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35520
乘法表需要审查和改革。
1706535521
1706535522
——斯特林堡《蓝色笔记》
1706535523
1706535524
亨利·亚当斯密切关注着许多领域的新发展,对进化论的情况尤感痛心:进化论并没有遭到摈弃,但围绕着新的物种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开展了大辩论。孟德尔对于香豌豆颜色的研究经过了30年的湮没无闻后被重新提出,以它为基础建立了一门新科学,即基因学。它确定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理论。魏斯曼从中认识到,“生存的冲突”是在原生质中发生的。贝特森和其他一些人没有提出理论,但指出,物种比达尔文主义者所认为的更加稳定。迪布瓦-雷蒙认为他的实验表明生活中所获得的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这与拉马克的理论一致,是达尔文主义者(并非达尔文本人)所否认的。德·弗里斯注意到畜牧业中常见的“变种”——后代与祖先大不一样。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突变”,认为它比达尔文理论中的小型不规则变种更重要。
1706535525
1706535526
根据这种理论,进化也许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的。抽象地来看,它像是量子辐射。汉斯·德里施在研究胚胎细胞时发现它们的位置影响着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他因此而成为生机论者,与他有同样信仰的还有其他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其中著名的有科学和哲学二者兼通的J·S·霍尔丹。在理性上,对于物质这个对19世纪思想影响至深的东西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不耐烦情绪。数据表明应把它和其他的维多利亚思想一起扫除。以下所述的人物是这种大扫除的积极分子,他采用的办法甚为有趣,虽然在当时毫无结果,他就是——
1706535527
1706535528
40年前,我们的朋友们对事物总能提出解释,而且对宇宙有一定的把握,有达尔文和查尔斯·赖尔的理论为据。现在他们却说事物无法解释,要不就是有五六个解释,各不相同但都完全正确。德国人被完全弄糊涂了。40年以前所确立的理论统统要摒弃,其中被彻底摒弃的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论,它再也站不住脚了。
1706535529
1706535530
——亨利·亚当斯(1903年)
1706535531
1706535532
塞缪尔·勃特勒
1706535533
1706535534
和威廉·詹姆斯一样,勃特勒年轻时曾想过当画家。他们二位跟随导师学画都颇有成绩,各自留下了两三幅不错的肖像画;但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缺少画家必备的灵感的火花,结果都成了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当然勃特勒从来没有追求或获得过专业的头衔。
1706535535
1706535536
《物种起源》甫一出版,勃特勒立即认定进化论是最好的假设,可用以取代《圣经》中关于人的起源的说法。在这一点上,达尔文的著作只是证实了一个已经彻底讨论过的观点(<455;501;571);但是对于另外一点,也是达尔文的主要观点,即进化的方式是你死我活,适者生存,勃特勒是持有强烈疑问的。他向达尔文提出了这些疑问,但没有得到很好的答复,他因此而感到气愤,提出抗议,但不太讲究方式方法,结果落了个脾气坏的名声。这注定了他无法进入文学的主流,出版著作还得自己筹款。到他去世之后,20世纪早期他才以《众生之路》这本小说出名,因为该小说正与新出现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1706535537
1706535538
在此之前很久的19世纪70年代,他匿名出版了一部讽刺性的乌托邦小说《埃瑞洪》[“Erehwon”是把Nowhere(乌有之乡)的拼写倒过来造的字],在书中他已经对19世纪的两个偶像——进步与体面——发起了攻击。他把教堂叫作“音乐银行”,人们把德行和过错存在那儿,等到最后去兑现幸福或者毁灭。对于埃瑞洪人来说,疾病或贫穷是罪过,不能引起怜悯和慈悲,而是要受到惩罚。至于进步,埃瑞洪原来也有机器,而且不断对其改进完善,直到人们忽然想到这些机器将很快发展出意识,取得独立,由于它们比人更有力量,因此会进而奴役人类。于是,人们决定销毁机器,连手表也不放过。只保留几个无害的标本陈列在博物馆里。
1706535539
1706535540
