”,并且为实现这一切又都寄希望于农民,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怪圈。
1706476275
1706476276
1706476277
1706476278
1706476280
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 俄罗斯传统文化与苏联现代化进程的冲突
1706476281
1706476282
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反思运动,从批评领袖个人及个别政策的错误,到对理论、制度模式的反省。而对于中苏等国来说(与因苏军占领而“输入”社会主义的东欧诸国不同),追溯旧模式的社会—文化根源,对旧模式中反映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进行全民族的自我反省,可称为反思的第三阶段,也是更为深刻的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已全面展开,在苏联自1987年起也已为少数思想敏锐者所提出。但背着“发达的超级强国”包袱、国内民族问题又十分尖锐的苏联,进行这种反思显然比已在民族危机中挣扎了100多年的中国更困难。西方学者对此虽然注意较早,但出于反社会主义偏见,往往简单地把“斯大林现象”与历史上的沙皇专制作类比,因而也难以科学地看待这一问题。
[
上一页 ]
[ :1.7064762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