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45064e+09
1706545064 我们现在所要讲的“文艺复兴”,应该看到它是一个时代的概念。第一,它确实是从视觉上使人们感觉到这几个世纪是有了新的面貌。视觉上主要是雕塑、绘画,属于文艺方面,所以叫做“文艺复兴”。但是它所放射出的光芒不仅仅是文艺。第二,在认识“文艺复兴”的时候,它确实是集中在意大利,可以说是从意大利发起的,但决不仅限于意大利。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在其他的国家比如说是北欧,也已经有了向新时代发展的迹象、苗头。比如说英国的维格利夫写诗,他是一个神学家,就与过去老的英国古腔古调不一样了。到了15世纪出现莎士比亚,这些都可以算在“文艺复兴”这个时期里。但最集中的确实是在意大利。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集中在意大利,比如为什么不集中在法国?法国在十三四世纪时,文化艺术相当发达,特别是他们的骑士文学相当发达,但为什么不像意大利那样子?这个确实是西方研究“文艺复兴”史的专家们也说不清楚。大体上一个比较共识就是,那时候的意大利比较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权,意大利的一些城邦商业发达得比较早,比如说像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等,商业欣欣向荣,每个城邦都有它自己独自管理的方式,思想比较自由。这也是一个理由。我想再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教皇一直是在意大利,在罗马。教皇在后来,十三四世纪控制力已经不行了,特别是罗马的天主教皇同法国国王的争权争得非常厉害,争得两败俱伤,最后是法国国王把教皇硬给搬到法国的阿维农去,不让他在罗马住了,等于把教皇囚禁在法国。所以法国阿维农这个地方曾经有70年之久成为罗马教皇的驻地。这大大增长了法国王权的势力,还有几任教皇根本就是法国人,所以罗马教廷教皇的势力十三四世纪时式微,不像我们讲到的从中世纪开始罗马教皇在意识在思想上在信仰上统一整个西欧那样的局面。所以人文主义(Humanism)这个东西应该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当然可以在希腊文化中找到根子。但是使得基督教文明,或者在基督教文明的统治下出现人文主义因素,从而把理性逐步经过几个世纪回归给人性,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大功劳。这里我想作为举例吧,讲一些有代表性的人。恩格斯有一句话,他说这个时代,就是讲“文艺复兴”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确实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为什么需要巨人?要从时代上分析,基督教文明神本主义已经到了一个阶段,非要由人来取代不可,这就需要巨人,也确实产生了巨人。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相当深刻。也就是马克思同样说的一句话,是人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以前不是,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在这个时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产生了不知道多少这种巨人巨匠。所以西方写“文艺复兴”的历史,只讲意大利,我看真是车载斗量,你们查查图书馆的图书去,多得很,确实是值得大写特写的。我只举四个人作为代表。
1706545065
1706545066 第一位是但丁,我已经讲过了。他可以说是一个不自觉的人文主义者。那个时候基督教的统治还很厉害。但丁在佛罗伦萨,是参加过政治斗争政治活动的,后来被驱逐了,被驱逐出境,到处流浪,到处去观察,到处去体会。他感觉到了,他凭感觉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因此首先他把看到的世界,神话般地描绘一番。他的《神曲》,后人很多人看不懂,到现在也还是有人不太清楚。研究《神曲》成了一门专门学问,一定要深知那个时候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情况的人,他才能够真正懂得《神曲》所说的那个鬼是谁,那个狼是谁,那个狮子是谁,就是《地狱》里面的妖魔鬼怪,但丁都是有所指的,都是现实的人。他把他幼年的情人贝雅特丽奇,当作一个他未来的象征。但丁所向往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没有争斗的世界。他参加了在佛罗伦萨两派的斗争。两派,一个是叫做吉柏林派,一个叫做贵尔夫派,其实两派都是宗教里的。他看到的是什么?最后他就是透露出一种愿望,向往一个人和人和谐相处、没有战争的一个社会。这个说起来,我们现在讲起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你们必须要把它回到十三四世纪那个时代。
1706545067
