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32635
他勤学善记,并聪明地招了一班助手帮忙,以期实现他使俄罗斯一蹴而就达到西方文化水平的宏图。但实际情况比他想象的困难得多。他可以强令人民剃须,对违命者予以斩首,并发布各种敕令,这些他都确实做到了。他建造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从外国进口书籍,并把法语定为宫廷中的语言;他建立了科学院,但几十年来所有的成员都是外国人,因为没有本国的人选。国中最富有的500个家族像过去一样居住在广袤的领地上,拥有100~5000名农奴。这些精英精通外语,修养高雅,在国外很快赢得了尊敬。至于其他的人,即使在19世纪解放了农奴以后,祖传的生活方式仍然保留下来。彼得去西方旅行所带的随从使东道主见识到了这种生活方式,他们总是酩酊大醉,粗野不雅,他们的行为使莫斯科人这个词至今仍有其特殊的含义。
1706532636
1706532637
即使现在,想同俄国大规模做生意的西方资本家仍然由于那里早在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前就存在的习惯而一筹莫展。著名作家、前流亡者索尔仁尼琴谴责彼得改革的残酷,他估计在1719年和1727年之间有100万俄罗斯人死亡或被逐。他进而表示怀疑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能否生存下去。可能它从未成为过一个国家。目前,对其他国家也可以提同样的疑问。在彼得的时代,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形式无疑在欧洲的大西洋沿岸是牢固的,但向东则逐渐减弱。瑞士和荷兰(正式名称为联合省)虽然被承认为独立的单位,但组织还不十分紧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还没有分成现在的瑞典、挪威和丹麦三国。在真正的民族国家里,有一个单位不受民族主义意识左右——军队。在17世纪的战争中,法国军队为荷兰人作战反对法国,德意志军队为法国作战反对欧洲其他国家,还有一些其他的国民是雇佣军,经常变换所属方和作战场地。
1706532638
1706532639
对伦敦人来说,彼得来访并不是引人好奇的唯一怪事。另一件跨越海峡的出奇事件正紧紧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就像看戏一样。它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和美洲也有一点儿关系。这就是密西西比泡沫。它的形成和破碎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人们会记得,路易十四死后,摄政王权濒临破产。国家负债为收入的两倍半,而收入几乎不够政府开支。这种情形引起了对税款“包收人”的愤慨。他们被迫退还非法扣留的税款,有一个人甚至被处死。但收回的款项还未输入国库就因摄政王的宠信和他朋友的情妇们的层层盘剥而化为乌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
1706532640
1706532641
约翰·劳
1706532642
1706532643
这位苏格兰中年人既是个冒险家,又是财政天才。他是爱丁堡一位受人尊敬的金匠和银行家的儿子,14岁就进入他父亲的公司见习。他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但他成人后居住于伦敦期间却流连于声色场所,还热衷赌博。他高大英俊,举止迷人。一次,在为了一个女人的决斗中,他杀死了对手,被定为过失杀人罪,但允许他去国逃亡。他在国外旅行,到了匈牙利和威尼斯。后来他成了欧洲贸易的专家。多年前,他曾向苏格兰议会建议过一个计划,由银行以土地价值为凭发行期票,以此来刺激贸易。该计划被拒绝后,他又将它呈交给路易十四,再次被拒绝。在摄政王权的危急时刻他再次来到法国,很快赢得了摄政王的友谊和信任。当他又一次提出他的银行计划时,获得了同意。
1706532644
1706532645
劳和他的公司很快得到了许可证,建立了中央银行,在好几个省中都有分行。公司发行的股票条件诱人,很快被抢购一空。贸易和工业随之复苏,期票升值15%。纸币首次用做流通货币,而且比金属铸币更好,因为政府常常重铸金银货币并将其贬值。纸币的成功导致了密西西比公司的成立。公司发行股票,想先与路易斯安那,进而与西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以此赚取红利。在劳的名气的号召下,几千人争购股票,使股票价值飙升120%。只有两位知名人士,圣西门和维拉尔元帅,表示反对。普通老百姓为发大财不惜投入毕生的积蓄。
1706532646
1706532647
这里长眠着世界著名的苏格兰人,
1706532648
1706532649
他最擅长数目字。
1706532650
1706532651
他玩的数字游戏
1706532652
1706532653
让法国沉疴不起。
1706532654
1706532655
——法国无名氏所作讽刺短诗
1706532656
1706532657
在这个关头,劳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听从当局的意见,发行了更多的股票。纸币充斥市场,金属币短缺,贸易受到阻碍。6000多人被招募或强行派往路易斯安那去促进贸易,增加利润。还发布了一道法令,禁止任何人拥有大量的金属币。最后,这条措施引发了民众的惊慌。大家蜂拥赶去银行挤兑,踩死了15个人。一位名叫德希拉克的医生一边给病人诊脉,一边喃喃自语:“不行了,不行了,不行了。”把病人吓得要死。劳和他的家人受到暴民攻击,许多人要求把他送上绞刑架。一时间以此为题材的讽刺诗和四行诗大为流行。
1706532658
1706532659
劳承认了他犯的错误,但摄政王对他宽宏大度——给他生活资助,并允许他去意大利。他在杀人罪得到赦免之后回到英国,最后又去威尼斯,在那里死于贫困交加之中。自此以后,直到1996年,一些经济学家都把他看作信贷方法和银行业的开山鼻祖,他的失误应归咎于无知的行政长官所施加的无法逃脱的压力。
1706532660
1706532661
目击劳的荣辱兴衰的英国人没有理由自认为高明。五六年前,他们开始了一项由议长哈利制定的旨在恢复公共信贷的计划。那就是南海公司,其资金来源是向大众开放的股票。开始形势很好,因为公司的计划制订得很周密。但当劳初期成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公司的董事们也如法炮制,多发股票,结果造成了投机。议会为该采取措施给予帮助还是阻止而争论不休,除五六个贵族外,唯一反对该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政治家是罗伯特·沃皮尔。
1706532662
1706532663
一些秘密公司的人勾结起来,
1706532664
1706532665
发行新股票做歪门邪道的买卖,
1706532666
1706532667
他们吹牛说谎,欺骗世人,
1706532668
1706532669
先把钱骗到手,然后股票便一蹶不振。
1706532670
1706532671
——笛福
1706532672
1706532673
成千上万的股民蜂拥而来
1706532674
1706532675
你争我夺,互相推搡,
1706532676
1706532677
每人都划着破旧的小船
1706532678
1706532679
来到这里淘金——却沉没大洋。
1706532680
1706532681
——斯威夫特
1706532682
1706532683
立法还未制定出来,已有无数公司成立起来并“上了市”。大部分这样的公司所宣称的目的都荒谬可笑,从“重建全英国的房屋”到进行毛发贸易和教授弹奏短双颈鲁特琴(一种有两套琴弦的鲁特琴),样样生意都能牟取暴利。这些公司很快像劳的公司一样成为泡沫,破碎后不知去向。不过在英国对投机商是有惩罚和一定的限制的。史学家吉本在自传中叙述了他祖父作为南海公司的董事所起的作用。他被逮捕并罚款近10万英镑。但是议会给他留下了10000英镑,他用这笔钱又重起炉灶,发了财,使他的孙子得以有余暇写成了世界上的一部杰作。
1706532684
[
上一页 ]
[ :1.7065326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