这本书马上流传开来,读者以为它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某个名作家写的;但是,当披露出作者是默默无闻的勃特勒后,便无人问津了。对于成长过程中个性受过伤害的勃特勒来说,这种冷淡无异于雪上加霜。《众生之路》一书中叙述了他儿时的惨痛经历(<553)。由于这种经历,勃特勒对一切确立的东西都持批评的态度。他希望他的攻击能引起辩论,但得到的回应却是沉默和申斥。他从达尔文那里受到的待遇是他儿时家中遭遇的重演。但正是因为这场他单方面的游击战,现在才有了施鲁斯伯里版本的20卷杰作。自那以后,把勃特勒与他的同代人隔开的乌云只是在有些地方被刺破,透进一缕阳光。他那些合乎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20年代口味的著作可以说已经家喻户晓,包括《众生之路》《埃瑞洪》和《笔记》摘要。然而,他的四本创意新颖的哲学著作——《生命与习惯》《无意识的记忆》《新老进化论面面观》《是运气还是知识》——却无人知晓。这些著作的题目大概地表示了书的内容,但光看标题想象不到书中关于生活和思想的各种深刻见解。它们的论点可以归纳如下:反对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进化论,因为它完全依赖运气,“把思想排斥在宇宙之外”,而经验证明,思想为争取实现它所预测的结果而运作。思想由习惯所辅助,而习惯开始时是有意识的行为,逐渐变为下意识的东西。这种综合知识便是伊拉斯谟·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著作中所提出的动原(<455),勃特勒对此完全赞同,并提出了一系列动物学方面的事实,它们用达尔文所说的运气是无法解释的。勃特勒还指出,要解释新物种的起源,就必须解释旧物种的变种是如何发生的,而迄今还没有人对此有所了解或发表过论文。勃特勒的这些意见使他成为当时生机论者的一员,在纪念达尔文著作问世50周年之际,他得到了基因学家,也是基因学这门科学的命名者贝特森的赞扬。
1706535541
1706535542
已故的塞缪尔·勃特勒自成一体,是19世纪后期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但是,勃特勒的《众生之路》这本对英国生活如此了不起的研究著作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我数年之后的一些剧作明显地受益于勃特勒新颖、自由和远见卓识的见地,但人们却喋喋不休地谈论易卜生和尼采的影响,这一切使人不禁对英国文学绝望。说穿了,英国人就不配拥有伟人。
1706535543
1706535544
——萧伯纳《巴巴拉少校》的序言(1907年)
1706535545
1706535546
作为思想家,勃特勒与实用主义者不谋而合(666>)。在对生活进行评论时,他总是要问一种观点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他关于伦理提出的劝导是约翰逊式的常识(<411)。另一方面,他无论想到什么问题,都会冒出异乎寻常的念头和设想。他不喜欢荷马史诗译文的华丽措辞,于是,他温习了希腊文,自己把《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翻译成口语化的英文。他喜欢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试图根据文字上的蛛丝马迹解释其中的故事。他把莎翁的154首十四行诗背得滚瓜烂熟,并且断定有几首一直放错了地方。经过调整之后,各首诗的叙述更加直接流畅,可以辨认出自传性的句子。他还推断出令人困惑的题献中所说的W·H先生不是贵族,而是一个名叫休斯(Hughes或Hews)的人,可能是和莎士比亚同事的演员。奥斯卡·王尔德根据同样的证据也达出了同样的结论,在《W·H先生的肖像》的故事中作了详述。但他们的意见都没有得到学者的重视。
1706535547
1706535548
勃特勒喜欢到意大利度假,把他在那儿的经历和享受写成了两本旅行书,其中《阿尔卑斯山和世外桃源》堪称精品。他在各地的游览还产生了更多的成果:漫游了西西里之后,根据那里的地貌和其他原因,他认为奥德赛当时就是要来这里;他还根据直觉认为,《奥德赛》的作者是位女子,是书中所描述的瑞西凯厄公主。古典学者对他的见解根本不予理会,因此,勃特勒对于那些缺乏好奇心,只要一种理论论证清楚就对其全盘接受,不予质疑的大学教授们更加鄙视。直到最近,才有一位学者开始讨论勃特勒的有关著作并对它表示了尊重。勃特勒对于英国文学的贡献除了上述著作以外,还有两本有趣的论文集,一本关于他的祖父,闻名的施鲁斯伯里学校校长的生平传记,里面充满了敬仰之情。最后是《笔记》。《笔记》在第一次大战之后受到欣赏,因为它的基调与当时浮嚣的气氛恰好相合。
1706535549
1706535550
我敢肯定“上帝是爱”。但是爱却又是一个多么调皮的魔鬼!
1706535551
1706535552
准备写的文章:“致儿童书”,提醒他们警惕长辈的德行。
1706535553
1706535554
“烂醉的酒鬼。”他不会把钱给清醒的人;他说他们只会把钱花在吃上,或者给孩子缴学费。
1706535555
1706535556
在争议中,得胜的不是辩论占上风的人,而是最有克制,脾气比较好的人。
1706535557
1706535558
——塞缪尔·勃特勒《笔记》(年月不详)
1706535559
1706535560
幸好勃特勒无须靠写作吃饭。他年轻的时候为了谋生远走新西兰,从事牧羊业发了大财,然后携资回国。晚年时他的财力减弱,部分原因是受了一个朋友的骗。勃特勒终身未娶,生活严谨,最喜欢亨德尔的音乐。他鄙视19世纪的作曲家,把亨德尔奉为偶像,甚至上课学习对位法,(与友人一起)谱了两首小型大合唱并写了歌词,其中一首是滑稽性的。还有谁能比他更多才多艺,更使公众感到迷惑的呢?
