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45606
《独立宣言》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的权利,独立的国家的公民的权利,例如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其中援引了洛克的名言,人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自由的,为了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稳定,就需要组织人民服从的政府。把人的独立的权利、政府的职能做了简要的叙述。以前有同学提出,美国文明在什么地方继承和超越了欧洲,这个“独立宣言”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前几段几乎是在洛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一部分,那就是它真正的“独立”宣言,宣布与英国在主权上决裂,强烈谴责英国对殖民地的压迫与剥削,并宣布自己的独立。文章写的很好,主要是杰佛逊执笔的,还有其他人参与讨论。后来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有很多就引用了美国的,这就是美国革命的影响在欧洲的反馈了。
1706545607
1706545608
关于美国如何继承了欧洲文明,而又反馈给欧洲,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请你们读一读托克维尔的《在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到美国的时候,正是法国拿破仑战争以后的封建复辟王朝时期,他当时是在内务部工作,对当时法国及欧洲情况的看法很不乐观。正在这时,派他去美国考察“监狱制度”,他在“回忆录”中写到:借这个机会到了美国,不仅考察了“监狱制度”,还考察了美国整个的司法制度,联邦制度以及立宪的过程,他感到欧洲的理想在美国实现了。联邦制是欧洲提出的,总统制欧洲也没有实现。这给托克维尔的印象非常深,所以他写了这本书。此书刚一出版并没有很大的反响,当时欧洲很乱,而托克维尔亲眼看到了北美独立后的建设。这本书很快印了第12版。第12版开头有一个说明:“当欧洲乱作一团的时候,美国却在平静地建设自己的社会。法国固然不要亦步亦趋照搬美国的制度和法律条文,但是这些制度和法律条文赖以建立的原则对于法国是有借鉴意义的。”在这个基础上托克维尔写了第二部作品《旧制度和大革命》,进一步讨论法国的制度,但没有写完就去世了。只是完成了旧制度部分,我们已经把它翻译成中文了。写美国内部的事情,没有人能够超过托克维尔,这本书真是“精品”,字斟句酌、逻辑严谨。他对自己的美国之行,非常得意,因为看到了一些新的经验,这是大陆所不知道的。
1706545609
1706545610
序言里还提到,欧洲现在所向往的一些制度,美国在60年前已经实现了。托克维尔在兴奋之余,去觐见国王路易菲利浦,满以为国王会听自己的感受,会对美国的制度感兴趣。但菲利浦国王大谈自己在流亡时在美国的见闻,讲完之后就送客了,根本没听托克维尔论述。托克维尔把这个经历也写进了“回忆录”。这一情节充分反映了欧洲旧大陆,特别是法国同新生的美国的差距。
1706545611
1706545612
清华大学历史系有个教授,叫雷海宗,他的书我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就是《西洋文化史纲要》,他把1815年以后的历史,定为欧洲文明逐渐转向欧美文明时期,到现在我还没弄懂。南开大学要开一个纪念会,我还想讨教讨教,为什么是1815年这么一个确切的年份。
1706545613
1706545614
英国的工业革命向外传播的第一个接受者应该是美国,然后是欧洲。美国发展的很快,它没有历史包袱,不必推倒旧房子盖新房子。那么什么是美国的弱点呢,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中写到:美国的弱点是美国人没有哲学。不要小看了哲学,哲学是使人思维更加缜密、更加科学、合乎逻辑的学问。不管是唯心还是唯物的,你必须是辩证的。有人问我,哲学有什么用,甚至历史有什么用,我坦率地回答他,没有什么用。但是,无“用”的“用”是最大的“用”。美国没有自己的哲学学派。到了19世纪末期,才出现了三个对欧洲大陆的哲学批判和反思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就是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到了杜威集大成,经验主义发展成了实用主义。有它的优点,只要把事情做成就行了,注重实用。斯大林就说,很欣赏美国的务实精神。但是另一面就是简单化。前几天我还见到一个法国人,欧盟在上海办了一个国际工商学院,说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不懂,非常简单。但务实精神确实是美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就是它的开拓精神。美国人经历了西部大开发,不怕艰苦,跟欧洲人不太一样。