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34407e+09
1706534407 从1830年的巴黎和其他欧洲中心看来,美国并不是令人喜欢的地方。有些访问者在美国受到良好礼遇,对当地的东道主普遍称赞,但对该国的其他地方则有诸多批评。1789年的法国革命者曾错误地把1776年的美国自由战士看成跟他们是同一类的人,但是这种印象已随着18世纪的结束而烟消云散。在下一个世纪中,从巴兹尔·霍尔船长到查尔斯·达尔文和特罗洛普夫人(517>),他们的印象都是:这个民族举止粗鄙,头脑简单,而且喜爱吹嘘。只除了一个一会儿要讲到的例外,其他从未去过美国的批评者都认为这个新的国度为维持和平而牺牲了思想和艺术,结果在美国这两者几乎完全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人拼命挣钱,自我感觉良好。1828年,一介平民杰克逊当选总统,从而彻底扫光了国父们从法国和英国的启蒙运动中获得的任何优雅素养的残余。
1706534408
1706534409 尽管这种刻画太粗线条了一点儿,但是,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知识界越来越少向英国和法国寻找思想,这倒确有其事。为他们提供思想的是德意志。即使在美国人阅读英国先进思想的先导柯勒律治和卡莱尔的著作时,他们接受的也是德意志的一些思想(<409)。美国的亲德派中居于首位的是哈佛的乔治·提克诺教授。他和乔治·班克罗夫特(后来成为全国第一位史学家)以及其他数人曾在德意志大学深造,带回了赫尔德和歌德的主张,以及康德和席勒的所有诗歌和哲学思想。提克诺又反过来把这些思想灌输给年轻的爱默生和他的同学们。
1706534410
1706534411 遥远或遗忘近我咫尺,
1706534412
1706534413 黑影和白昼雷同一般;
1706534414
1706534415 消失的鬼神现我面前,
1706534416
1706534417 犹如耻辱,亦是称赞。
1706534418
1706534419 ——爱默生《婆罗贺摩》(1830/1857年)
1706534420
1706534421 新大陆的处女地没有类似中世纪的历史以供重新发现,而当地的人民对波旁和拿破仑之类的王朝也没有直接的记忆。所以,美国的青年才俊心中所充满的是宗教的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艺术的精神、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及要在美国独特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民族文化的希望。在所有这些方面,爱默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他本来要学习成为“一位派”这个教规最宽松的基督教派的牧师,但是,在蒙田的影响下,他放弃了神职,像蒙田那样思索大自然的启示,发展了自己反映东方思想的生动活泼的诗歌形式。漫射于全宇宙的泰然神力赋予他的是乐观的宁静,而不是他所阅读的《毗瑟拿往事书》里面的那种听天由命的无奈感。
1706534422
1706534423 19世纪30年代中期,爱默生在美国优秀大学生PBK联谊会上发表了一篇讲话,号召他称为“美国学者”的本地思想家和艺术家摒弃欧洲模式。这篇讲话对许多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老奥利夫·温德尔·霍姆斯称赞它为“我们知识界的《独立宣言》”。一批定居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或康科德的志趣相投的学者成立了第一家具有自我意识的美国“学院”。这批人包括梭罗、霍桑、霍姆斯、奥雷斯蒂斯·布朗森、玛格丽特·富勒、西奥多·帕克、琼斯·威利、布朗生·阿尔科特、伊丽莎白·皮博迪。爱默生还宣布宗教已告灭亡,所有布道的形式都已过时,因此而疏远了他的另外一些朋友。但他仍然是一名布道者:他将演讲改写成文章,阐述他的哲学思想自然涉及的一些问题,就像世俗的布道词;他作为演讲家深受欢迎(演讲费是他的主要生计来源),这足以说明波士顿地区以外的人对他的独到见解和信条反应热烈。德意志新哲学所界定的精神领域自然而然地同爱默生“超灵”观念中的东方宇宙论合二为一,接受德意志新哲学的众多美国人也很容易就接受了他的理论。
1706534424