1706545068 第二位向大家介绍的是彼特拉克(Petrach),应该说也是“文艺复兴”的一个代表人物,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个人的贡献非常大,他和但丁是同时代人,也是佛罗伦萨人,几乎是前后被驱逐出佛罗伦萨的。彼特拉克是一个书生,他研究从希腊以来的这些古籍,他也是对基督教文明进行考据的第一个人。进行考据你不要小看它,好像是一种技术性的文字工作,但是他正是从这个考据当中去体现、去体会到基督教文明的矛盾。从此也正是他的这些工作使他用人的眼光、世俗的眼光、现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社会。他写了不少的诗,写了不少书信,给他的情人写的信,流传下来的,到现在也好像没有怎么太整理,据说有三四百封的样子。在他这些著作里面透露出来他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且,以后西方的各个国家,除去意大利之外,包括欧洲、美国,都把彼特拉克看做是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希腊号称有人文的思想,但是能被称为人文主义者的人,一个是彼特拉克,还有一个就是宗教革命早期时候的伊拉斯谟。人文,humanism,首先是human,是人。彼特拉克,人们称他为“人文主义之父”。
1706545069
1706545070 第三位,我上次也说过了,薄伽丘,这也是一个“文艺复兴”的一个代表人物。薄伽丘(Boccaccio)写了《十日谈》。《十日谈》是说在那个时期,欧洲闹了一场黑死病,这黑死病传染到整个欧洲,从欧洲大陆一直到英国,死的人非常多。当然这场黑死病,或者叫黑热病,那是有很多传说了,上帝降罪啦,或者是怎么样怎么样。薄伽丘写的这本《十日谈》,说的是在黑死病灾荒时期,跑出了七个男的三个女的,还是七个女的三个男的,记不得了,反正十个人跑到穷乡僻壤去,躲开这个黑死病。在那个地方,他们住了十天。这十天里面,让每个人讲一个故事,轮番地讲过来,在故事当中,反映了薄伽丘对现世的看法。里面也有一些黄色的东西,但那个不是主要的。后人的兴趣,主要在这个地方,这就把薄伽丘给糟蹋了。在《十日谈》里面,把教会、牧师、神甫、神职人员的那种肮脏的、丑恶的东西,全都抖搂出来了。人文主义,是把自己作为一个人(human being)来对待这个社会的。但是《十日谈》没谈完,薄伽丘就死了。后人就续他这个《十日谈》,那就乱七八糟,就像咱们的续《红楼梦》,续《水浒传》,续的不是薄伽丘的本意。
1706545071
1706545072 第四位人文主义者,我上次也讲过了,就是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写《君主论》的那个。后人对他有误解,误解在什么地方呢?误解就在他那本《君主论》。《君主论》给美第奇家族出主意,说你要做好皇帝的话,你必须做“暴君”,什么手段都可以用,只要能成功就行,所以后人就把只要成功而不要任何道德,什么坏招都可以使用的做法,叫“马基雅维利主义”。这几百年就这么传下来了。反正你要一提,这个人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那总不是好东西,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坏蛋。我说这个看法应该全面地看。马基雅维利那个时候是佛罗伦萨一个官吏。那个时候,主要是要把各个城邦巩固起来。他还做过外交官。那么你怎么巩固起来呢?他就想到政治学是脱离道德的,是超道德的,他这句话到现在还有用,是不是啊?现在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国际关系和道德的关系,我看越讨论越糊涂。国际关系是权利问题,是利益问题,当然也有道德问题,但首先不是道德问题。基辛格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这个问题。基辛格的博士论文,是论康德的。康德是讲道德的,道德至上的,基辛格的博士论文,恰恰是觉得行不通。但是,提出排除道德的政治学的第一人是马基雅维利。那你说这个贡献大不大?《君主论》里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波吉亚,是一个小国王,他是怎样使用这种根本不讲道德的行为,把他自己的国家搞好的。另外他还有一本书,就是《佛罗伦萨史》。他是佛罗伦萨人,这些人文主义者,绝大部分都是从佛罗伦萨出来的,这点也可以说明,就是在那个时期,佛罗伦萨是在思想上最自由、最复杂、最发达、最活跃的一个地方。他的《佛罗伦萨史》里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整个意大利民族能够统一起来。“文艺复兴”时期所谓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非常之多。再要举几个例子,讲艺术方面。
1706545073
