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34437
你没有倒塌的城堡,
1706534438
1706534439
玄武岩到处不见。
1706534440
1706534441
你的内心不会忐忑不安,
1706534442
1706534443
直至每日生活的今天,
1706534444
1706534445
没有无谓的回忆,
1706534446
1706534447
也没有徒劳的兵戎相见。
1706534448
1706534449
好好掌握现在,祝福你的未来,
1706534450
1706534451
当您的儿女开始创作诗篇,
1706534452
1706534453
须让他们处处警惕,
1706534454
1706534455
严防骑士、强盗、鬼魂在故事里出现。
1706534456
1706534457
——歌德(魏玛,1821年)
1706534458
1706534459
新英格兰以外的其他地方同样存在着这种沾沾自喜、满不在乎的情绪。纽约的华盛顿·欧文刻意仿效英国作家的风格和关注点,以幽默的笔法对当地人进行描写。在南方,天才的诗人和批评家爱伦·坡对千人一面的群众表示轻蔑,大力贬斥那些模仿名家诗歌和散文,期望有朝一日成为文人学士的人。他不信超验论,但对鬼魂作祟和三段论法推理学深感兴趣;他发明了侦探小说和恐怖小说来表现这种神秘和推理,灵感主要来自于法国文学而不是英国文学。
1706534460
1706534461
当然,19世纪30年代晚期的法国公众可以通过参考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来对这个新国家建立正确的认识。虽然该书的标题或许会吸引担忧欧洲会爆发革命的读者,但是它却令艺术家和知识界兴趣索然,固守原来的偏见。应当记住,对这两种人来说,民主这个字眼并不意味着代议制政府和法制,它指的是一种自古希腊以来从未尝试过的一种政府形式,意思是由目不识丁的平民掌权。
1706534462
1706534463
乍看起来,似乎是美国东北部几个意志坚强、头脑聪明的人不动声色地就把全国对宗教的强烈情感一下子打消了。实际的情况却是,他们身边许多人仍然坚信上帝,全国各地的人亦是如此。不过,在知识分子当中,对德意志文学和思想的了解带来了一种替代性的宗教,那就是康德为解决休谟遇到的问题所提出的古典唯心主义(Idealism)这一哲学。这个词应拼写为Idea(l)ism,以免与理想主义混淆起来。休谟的难题是这样的:如果推理表明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仅仅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后而已,而这样的顺序又并非绝无例外,那么,我们大事吹嘘的科学又如何呢?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而经验并不确定,因人而异;因此,任何要建立体系的希望都只能沦于幻想。
1706534464
1706534465
康德并不质疑这种分析,但是他对经验重新作了定义。他进行了“对纯理性的批判”,将两个范畴加以区分:一个是事物的本身,另一个是事物在人心中的呈象。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了解事物的本质,而当我们凭经验来观察事物时,我们的思想对事物模样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是在时空里看见它们的,它们由于被时空隔开才能被计数,等等。思想的贡献之一就是因果关系,这不是幻想出来的东西,而是像时间、空间和数目一样实实在在的东西。有了这种理论,科学家又可以安心了,可以相信自己的调查研究揭示了一种真的联系。常识也再次站稳了脚跟。
1706534466
1706534467
休谟的理论是认为思想受“外部”事物形成的经验主义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康德则提出思想形成事物,如同烙饼的铁锅对面糊的作用。唯心主义即因这种区别而得名——哲学家不是从事物推及思想,而是从思想推及事物。康德的学说以及它的各种变种在大西洋两岸赢得了大批坚定的追随者。直至19世纪90年代,唯心主义,尤其是在第一代康德派之后由黑格尔发展起来的形式,一直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哲学(668>)。
1706534468
1706534469
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理想和真实乃“绝对”的两个方面:真实靠经验或历史得到体现;理想乃万物之精神,相当于人的灵魂。人死之后,精神-灵魂回到绝对世界(相当于上帝)的宿处。对于不再相信基督教解说的现实,但出于内心的宗教感情又需要一种能证实确有灵魂和永生的人来说,这种世界观必定有其吸引力。由于黑格尔对于世界万物丰富多样且形态各异的敏锐注意,他提出的学说就更加有说服力。所有事物和生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处于敌对和混乱之中。黑格尔最易读懂的著作《历史哲学》通过运用一种新奇的“逻辑”解决了这种矛盾:各种思想的斗争最终造成两种相对的“主题”,即正题与反题之间的决战,通过斗争形成统一,保留了两者的精华。历史就是通过这样的发展演变而成的。思想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不断前进的。而且,黑格尔断言,思想的前进就意味着自由的不断扩大。卡尔·马克思为了建立自己的历史观和前进的目标,全盘照搬了黑格尔的逻辑(549>)。对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黑格尔来说,西方人显然得到了自由。