1706534425 这种理论的强大号召力也体现在爱默生的近邻和伙伴梭罗的生涯中。出版商同意出版梭罗的书。康科德镇政府,尤其是镇税务官,对他多方宽容,尽管他对税务官要他交税的要求总是不予理睬。假如有人要问:建立美国本土文化同婆罗贺摩(超验论的代名词)有何相关之处?答案是:婆罗贺摩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正如欧洲艺术家对资产阶级世界的否定。艺术家生活在理想王国中,他们赋予社会文化。一位美国批评家发表过同类观点,说爱默生和梭罗(以及后来的惠特曼)都表现出他所称的“帝王般的自我”。这种自我对自己的个人主义充满自信,主张切断与社区的联系,要享受自我创造的纯真世界。
1706534426
1706534427 这种教导,尤其是通过梭罗的解说后,在许多美国人当中引起共鸣。时至今日,瓦尔登这个词仍具有神奇的魔力[3],它意指逃离日常的平庸,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由地呼吸和冥想。它倡导的是自给自足的原始主义,但是梭罗的避世隐居并不能完全达到那种境地,他身边还是有文明的产物:衣服、钉子、种子和木材,这一切都不是他自己生产出来的。就像鲁滨逊一样,他靠了社会努力的基本成果才得以生存。实际上,梭罗的木屋上顶的时候,还需要朋友直接相助,而且,他在两年的独居示范生活期间也从未放弃回康科德居住。不过,当人们在阅读他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叙述,分享他的巨大幸福的时候,是注意不到这些矛盾之处的。度假露营者、狩猎者和伐木工、男女童子军等都认为,他们生来有权过一种类似于首批移居美洲的英国清教徒开拓者的野外生活。
1706534428
1706534429 梭罗比爱默生走得更远,他在每一代人心中都唤起了“非暴力反抗”的欲望。他以此为题的小册子是有史以来论述政府的文章中最吸引人同时也是最没有条理的一篇。文中提出的非暴力反抗的各种理由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则站不住脚,所作的论述充满了自相矛盾,最后却令人吃惊地冷静指出要遵守国家的正当要求。这篇短文之所以有影响力,是因为它迂回曲折、漫无中心的风格同即将进入大千世界的青年人和各种年龄的艺术家所共有的那种反叛情绪很合拍。梭罗是个诗人。他的旅游丛书和散记应当作为围绕一根哲学叙述主线的散文诗来阅读。他的描述更倾向于寓言性的比喻,而不是像吉尔伯特·怀特或约翰·缪尔那样勾画大自然。
1706534430
1706534431 同国外的浪漫主义者不同的是,美国的超验论者极少在文化上表现出对人民的兴趣。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历史感不强——婆罗贺摩主宰一切时就该如此: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统的。霍桑倒是回顾了过去,但认为它没有一点儿可取之处。没有历史观,人民就失去了光彩,“人民”一词只能令人想起自己愚蠢错误的同代人,联想不到那些创造了目前宝贵遗产的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前辈。而且,在新英格兰,见不到过去留下来的遗产。没有祖传的宅第、古老的教堂、残缺的废墟、角逐的战场。歌德是欧洲人当中例外地对美国有好感的人,他反而把美国的这个缺陷看作好事。
1706534432
1706534433 美利坚,
1706534434
1706534435 你比我们的古老大陆好上万千。
1706534436
1706534437 你没有倒塌的城堡,
1706534438
1706534439 玄武岩到处不见。
1706534440
1706534441 你的内心不会忐忑不安,
1706534442
1706534443 直至每日生活的今天,
1706534444
1706534445 没有无谓的回忆,
1706534446
1706534447 也没有徒劳的兵戎相见。
1706534448
1706534449 好好掌握现在,祝福你的未来,
1706534450
1706534451 当您的儿女开始创作诗篇,
1706534452
1706534453 须让他们处处警惕,
1706534454
1706534455 严防骑士、强盗、鬼魂在故事里出现。
1706534456
[ 上一页 ]  [ :1.7065344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