我想这两点是美国能够成功的原因。我认识一个美国人,为了考察贵州,携家人到了贵州,深入到一些贫困地区,跟民工在一起,花了两年的时间在那里一起生活一起劳动。这样做的原因有宗教的精神,宗教精神并不一定是要相信上帝,而是要有利于社会。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有希望,中国人有志气。还有一个例子,说明美国的民族性。我有一个美国朋友的儿子,是个大学生。到了云南山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苦行僧一样在那里工作。但是有一个很简单的思维,非黑即白。例如问我,你们能给政府提供什么建议,欧洲研究所是不是一个思想库?他们好像没有学术思维,一切东西政治化。这是美国当代精神的一个特色。欧洲虽然有一些新潮哲学,我不喜欢,但是他们确实是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而这一切到了美国就变成了全部政治化。
1706545615
1706545616
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应该是像马克思所设想的那样。马克思生长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到了晚年,特别是恩格斯的晚年,发现资本主义并不像他们早年所想象的那样。工人的处境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承认了“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是不对的。到20世纪,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事实上西方的有些思想家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应该叫它什么,怎样说明它的特色,这不仅是我们中国,也是西方在研究的一个问题。
1706545617
1706545618
在全球化时代研究欧洲文明,为我们思考新形势下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些线索。欧洲文明我觉得只能讲到19世纪,到了20世纪,西方文明确实是转移到美国去了,这跟国力有关系。中国的淮扬菜再好,似乎也卖不过麦当劳。现在再单独谈欧洲文明,多少就成了一个历史概念。欧美文明正在形成一个大西洋体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会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
1706545619
1706545620
课堂提问与解答
1706545621
1706545622
1.问:您常提到东方、西方;野蛮、文明这些概念,您能准确定义一下,讲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吗?还有您谈到日本、俄罗斯、西方的问题,您能解释一下西方与现代化的关联吗?
1706545623
1706545624
答:东方西方是比较相对的,从地理上来讲,一般来讲是东西半球,如果划界的话,欧亚大陆的西半部分,从乌拉尔山往西就是西方了。从文明上来讲,西方是希腊、罗马、基督教文明传下来的,东方却不是。我想大西洋有一个文化体系,就是欧美体系,而东方没有一个太平洋体系,没有像西方那样的同源。西方是同源分流,而亚洲没有一个同源,儒教不是。到了二战以后,东方西方带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色彩,特别是在冷战时期。西欧向西加上美国,这是西方;在欧洲看来俄罗斯不算西方,他们所说的东方还特指俄罗斯。东欧在文明的意义上也算西方的。所以东方西方是相对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野蛮、文明这个比较简单,进入人类社会,这就是文明的开始了,英文civilized。
1706545625
1706545626
现代化是从西方文明发展出来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工业革命,启蒙运动都发生在西方,现在的大多数物质和精神文明也来自西方。这是个事实,不管我们是否喜欢。
1706545627
1706545628
2.问:欧洲从扩张之初,特别是英国,就一直在殖民地设立公司,这些公司给人的感觉好像并不是单纯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组织,而是欧洲实行殖民统治的工具。那么从那时起到现在,公司这一概念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具体在哪些方面?
1706545629
1706545630
答:我觉得变化非常大,那时的公司无非是英国王室在殖民地的代理机构,代表国王,每个公司相当于一个主权实体,代表国王控制殖民地。例如,东印度公司,马克思认为它就是一个“国营企业”,但我认为这还不够。
1706545631
1706545632
3.问:白璧德先生对欧洲以及中国的影响有没有像吴宓先生形容的那样大?
