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90709e+09
1706590709
1706590710 [118]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可参见张文木著《印度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与中国比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06590711
1706590712 [119]印度教育部:《印度国际报告》,第3卷“经济结构和活动”,第502—521页。转引自孙培均等著《印度垄断财团》,时事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44—45页。
1706590713
1706590714 [120]孙培均等:《印度垄断财团》,时事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45—46页。
1706590715
1706590716 [121]《垄断调查委员会1965年报告》,转引自孙培均等著《印度垄断财团》,时事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47页。
1706590717
1706590718 [122]董志凯主编:《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1706590719
1706590720 [123]1936年4月印度国大党在勒克瑙召开的第四十届年会上提出了一项土地纲领,认为“国家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是农民惊人的贫穷、失业和债务,这些基本上是由于过时的和压迫的地权制度和田赋制度,而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又加剧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必然包括清除英帝国主义的剥削、彻底改变地权和田赋制度,以及国家承认有向农村失业群众提供工作的义务。”1945年9月、11月,国大党国家计划委员会先后开会讨论土地问题,还提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合作社”和“取消国家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各类中间人地主”的土改方针,指出:“必须组织合作社来耕种开垦的荒地和由国家征收的其他土地,并在各地鼓励组织其他形式的合作农业;不承认国家和耕种者之间的各种中间人地主,他们的各种权利以及土地财产所有权被付与必要的令人满意的偿金以后由国家征收;在现有田赋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来自土地的高收入征收累进税,对实际的小耕种者适当减轻田赋负担。”转引自黄思骏著《印度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1、284页。
1706590721
1706590722 [124]“土地改革计划开始具有雷鸣般的热情,但是,这个热情的活力很快就消失了,土地改革的执行变成了没精打采的事情。”[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印度经济》(下),雷启准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1706590723
1706590724 [125]这里需说明的是,我们平常只注意中国国土陆地面积大于印度,但没有注意到印度的土地大部分都适于居住和耕种,印度居民可以比较均衡地散居于印度各地。而中国则有近1/3的土地面积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带。这些地带人类生存条件差,可耕地和居民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东中部地区。不仅如此,中国在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耕地面积锐减的同时,人口也在增长,这更加重了耕地资源的短缺。2001年中国耕地面积仅占土地面积的13.5%,而同期印度则达54.4%[据《国际统计年鉴》(2004)第30页提供的数据计算]。2000年笔者从印度北方德里到印度最南端喀拉拉邦考察,一路上,城市少见十几层高楼,农村则少见像中国这么密集的村庄。
1706590725
1706590726 [126]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日前发布报告称,印度具备的经济潜力不逊于中国,从长远来说,其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据悉,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咨询和情报机构背后都有NIC的影子,其中也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NIC承认了中国眼下的绝对经济优势。NIC指出,根据两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吸引外商投资的数据来看,在经济上,印度同中国还不可同日而语。仅从近几年来说,印度的累计增长率就落后了中国20%。NIC同时指出,一批专家在接受其访谈时均指出,印度的经济潜力还未完全显现,一旦充分发挥,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同时,报告认为,印度的资本市场继承了其前宗主国英国的一套成熟体系,在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大批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而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隐忧正是其“危机四伏”的金融体系,经济也严重依赖外商投资,缺乏一批有核心优势的本土公司。报告最后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印度的一些问题。NIC认为,相比印度能够取得的经济增长速度,其目前的增长速度至少要低2~3个百分点。此外,印度的地方政府官僚习气还很严重,营商环境不甚乐观。这使得国际投资者对于这个潜力巨大的国家仍然心存犹疑,处于观望姿态,从而使印度在外商直接投资(FDI)上大大落后于中国。同时,印度的政党斗争过于激烈,使得政府无法一以贯之执行一个稳定的经济政策。(资料来源:“印度经济潜力还未完全显现,或取代中国火车头”,《〈印度时报〉比较两国:印度有对华优势》,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9/3632639.html。
1706590727
1706590728 [127]2000年间笔者去印度进行考察,看到印度政府许多重大有益的政策,即使是极简单的事情如计划生育、汽车排气标准、增减工资福利、街道摆摊等,都在一次次讨论和游行中不了了之。相反1998年印度核试验的决策,据悉,却是在只有极少数政治家知道的情况下成功实现的。
1706590729
1706590730 [128]“而根据20世纪英国对印政策的经验,从宗教和地理上分裂印度将是21世纪的世界霸主最有可能的选择。如果说当年英国人肢解的是印度西北部的话,那么,将来世界霸权国家则最有可能从印度南部下手。从地缘战略需求看,对世界霸权国家最有利的是将印度的版图限制在北纬15度以北即泰米尔纳德邦以北地区,将印度的有效国力限制在北纬20度以北即孟买以北,尤其是东北部地区。印度在世界霸权国家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仅限于用它阻止中国力量进入印度洋及从西南方向拖住中国向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发展。”张文木著:《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5页。
1706590731
1706590732 [129]张文木著:《印度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与中国比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6—98页。
1706590733
1706590734 [130][西汉] 董仲舒:“是故古之人物而书文,心止於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中不一者也。”苏舆撰、钟哲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46页。
1706590735
1706590736 [13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订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此后,欧洲大陆从一个至少名义还在“神圣罗马帝国”法统下的国家变成几十个拥有对等主权且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对等主权共存的形式破坏了欧洲至少是形式上的统一性,并使欧洲实质性地陷入碎片化时代。这是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制度性原因。
1706590737
1706590738 [132]转引自[英]哈•麦金德著《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武原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4页。
1706590739
1706590740 [133][英]汤因比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5卷,郑玉质、关仪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1—1164页。
1706590741
1706590742 [134]《这是一封超长的信,收信人是我热爱的国家》,http://www.infzm.com/content/54243。
1706590743
1706590744 [135][加拿大]康拉德•布莱克著:《罗斯福传》,张帆等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第390页。
1706590745
1706590746 [136][加拿大]康拉德•布莱克著:《罗斯福传》,张帆等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第390页。
1706590747
1706590748 [137]“斯大林同志同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蒋经国的会谈记录(1946年1月3日23时)”,参见[俄]A.M.列多夫斯基著《斯大林与中国》,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1706590749
1706590750 [138]“日本将被许维持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为此目的,可准其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准许。”《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参见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876页。
1706590751
1706590752 [139]米洛凡•杰拉斯,1911年6月12日生,1932年参加南共,同年被捕坐牢。1935年被释放。1937年被选为南共中央委员,1948年任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中央执行局书记,1953年年初任南斯拉夫副总统,同年末任联邦人民议会主席。1954年3月被开除出党,1955年被判处18个月的监禁,监外执行,1956年10月29日因赞同匈牙利事件而被判处三年徒刑,1961年1月被释放,三个月过后,因发表《同斯大林谈话》一书获罪而被关进监狱,1966年出狱。
1706590753
1706590754 [140][南]米洛凡•杰拉斯著:《同斯大林谈话》,赵洵、林英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9页。
1706590755
1706590756 [141][英]哈•麦金德著:《历史的地理枢纽》,林尔蔚、陈江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69页。
1706590757
1706590758 [142]“斯大林与丘吉尔的会谈记录”(1943年11月30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7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48页。
[ 上一页 ]  [ :1.7065907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