1706545074 艺术,是一个可视形象的东西,但是你看了以后能够从中看到它的精神——它所代表的精神,体现出来的精神。比如说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我提的都是非常熟悉的人——达·芬奇。达·芬奇,现在我们最知道的就是他那幅《蒙娜丽莎》画像。那确实是很美的。《蒙娜丽莎》在法国卢浮宫展出,专门给它加了一个框子,还不许人照相,不许人用闪光灯,那确实是很好的。但是他画了很多宗教画。有人不理解了,你是人文主义者,怎么还画宗教画?我说这种看法太绝对了。“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并不反对宗教信仰,而且他们都是基督徒。刚才我所说的这些人,包括但丁、彼特拉克都是基督徒,虔诚的基督徒。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他用人的眼光来看这一切。达·芬奇的一幅名作大家也都知道,《最后的晚餐》,耶稣和一大堆他的门徒,其中也有背叛他的、出卖他的那个犹大。那一幅《最后的晚餐》,确实精彩。我到米兰去看,放《最后的晚餐》的那个陈列室正在修。意大利人告诉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间房子给炸掉了,整个房子给炸毁了,只有这幅画纹丝未动。哈哈,耶稣显圣了!这带有偶然性,不过那幅画画得确实非常好。问题在于他准备这幅画的时候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准备这幅画的时候画了很多素描:犹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圣·保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耶稣本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他都做了很多素描,而这些素描留下来了,反映出达·芬奇对于人体解剖学的了解。这是了不起的创造。人头比例怎么样,身子比例怎么样,都是用数字标示出来的,所以达·芬奇也是个数学家。达·芬奇没有留下成本的著作,但是后来,逐步地发现了一些他的笔记,就是他在作这些画时候的笔记。这些笔记里面有很多很精彩的东西,比如说重视经验、重视感觉,这都是在大陆当时所没有的。他的一句名言是: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所以说他非常重视画人物的眼睛。人家都说“蒙娜丽莎”无论你站在哪儿,她老在看着你:你站在左边也看你,站在右边也看你。我倒没这感觉,反正我觉得画得很好就是了。达·芬奇这一代艺术家是开拓性的、开创性的。比如说拉斐尔(Raphael),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拉斐尔有两幅名画是很重要的。一幅是梵蒂冈教堂里画的那幅大的壁画,那幅壁画叫《雅典学院》,把希腊的哲学家一个一个的全表现在那里头,非常浩大的一幅画。画当然是第一流的,也确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反映了他这种“人”的思想。他的另一幅画叫做《圣母玛丽亚》,那幅画实在是太精彩了。他们意大利人带我去看西斯廷教堂时,有一个展览,绘画展览,从中世纪开始一直到文艺复兴。那次看得我感到了“文艺复兴”的伟大。从中世纪看来,那些画好像都是宗教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也是宗教画,还是画的圣母、耶稣等等,但是中世纪那时的画,画面上的人一个个神情呆滞、凄苦:圣母玛丽亚是一脸的愁容,耶稣总是在那受苦、受难的样子。慢慢地接近到“文艺复兴”了,那画风突然一变,圣母玛丽亚变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妇人,非常美丽、温柔,抱着耶稣,非常好玩的一个小孩。这些在我们看起来没有什么,你要看到那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实际上是两个字拼起来的:“米开”就是michel,“朗琪罗”就是angelo,天使。这是个很伟大的雕塑家。另外他留下了一本诗集,他的诗集现在好像也已经翻译出来了。我举这么些例子来说明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并且集中在佛罗伦萨的这样一些图景现象。
1706545075
1706545076
1706545077
1706545078
1706545079
1706545080
1706545081
1706545082 图九 达·芬奇为《最后的晚餐》所作的人物草图(“文艺复兴”时期)
1706545083
1706545084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很快地传播出去了,成为一个带有全欧性的,特别是在西欧方面的一种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涉及的面实际上不只是文艺,而是人民的自由问题,言论自由的问题,在艺术上创作的问题,学术上的发展等。经过这段“文艺复兴”之后,在各种大学里气氛就活跃得多了。拉丁文,只是属于少数的教会里面的知识分子在使用,民族语言就大大地提倡起来。各个国家的民族语言:法国的,英国的,意大利的,包括日耳曼的,几种民族语言都应该说是从“文艺复兴”以后发展起来的。成为人们使用的语言了。过去,只有拉丁文,拉丁文是官方的。文艺复兴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不止于一时,也不止于意大利,它是一个全欧性的。讲它是全欧性的,并不是说都是接受了意大利的思想之后,它才怎么样怎么样的,而是反映出时代发展到那个时候,该当活泼一点了。不过意大利比较集中就是了。那么,“文艺复兴”有哪些影响呢?我总结了这么几条,合适不合适,请你们批评。
1706545085