1706534470
1706534471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黑格尔会被视为国家暴政和德国侵略的鼓吹者呢?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只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再加上拘泥于字面理解的毛病。黑格尔确实明确表示过赞成国家强大。哪一个对德意志200年软弱无助的历史记忆犹新,有头脑的德意志人会想要一个弱小的国家呢?在黑格尔的年代,由于普鲁士的觉醒而创立的德国只有短短不到20年的历史(<395),绝不能让它再次衰败。如果无视这些历史条件的话,也可以说美国宪法的缔造者也鼓吹建立强国。黑格尔也的确说过国家比个人更重要。然而,早在1821年,他就要求建立代议制政府。10年之后,他在即将辞世时撰文称赞英国行将通过的《改革法案》。他的立场十分鲜明,一直到19世纪晚期,他都被视为革命家。
1706534472
1706534473
另一位思想家既不同于康德,又有异于黑格尔,需要在此一提,因为他最近重新获得了哲学界的重视。他就是谢林。他把自己的思想体系称为自然哲学。这种理论通过肯定自然世界的独立客观性,减少了思想的抽象性。自然世界的精髓是能量,而人的意识也是能量。谢林将艺术定义为一种有机形式,这对柯勒律治产生了影响;他还把“人的状况”描绘为造成焦虑的原因,是存在主义理论的先驱。
1706534474
1706534475
在形而上学方面,德国唯心主义在19世纪的唯一对手是奥古斯特·孔德的理论体系。孔德认为,形而上学是一大错误,应予以摒弃。原始社会信奉泛灵论,认为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灵性操纵的结果。其后,中世纪思想用抽象的字眼来解释事物的起因,即藏在事物后面的力量,英文“形而上学”(metaphysical)的意思就是“物体的后面”。现代科学终于跟事实打交道了。这就是实证主义。孔德把各种科学从低往高排列起来,并给它们下了定义,从数学到天文学,一直到生物学和社会学,每一种科学都从低一级的科学中取材并加入自己的复杂因素。为了不将任何东西漏在科学方法的天网之外,他创立了一门新的科学来完成对真实世界的全面观察,并为这门科学起名为社会学。
1706534476
1706534477
实证主义的追随者有两种人,一种是对休谟感到失望的经验主义者(<508);另一种是一些科学家,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哲学思想的支持,也不为康德和黑格尔的高深语言所动。在英国,年轻的斯图亚特·穆勒信仰实证主义哲学,并将其广为宣传。哈丽特·马蒂诺这位论述道德和社会问题的多产作家将孔德的四卷著作缩略成一册。英国的实证主义者热诚地鼓吹他们的哲学,他们的努力一直持续到19世纪90年代,但从未撼动过英国版唯心主义的主导地位。毕竟,作为实证主义者不需要苦苦思索,也没机会发表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对不善思辨的科学家和商人来说,孔德的学说显得不那么深奥难懂,就让那些爱好形而上学的人去想人非非好了。孔德的思想在南美洲造成影响的时间最长。
1706534478
1706534479
与此同时,在法国发生的一个常见的变故促使孔德在他脚踏实地的思想体系基础上建立了一层半宗教性的上层建筑:他坠入了情网。他开始时是数学家,后来做了圣西门的秘书(522>),结了婚但不幸福。在他的巨著问世之后,他遇到了丈夫正在坐牢的克洛蒂尔德·德沃克斯。他对她充满激情,但她仅把他作为挚友。感情上的觉醒使孔德成了女权主义者,他专门建立了一个教派,奉克洛蒂尔德为保护神,他本人则任大祭司。这一教派所崇拜的人除了他们二人之外,还包括一些特选的英雄和造福于人类的人。实证教没有什么超凡脱俗的光彩,它的每一个方面都是有关尘世的。可是它的教义问答,包括要教徒通读约100本巨著的规定,却旨在满足严格意义上的实证论所不能满足的需要。
1706534480
1706534481
孔德的教派在各地的教众为数寥寥,但他平实易懂的思想体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长期以来一直是在阿根廷最受欢迎的哲学。虽然对他的名字鲜有提及,但是他对科学的简明看法在世界各地深入人心。
1706534482
1706534483
1830年有一个人与世长辞。他的去世并未引起巴黎人的注意,在英国也几乎没人理会。但是,他的死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这一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和政治评论家的消失,这个人是——
1706534484
1706534485
黑兹利特
1706534486
[
上一页 ]
[ :1.7065344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