1706545633
1706545634
答:吴宓先生是白璧德先生的五体投地的崇拜者。
1706545635
1706545636
4.问:据感恩节的由来,“五月花号”到北美后,这批移民得到印第安人的友好帮助,教他们种植农作物,并在他们获得丰收的秋天同其一起狂欢。而白人屠杀印第安人,是为了夺得土地,而并非抵御难以避免的屠杀——来自印第安人的。老师,这是我的看法,请您指正。
1706545637
1706545638
答:我觉得你说得是对的。但这是一面,另一面双方之间的互相仇杀也是不可避免的,不是谁是谁非的问题。感恩节我参加过一次,就是到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大家一起狂欢,可惜这些活动的组织者都是白人,印第安人英语讲的很好的不太多。文化水平比较低,这里边有历史原因,不是我歧视他们,或者是对他们有偏见。现在在美国,我的印象是有的黑人能进入上层社会,但是极少看到印第安人进入上层社会,它还是受歧视的。
1706545639
1706545640
5.问:当今跨国公司的发展削弱了国家的主权,也影响到各种文化,并且跨国公司出现了结盟,甚至政府也向其妥协。移民全世界流动,其中相当一部分受雇于跨国公司,他们越来越倾向拥有双重公民权,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跨国公司做准备。我的问题是,新形势下的资本主义会不会是跨国公司的天下?
1706545641
1706545642
答:我也有这样一个印象,很可能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成为“跨国公司的资本主义”,任何国家的主权都控制不了了,很可能有这个趋势。很多西方人和我探讨这个问题时,都有这么一个看法。
1706545643
1706545644
1706545645
1706545646
1706545648
欧洲文明十五讲 第十一讲 20世纪的欧洲(一)
1706545649
1706545650
欧洲文明这个课的时间可以比较有“弹性”,凡是讲文明、文化、思想呀这个方面的东西,总是很有“弹性”的,可多可少,可长可短。这周我们讲20世纪的欧洲文明,如果时间不够,下次再接着讲。
1706545651
1706545652
20世纪的欧洲离我们不是太远,就是上个世纪。在座的同学们大多是80年代以后才到这个世界上来的,那么20世纪的前半叶甚至六七十年代对你们来说都是历史,年纪越轻需要学的历史就越多。过去常讲有的老先生为什么读四书五经读的那么好,出口成章,他就读那么一点,不像现在时代的年轻人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当然呢要是不学的话那就没办法说了。要学的话是没有穷尽的。
1706545653
1706545654
20世纪的欧洲实际上已经离不开美国了,美国文化已经渗到欧洲来了。但我们主要还是讲欧洲本身,从欧洲本身来讲,20世纪的欧洲就像万花筒一样,发生的事情特别多,而且发生的事情都特别极端,特别绝对。所以英国的霍布斯鲍姆专门写了一本书就叫《极端的年代》,Age of extremes,什么都是激烈对立的,战争打到世界大战。欧洲的历史是像打铁打出来的。欧洲是“从战争的铁砧上敲打出来的”,一个是铁锤,一个是铁砧,就打出了一个欧洲。俾斯麦的名言:在欧洲你要存在下去,不做铁锤就做铁砧。你不打别人别人就打你,非打不可。欧洲是战争不断的,读世界历史可以发现,但不像20世纪那么极端。其中关键的原因是科技进步了,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军工生产,军工生产也带动了科技,所以战争越打越残酷,时间越打越短。战争有大战有小战,有地区战争,其性质有革命有反革命,有民主有反民主,有文明有反文明,有全球化有反全球化,有专制独裁与反专制独裁,这个20世纪的欧洲历史是十分热闹的。我们要看20世纪欧洲的全史、通史,要占尽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时间,像万花筒一样。我们在两个钟头之内是不能讲清楚的。我们今天就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讲四个方面。试图通过这四个问题,把20世纪欧洲文明的轮廓勾勒出来。
1706545655
[
上一页 ]
[ :1.7065456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