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34030
[5]奥尔沃西原文Allworthy,意为值得敬重。——译者注
1706534031
1706534032
[6]该款规定了国会的权力,包括财政、外贸、货币、邮政、司法、军队、宣战等各方面。——译者注
1706534033
1706534034
[7]弗里茨党人,指钦佩腓特烈大帝的人。——译者注
1706534035
1706534036
[8]指成为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单一的国家。——译者注
1706534037
1706534038
[9]斯特拉斯堡曲”(Strasbourgeoise)后半部拼写和发音都与“资产阶级”(bourgeoise)一样。——译者注
1706534039
1706534040
1706534041
1706534042
1706534044
1706534045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1706534046
1706534047
1706534048
1706534049
1706534051
1706534052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1706534053
1706534054
1706534055
1706534056
1706534058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第三部分 从《浮士德》第一部到《走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
1706534059
1706534061
灵与智的结合
1706534062
1706534063
滑铁卢战役惨败之后,拿破仑只能听任英国摆布,法国被盟军占领,波旁王室重登大宝。随着《维也纳条约》的签署,战胜国组成了防御性联盟。当时欧洲面临着双重任务:遏制革命,重建文化。而对这两个重大问题都有人表示反对。遏制革命要通过俄国沙皇或是列强的四方联盟得以实现。但是,总得等爆发了新的起义之后才能动用武力实行镇压。因此,仍需某种力量来起到防范、限制的作用。我们将在本书稍后的章节看到这是一种什么力量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550>)。
1706534064
1706534065
昨天,斯拉尼号护卫舰的萨托里乌斯舰长抵达此地,他证实了先前关于波拿巴投降并被安全押往英国的种种报道。因此,他确如我们所说的,已经到了。
1706534066
1706534067
——伦敦《泰晤士报》(1815年7月25日刊)
1706534068
1706534069
与此同时,激情之潮汹涌澎湃。1789~1815年期间提出的希望和思想,包括那25年间激励着人们奋斗,遭受压制,被人误用或误解的主张,都需要重新审查和修改以适应新的时代,形成某种秩序。这种反对抽象推理,寻求秩序的努力形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运动,历史上称之为浪漫主义。开始时是一组运动,发展到后来变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结果,一些批评家认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是用不得的,因为它涉及几类互不相干的事实和倾向。首先是犹如璀璨群星的各类艺术家,从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到艺术理论家和社会理论家,各种人才大量涌现,为有史以来所罕见;其二是多方面的宗教复兴,相形之下,18世纪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作为应对神秘世界的理论则显得枯燥而浅薄;其三,浪漫主义也包括新提出的,或从早期观点发展而来的政治和经济思想;最后还有浪漫主义的哲学、道德、态度、科学发明以及浪漫主义史学对过去某些历史时期的重新诠释。
1706534070
1706534071
这些理由说明了为什么浪漫主义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运动。它不是某个群体采纳的一个纲领,而是一种意识的状态,展现了每一个时代中都存在的分歧。因此,给浪漫主义下定义的任何企图都注定是徒劳的。批评家会问:“这个因素应不应该算进去?”或者:“某某人的思想放在什么地位?”一位备受尊重的美国思想史学家发现有18种不同的浪漫主义,这样还不如干脆把这个名字废弃不用算了。当然,这么做是不可能的,因为此名已立,它深深地植根于历史之中,载于亿万本书里,烙印在人们的心间,必将继续被使用下去。像清教徒一样,浪漫主义一词必须保留。我要强调,必须把它看作一种时代精神,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精神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包括自由派的维克多·雨果、他的反动派同胞约瑟夫·德·迈斯特、激进的黑兹利特及其敌人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现在和过去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除此之外没有更合适的名称。而且,他们是同等的浪漫主义者,没有程度的不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对人的观念有了改变。他们都身历理论革命带来的震撼,目睹欧洲自我奋斗的霸主的崛起和由国家而不是王朝发动的一系列战争,这些是造成这种思想改变的必然原因。
1706534072
1706534073
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者司汤达提出了一个很有用的区别。他说,浪漫主义作品“给我们今天活着的人带来愉悦,而古典主义作品则是为了给我们的祖父们带来快乐。”这句话虽不能界定浪漫主义,但指出了三代人的心境和感受。因为18世纪的人——祖父们——信奉理性,于是有些人就把浪漫主义在这方面的不同说成是“对理性的反抗”。这种歪曲夸大自那时以来常常对学术研究和批评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理性这个用语意思含糊不清,应用“智力”来取代。浪漫主义认为智力是不够的,但它不排斥智慧和推理。18世纪热衷于理性,而浪漫主义者热衷的是灵与智的结合。
1706534074
1706534075
一旦认识到浪漫主义同文艺复兴一样,只是一种现象,就不再需要为其下定义。从广阔的范围到丰富的人才,从内在的相互对抗与矛盾到整体的统一,这两个时期在一系列方面都十分相像。在文艺复兴那个较早的年代,一些人是柏拉图派,另一些是亚里士多德派;一些人怀有信仰,另一些人不抱信仰或是假装信奉某种东西;一些人认为“典雅文字”是最高艺术,另一些人则将绘画视为至高无上。还有一大批虔诚的神职人员守着新思想所鄙视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死死不放(<56)。同样,占主导地位的浪漫主义也无时无刻没有受到保守派的极力抵制。
1706534076
1706534077
浪漫主义时期距我们的时代较近,它的内部分歧也就显得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更大、更剧烈。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有这么多分歧,哪里还有统一可言?对此问题的答案适用于所有时期。一个时代最终的统一力量在于它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急迫的要求、阻挡社会和平或进步的障碍、对司汤达所说的新艺术的需要。对于这一切,思想敏锐的人不可能视而不见。每一个思想家或艺术家都努力达到时代的这些要求,或是以某种方式阻止其实现。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迎接历史的挑战。
1706534078
1706534079
在浪漫主义者当中,有人想要君主制,别的人则想要议会制;一些是天主教徒,另一些则是新教徒;一些人为中世纪所吸引,另一些人则崇尚东方;一些人对诗体散文欣赏喜爱,另一些人却对此深恶痛绝。还有一些人,如雨果,在漫长的一生中从保王派变为社会主义者,先是信奉正统天主教,后来却像卢梭那样,没有具体的信条但抱有热忱的信仰。诗歌用语有的涵义丰富,也有的明了通俗;绘画手法有的华美夸张,也有的朴实无华。巴赫的巴洛克式音乐戏剧在长期默默无闻之后重获生机(<388)。与此同时,大歌剧也按其自有的规律兴旺发达。
[
上一页 ]
[ :1.706534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