1706545086 第一,是对人生态度的影响。把人与神剥离,是一种人生观的态度,也是个人主义的一个基础。就是个人(individual)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部分,要表现人。我们中国,或者说古代,包括近代,对这个“人”本身常常是不去怎么理解。Individual,human-being这个东西,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里面是比较薄弱的。这跟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文艺复兴”的一点影响。在这以后的一些文艺作品也好,所写的哲学的文章,社会学的文章也好,都比较突出这个问题,以人为本。“文艺复兴”,说得硬性一点,是一个从神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的关键时刻,一个起步的时刻,还是我重复的那句话,马克思的话,把人当作人来认识。
1706545087
1706545088 第二,“文艺复兴”所产生的影响是社会性的。应该说它使得城邦,或者说城市,或者叫社会活跃起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人们觉悟提高了。商业、经济、文化各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互相影响了。中产阶级的意识,既然城邦发展了,也逐步地成熟起来。我想一个社会的发展,我们这里专讲欧洲,没有中产阶级的作用,那个社会是发展不了的。为什么呢?在那个时代知识,技能,文化,都掌握中产阶级手中。在中世纪的时候,中产阶级不成熟,也没有自觉的存在意识。“文艺复兴”推动了城邦的发展,也就推动了这种bourgeois自己的存在意识。“Bour-geois”,你可以说它是市民,也可以说它是中产者。
1706545089
1706545090
1706545091
1706545092
1706545093 图十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
1706545094
1706545095 第三,由于思想活跃了,因此在学术上,在文化方面批判意识加强。如果说中世纪的时候,人们的内心世界主要是信仰和服从,那么到了“文艺复兴”以后,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发生变化了,就有了他自己的意见,对现实有了批判意识。你比如说,那时候但丁,但他那种批评还是非常隐讳的、非常隐蔽的,但是你想想也很露骨了。到15世纪的伊拉斯谟写《愚神颂》,开始对教会对神甫冷嘲热讽了。这不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么?
1706545096
1706545097 第四,与这个有联系的,就是教育,学院制度得到了推动。
1706545098
1706545099 第五,可以说它推动了人们的科学思维。中世纪的科学主要表现在机械上,单纯简单的机械上,或者是化学上的炼金术等等这个方面。进入近代以后就不是了,就逐渐有了“科学思维”。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弗朗西斯·培根等人都有了科学的思维。近代的科学思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的推动,也是不容易想象的。
1706545100
1706545101 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我总结了这么几点,同学们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意见。当然,这种影响,对于各国,可以叫做播种吧。但是在不同的国家里面,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太一样,有所不同的。整个“文艺复兴”,我想它应该等于是一个新文化运动。我有一位朋友,跟我探讨这个问题。他说“文艺复兴”是不是应该翻译成为“文化复兴”。文化,意思就广得多了。因为“文艺复兴”,我们特别是在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文艺”,那是很窄的。唱歌跳舞绘画书法,这就是文艺,再加上作家写小说。其实不限于这些。它应该是一种文化,新文化运动,似乎应该翻译成“文化复兴”。如果把它作为一种文化运动来看,它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特点,所结出来的果实就不太一样。当然这个总的果实,体现出一个新时代到来了,一个新世纪已经到来了。也就是从此,西欧远远地超过东欧。本来文化这个东西是从东到西,这咱们讲了好久了。希腊就在东边,基督教也是从东边去的。阿拉伯在里面起了传递的作用。这都是从东到西。但是从此时起,转过来了。西欧是一节一节地上升。欧洲的东部主要是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好几百年,加上阿拉伯世界也没落了。这一来,差距越来越大。那现在我们来看东欧和西欧发展中的差距,近因来看,东欧是落后下来了,处于落后的地位。但是从历史上看,也是一个过程。也就从十三四世纪以后,东欧就越来越落后了。东欧和西欧的差别就越来越拉大。在各国的结果怎么不同呢?