1706535561
1706535562
在纯科学处于暂时混乱之际,医学却在稳步前进。克劳德·贝尔纳和巴斯德在19世纪中期的辛勤努力终于把最新的实验室研究方法适用于这门古老的科学,各项发明接踵而至。贝尔纳在对消化系统的全面研究中,确定了胰腺和肝的功能,包括血糖的形成,他还首先发现了神经的对应冲动之间的平衡,并用它来说明血管舒缩系统的运作,即血管是怎样舒张与收缩的。巴斯德证明了微生物的存在和惊人的作用,如使牛奶变酸(巴氏消毒法即由此而来,指用高温杀菌)。在此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肺结核、白喉、炭疽、伤寒、麻风、流感、淋病和梅毒的各种细菌和病毒,也发现了造成疟疾的寄生虫。他们还发现紫外线可以杀菌。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发明了抗毒素血清疗法。同时,医生采用哈内曼的顺势疗法原则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这种疗法是给病人服用小剂量的药物,产生与疾病类似的效果,因此而引发病人体内的自然功能去治愈疾病。现在,在运用血清疗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采用顺势疗法。外科也不落人后。切除阑尾成为时髦,给美国的克利夫兰总统看病的基恩医生声称:“腹腔已经成为外科医生的游戏场。”科学的成就还包括:整骨术已经广为使用;路德·伯班克研究植物改良,培育出了良种土豆;具有权威性的期刊《科学》也是在那个时候创刊。
1706535563
1706535564
但是,作为与科学的对立,1890年詹姆斯·弗雷泽所著《金枝》的第一卷出版,使得原来只是学院里的古典学者感兴趣的东西有了新的地位。书的题目就表明它所涉及的是与科学不同的领域:它研究的是各种神话。这些神话来自世界各地,在许多文化中世代相传,被细心的传教士和其他一些自愿离开欧洲,去别处生活的人收集起来。与此同时,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和刘易斯·摩根的著作已使人对于部落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弗雷泽注意到来自截然不同的地理区域的神话之间有相同之处,于是开始把它们分类,然后对其中的细节作比较。显然,创作神话是科学的原始形式——人是在解释宇宙,把经验整理为笼统的概念,用神话中的人物来体现这些概念,他们的行为就是真理的反映。
1706535565
1706535566
200年来,神话一直被斥为迷信的无稽之谈;现在它们却被看作表达了重要的思想。它们具有丰富的象征性,这使象征主义诗人和对科学的唯物主义不以为然的人都感到安慰;同时,原始思想的复兴也鼓舞了主张放弃文明的人。西方又出现了一波原始主义思潮。兰波、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高更、拉夫卡迪奥·赫恩逃离欧洲,一去不返。另外一些人,如亨利·亚当斯和约翰·拉法吉到近东和远东旅行,寻求暂时的解脱。普通的游客则受到旅行社宣传的“旧世界”和尚未被现代化的喧嚣打破宁静的“净土”的引诱,纷纷前去旅游观光。爱德华·卡彭特的文章(<628)详尽地论述了人的身心是怎样地需要从城市中脱身出来稍事歇息。
1706535567
1706535568
神话的复兴,加上疲劳和厌倦这一对现实生活中的孪生子,导致了瓦格纳主义的爆发。它是一种主义,不同于某个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一时走红,像20世纪晚期的马勒。在那之前,瓦格纳的歌剧已经上演了30年,也从鉴赏家那里得到了其应得的赏识。但在1895年左右,由于围绕着《尼伯龙根的指环》的主题、含义和音乐系统所展开的有组织的宣传,他的观众范围大为扩展。音乐爱好者向来在知识分子中占少数,他们多数人基本上看不起歌剧(<327)。而现在文学人士第一次开始大规模地喜爱音乐——瓦格纳的音乐。他们得知,对于这一新的艺术形式,要从过去的一窍不通变为顾曲周郎,必须努力学习,缩小差距。除了瓦格纳的八部论文集之外,其他人的文章、手册和讲座也帮了不少忙。萧伯纳写了《最好的瓦格纳迷》;巴黎的马拉美在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瓦格纳称为神;还创办了一份《瓦格纳周报》,驳斥反对者的观点,同时向崇拜者介绍对瓦格纳音乐的最新解释。
1706535569
[
上一页 ]
[ :1.706535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