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90847
1706590848
[187][英]哈•麦金德著:《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武原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28页。
1706590849
1706590850
[188]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32页。
1706590851
1706590852
[189]1838年,英国以阿富汗拒绝和英缔结反对波斯和沙俄的同盟为借口,入侵阿富汗。次年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1793~1863)弃都北逃。8月英军攻陷喀布尔,立舒加(1816~1845)为王,此后,阿富汗人展开游击战争,迫使英国于1841年12月签订撤军条约。次年英军复克喀布尔,再遭重创后彻底退出阿富汗。1878年11月英国以阿富汗拒绝接受其保护而投靠俄国为借口,二次出兵阿富汗,迫使阿富汗于次年5月与之签订《甘达马克条约》,9月阿富汗人民起义并开展游击战争,迫使英军于1881年退出阿富汗。1919年阿富汗国王阿马努拉即位后,致信英印总督,要求废除英国的外交控制权,英国拒绝并于同年5月出兵阿富汗,阿人民奋起反抗。8月双方缔结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1979年12月苏联因不满阿富汗阿明政权,出兵阿富汗并占领喀布尔。在阿富汗人民的激烈反抗下,1986年7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从阿分批撤军。
1706590853
1706590854
[190][美]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著:《和平地理学》,刘愈之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86—87页。
1706590855
1706590856
[191][美]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著:《和平地理学》,刘愈之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47页。
1706590857
1706590858
[192][英]P.奥沙利文著:《地理政治论—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李亦鸣、朱兰、朱安译,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1年版,第11页。
1706590859
1706590860
[193]肯尼思•艾瓦特•博尔丁(1910~1993),1910年出生于英格兰,毕业于牛津大学,1948年成为美国公民。1949年至1967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67年,执教于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直至退休。
1706590861
1706590862
[194][英]P.奥沙利文著:《地理政治论—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李亦鸣、朱兰、朱安译,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1年版,第12页。
1706590863
1706590864
[195][英]P.奥沙利文著:《地理政治论—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李亦鸣、朱兰、朱安译,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1年版,第12页。
1706590865
1706590866
[196][南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第三》,参见《中国兵书集成》(第7册),辽宁书社、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64页。
1706590867
1706590868
[197]《孟子•卷四•公孙丑下》。
1706590869
1706590870
[198]战国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汉书•食货志》,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汉书•食货志上》(第一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488页。)陈文华先生说:这五口之家如果按照《周礼•小司徒》的标准,只能分到“下地”,因此,这则这应该是当时最低水平,根据吴慧先生《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的计算,这“亩一石半”合今一市亩205.8市斤;由此结论:“西周每个劳动力可耕18.63市亩地,则最后可以生产3834市斤粮食(粟)。”(杜青林、孙政才主编,陈文华著:《中国农业通史•夏商西周春秋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161页。)
1706590871
1706590872
[19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超级稻亩产首破1000公斤》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http://www.edu.cn/cheng_guo_zhan_shi_1085/20140930/t20140930_1181919.shtml。
1706590873
1706590874
[200]“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载自毛泽东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
1706590875
1706590876
[201]“由于我们在1904年整个一年和1905年战场上遭到节节惨败,所以德拉戈米夫将军就编了一则挖苦的笑话,后来在俄国各地传开了。他说:我们总想用圣像去打日本人,他们却用炮弹和炸弹来揍我们;我们用圣像来对付他们,他们用子弹对付我们。”参见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著《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维特伯爵的回忆》,张开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38页。
1706590877
1706590878
[20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
1706590879
1706590880
[203][美]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著:《和平地理学》,刘愈之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41页。
1706590881
1706590882
[204][法]鲁保罗著:《西域的历史与文明》,耿昇译,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2页。
1706590883
1706590884
[205][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载沙灵娜译注《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页。
1706590885
1706590886
[206][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蒋葆英译,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1706590887
1706590888
[207]马克思、恩格斯:《论波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8页。
1706590889
1706590890
[208]转引自[美]保罗•肯尼迪(Paol Kennedy)著《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王保存等译,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96—97页。
1706590891
1706590892
[209][英]帕姆•杜德(R.Palme Dutt)著:《英国和英帝国危机》(The Crisis of Britain and the British Empire),苏仲颜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第8—9页。
1706590893
1706590894
[210][英]帕姆•杜德(R.Palme Dutt)著:《英国和英帝国危机》(The Crisis of Britain and the British Empire),苏仲颜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第8页。
1706590895
1706590896
[211]同上书,第68页。
[
上一页 ]
[ :1.7065908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