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33010
1706533011
别人说,不好。
1706533012
1706533013
有的说,可能会有用;
1706533014
1706533015
别人说,没用。
1706533016
1706533017
最后我想,既然你们如此意见不一,
1706533018
1706533019
我就发表了它,不作别议。
1706533020
1706533021
——班扬致《天路历程》的读者(1678年)
1706533022
1706533023
在这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混合的精彩之中,出现了一本和这两者都无关的小书。书的作者是个补铁匠,叫约翰·班扬,书名叫“天路历程”。书中以最简单的语言讲述了主人公基督徒[4]做了一个梦,使他对自己的灵魂感到深切的焦虑。在梦中,他离开家人和朋友登上了去往天国城的旅程。途中惊险恐怖:绝望泥津、死亡之谷、浮华市集、错误山、绝望巨人,还有其他的危险和欺诈考验着他的决心。他同普通的诱惑者如爱钱先生和无神论者的对话使他对天国的寻求更加困难。
1706533024
1706533025
这是个寓言故事,但与其他同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情节丰富,造成真正的悬念,描述的各色人等也真实可信。它立刻得到了英国大批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的喜爱。他们对王政复辟时期的作风和道德不以为然,也不喜欢深奥微妙以伦敦为中心的文学;他们听不懂康格里夫剧中人物的对白。《天路历程》无论是因为它的宗教寓意,还是作为一部生动的小说,直到19世纪末都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萧伯纳推崇它为对人生最精湛的诠释。今天,并非虔信宗教的读者会惊讶地发现,班扬的许多意见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个补铁匠对社会权力机构的方法和如今称为价值观的东西发起系统性的攻击。他认为政府、法律、礼仪、道德和社会习俗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压迫穷人的工具。只有穷人朴实、坦诚、宽宏大度。当然,他并不是宣扬革命,只是想自我改造以拯救自己的灵魂。
1706533026
1706533027
班扬因为宣讲他的激进观点多次入狱,但这本书并非传说中的那样是在监狱中写作的。他还写了其他的书(和诗歌),都枯燥乏味,只除了一本《圣恩浩荡》。它叙述了他多年来沉湎于罪恶的痛苦经历和他的解脱。信奉加尔文主义的班扬感到的痛苦比路德还要剧烈,因为自路德以后,《圣经》变成了绝对的百科全书,而它的威胁和许诺是相互矛盾的。
1706533028
1706533029
无知:我知道主的意志,我一直规规矩矩;我不欠谁的钱;我祈祷,斋戒,缴纳什一税,还救济穷人。
1706533030
1706533031
基督徒:但是你不是从便门进来的,你也是沿着那条同样的弯曲小路走来的,因此我恐怕你进不了天朝,而是会被指控是小偷强盗。
1706533032
1706533033
——班扬《天路历程》(1678年)
1706533034
1706533035
基督徒这个人物代表着寓于新教徒同上帝的直接关系中的个人主义,不可能通过“做好事”积德来避免下地狱。他一心只顾自己,才不管什么“家庭观念”,径自把妻儿抛在后面,只为了他自己不堕地狱。不过这本书一举成功之后,班扬又写了一部同样篇幅但远不如前的续集,在里面基督徒的太太和儿子们在好心先生的帮助下得了救。
1706533036
1706533037
在查理二世宫廷的优雅的作乐者当中,或在伦敦的文学圈子里,班扬和他的书恐怕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清教徒精神已不再受到仇视,只是嘲笑的对象。促成这种从仇恨到嘲笑的转变的作品是塞缪尔·勃特勒的《休迪布拉斯》。农民的儿子勃特勒在不同贵族的府第里做“家佣”,以他粗鲁的幽默受到人们的喜欢。使他成名的这首诗是照《堂·吉诃德》的体裁写的一首仿叙事史诗。休迪布拉斯和他的侍从拉尔弗是清教徒,他俩经历的一些荒唐可笑的冒险显示出克伦威尔时代的虔诚和社会理想只不过是虚伪和追逐私利。诗中还散布着一看即知是对勃特勒时代一些显要人物的肖像描写。
1706533038
1706533039
什么能使所有的信条清楚明白?
1706533040
1706533041
大约一年200英镑。
1706533042
1706533043
要把原来正确的道理证明
1706533044
1706533045
是错误的呢?再花200镑就行。
1706533046
1706533047
——塞缪尔·巴特勒《休迪布拉斯》(1668年)
1706533048
1706533049
诗中令人捧腹的地方应当是这对骑士主仆和一群斗熊的人打架的情节和八音节句子之间的巧妙步韵,这是拜伦的《唐璜》和W·S·吉尔伯特的喜歌剧里面常用的手法。勃特勒的韵体诗相当粗糙,也很少诙谐。但查理国王喜欢他的作品,赐给他一笔津贴。到17世纪结束时,这位作家和给他以启发的题材都被遗忘了。王政复辟时期的氛围开始让位于严肃的思想。
1706533050
1706533052
百科全书的世纪
1706533053
1706533054
百科全书——“教导的圈子”——可以作为18世纪的象征。这个时期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坚信它掌握了新的知识,掌握得充分完全,坚信这是实现解放的手段。这种信心来自科学思想的明显进步。科学意味着不管传统观念如何定论,对所有问题都应运用理智来进行分析。最终一切都会被了解和“被圈住”。对自然和思想进行探索并把结果广为传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各地的人都达到理智而且仁爱的境界。语言、民族、习惯和宗教将不再造成分歧,众所周知这样的分歧是致命的。有一个单一的宗教和它的普遍性道德,有法语作为受教育者的国际交流工具,这样的世界将由启蒙思想家组成,或至少由他们来管理。
1706533055
1706533056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不求助奇迹的情况下,因为奇迹应当尽量留到最需要的时候,撒拉的强健体质和她免于生产和哺乳可能会使她的美丽维持到90岁。普罗科皮尼斯说,她一旦能够受孕就恢复了原来失去的美丽。这种说法不足为凭。
1706533057
1706533058
——培尔论亚伯拉罕的妹妹和妻子撒拉
1706533059
[
上一页 ]
[ :1.706533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