1706545102
1706545103 比如说在英国所表现的,“文艺复兴”所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在经验哲学上,或者叫做实验科学。这个本来当然也是有英国自己的老根。英国自己的老根是从神学时代开始,就注重感觉,注重感官。所以在神学里面,同正统神学唱反调的第一个人是英国人,不是马丁·路德。马丁·路德是好几个世纪以后的十五六世纪时的人。我记得我过去也讲过,像威克里夫、阿斯道克斯等等这些人。在神学里面有不同的意见,“文艺复兴”的影响,更加对它有促进,有推动。英国主要是在这个方面,可以更大而化之地讲,在应用科学,实验科学上有了英国的特色。
1706545104
1706545105 “文艺复兴”对法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对政治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影响到启蒙运动时卢梭、伏尔泰等人。当然基础是人文主义的,这没问题。
1706545106
1706545107 对于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什么呢?是航海。当然,“文艺复兴”与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很难直接挂起钩来。这也是因为时代到了这个时候了,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这就一直联系到十八九世纪的西欧的强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他们的殖民地,成为“殖民帝国”。葡萄牙、西班牙是开其端的,虽然它后来不行了。
1706545108
1706545109 当时的日耳曼是比较分散的,文艺复兴对于日耳曼的影响是什么呢?是宗教。日耳曼宗教问题比较复杂,一方面它有一个叫做“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戴着一顶“罗马”的帽子,但是它又管不了罗马教廷。罗马教廷在宗教这个范围里面还要管着日耳曼。这就有一个矛盾在里面。德意志民族,是比较传统的,不像法国拉丁民族那样活跃,比较循规蹈矩。所以有人说日耳曼是一种宗教的民族,皈依于基督教比较晚,但是皈依了基督教以后,就变成了“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因此宗教的影响在这个民族当中比较深而牢固。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文艺复兴”这种思想上的影响就推动了下一个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
1706545110
1706545111 所以这样说起来,我的意思就是想说,“文艺复兴”是一个从14世纪,大体上,到16世纪这300年的欧洲的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现在有些书,包括外国人写的书,一写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讲那一点,就讲佛罗伦萨的这个“文艺复兴”这一段,好像跟其他国家没什么关系,而且讲得非常之细。我觉得这当然是很好的,了解“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这种发展过程,这种书是应该去看的。比如说有个瑞士人,叫做雅各布·布克哈特(Burckhardt Jacob),他写了一本,有中文翻译本子,叫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你们有时间可以翻翻看看,这么厚,非常详细,什么地区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样怎么样。但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把眼光放宽。“文艺复兴”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也不能是一个孤立事件。它在欧洲是一场普及整个西欧的文化运动。这股风,当然对东欧也传过去了。像波兰、捷克这些中欧国家,也受到一些影响。但是离西欧越远的东欧国家,受的影响就越小。所以“文艺复兴”基本上是一个西欧的运动,是把西欧推向近代化的第一步。这是我对“文艺复兴”的一点看法。我想区别近代的近古,就是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以后,同中世纪精神世界的不同。中世纪的精神,中古的精神是人们眼睛总想着彼岸,想着天国,想着地狱,理性是由上帝来掌握的,这是中古。到了“文艺复兴”以后,我们叫近古也可以,叫近代也可以,眼睛是看着此岸,看着现世的。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也可以说是,在认识论上来讲,是从单纯的信仰压倒一切(一切就凭信仰,你不要问为什么,你信仰就是了),逐步地过渡到由人自己去认识外界。信仰不再是惟一的人生态度。这恐怕是“文艺复兴”以后同之前,人在精神状态上的重大区别。
1706545112
1706545113 课堂提问与解答
[ 上一页 ]  [ :1.7065450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