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88082e+09
1706588082
1706588083 [48]“在历史进程中,掠夺者都认为需要通过他们自己硬性规定的法律,来赋予他们凭暴力得到的原始权利以某种社会稳定性。”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1页。
1706588084
1706588085 [49]“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3—94页。
1706588086
1706588087 [50]“人地关系紧张是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前提。”温铁军著:《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1706588088
1706588089 [51]文富德著:《印度经济发展、改革与前景》,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229—230页。
1706588090
1706588091 [52][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印度经济》(下),雷启准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8页。
1706588092
1706588093 [53]1936年4月印度国大党在勒克瑙召开的第四十届年会上提出了一项土地纲领,认为“国家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是农民惊人的贫穷、失业和债务,这些基本上是由于过时的和压迫的地权制度和田赋制度,而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又加剧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必然包括清除英帝国主义的剥削、彻底改变地权和田赋制度,以及国家承认有向农村失业群众提供工作的义务。”1945年9月、11月,国大党国家计划委员会先后开会讨论土地问题,还提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合作社”和“取消国家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各类中间人地主”的土改方针,指出:“必须组织合作社来耕种开垦的荒地和由国家征收的其他土地,并在各地鼓励组织其他形式的合作农业;不承认国家和耕种者之间的各种中间人地主,他们的各种权利以及土地财产所有权被付与必要的令人满意的偿金以后由国家征收;在现有田赋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来自土地的高收入征收累进税,对实际的小耕种者适当减轻田赋负担。”转引自黄思骏著《印度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1、284页。
1706588094
1706588095 [54]“土地改革计划开始具有雷鸣般的热情,但是,这个热情的活力很快就消失了,土地改革的执行变成了没精打采的事情。”[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印度经济》(下),雷启准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1706588096
1706588097 [55]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经济》,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页。。
1706588098
1706588099 [56]文富德著:《印度经济发展、改革与前景》,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79—80页。
1706588100
1706588101 [57]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经济》,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40页。
1706588102
1706588103 [58][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印度经济》(下),雷启准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1706588104
1706588105 [59]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经济》,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页。
1706588106
1706588107 [60]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
1706588108
1706588109 [61][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印度经济》(下),雷启准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0页。
1706588110
1706588111 [62][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印度经济》(下),雷启准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1706588112
1706588113 [63]同上书,第105、183页。
1706588114
1706588115 [64]林承节著:《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昆仑出版社2003年版,第93—99页。
1706588116
1706588117 [65]如安得拉邦的上下限为27~324英亩;拉贾斯坦为27~216英亩。
1706588118
1706588119 [66][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印度经济》(下),雷启准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1706588120
1706588121 [67]“交征”:相互争夺。引自《孟子•梁惠王上》。
1706588122
1706588123 [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1706588124
1706588125 [69]“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社的两次谈话”,《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0页。
1706588126
1706588127 [70]经济学家普纳布•巴丹说:印度经济低增长源于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结构。国家对工业资本家阶级、富农阶级和白领工人在内的自由职业阶级安抚政策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金用去满足占统治地位的有产阶级的各方面的需要,在此同时,资金也就耗尽了”;巴丹指出“最重要的、渗透经济各方面的因素是三个有产阶级工业资本家、富农和自由职业阶层的冲突。结果形成了用以满足统治联盟中各伙伴利益的补贴和优惠制度,致使用于资本积累的资金被吞蚀,非发展费用无限制地继续增加”。(《印度经济》(下),第281、284页)
1706588128
1706588129 [71]“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社的两次谈话”,《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7页。
1706588130
1706588131 [72]董志凯主编:《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 上一页 ]  [ :1.7065880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