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91219
1706591220
1959年3月19日,与台湾国民党准备“反攻计划”东西呼应,中国西藏发生武装叛乱,达赖喇嘛逃往印度。4月27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人民院就西藏局势发表讲话,鼓吹召开新德里、北京、拉萨三方的所谓“圆桌会议”。
1706591221
1706591222
中苏两党两国关系严重恶化。
1706591223
1706591224
1959年1月3日至21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在美国度假期间会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副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杜勒斯。1月27日至2月5日,苏共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称把世界战争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现实可能性业已产生。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于1957年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与此同时,中印边境军事摩擦日增。9月9日塔斯社发表一篇关于中国和印度边界武装冲突的声明,公开偏袒印度一方,并随后给印度15亿卢布的贷款。9月15日,赫鲁晓夫访美,与艾森豪威尔举行会谈,推销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方针。9月30日至10月2日,赫鲁晓夫访问北京,指责中国共产党,干涉中国内部事务。两党两国关系恶化。1960年7月始,苏联不断在中苏边界寻衅。1961年,正值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苏联要求中国本息一起偿还抗美援朝时采购苏联援华军事物资的贷款。1962年4、5月间,苏联当局通过其驻中国新疆的机构和人员,在伊犁、塔城地区引诱和胁迫数万名中国公民流入苏联境内。10月20日,印度军队又从南面对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此后中印关系全面恶化。1963年起,苏联大量增兵中苏边境,对中国北疆形成新的军事压力。如果再考虑到东南方面蒋介石也利用中国内政外交的困难积极准备其“反攻大陆的计划”。中国从东南、西南、北方三面安全骤然形成共振性恶化形势。[22]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书中说:“在北京看来,在1962年夏天融汇成了一种互相配合的威胁。”[23]中华人民共和国遇到“万花纷谢一时稀”[24]的艰难处境。
1706591225
1706591226
外交方面,1962年,新中国周边也是险象环生。
1706591227
1706591228
在西南方面,1962年4月21日、30日,中国政府先后两次照会印度政府,强烈抗议印度军队连续侵入中国新疆地区并设立新的军事据点。5月11日至28日,印度军队不断入侵中国西藏西部地区和东部朗久地区,并在中国境内增设军事据点。中国政府于11日、19日、28日照会印度政府,提出严重抗议。7月22日,中国政府就印度军队侵入中国新疆奇普恰河谷地区,并向中国边防哨所发动武装攻击一事,向印度提出强烈抗议。9月13日至27日,印度军队又越过“麦克马洪线”,在中国西藏扯东地区设立军事据点,并不断向中国边防部队开火,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9月21日,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1706591229
1706591230
在东南方面,美澳新条约组织在堪培拉举行部长理事会,决定出兵泰国,以对越南和老挝施加军事压力。5月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命令派5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往泰国。与之配合,台湾蒋介石也调兵遣将,积极准备“反攻大陆”。
1706591231
1706591232
在西北方面,4月至5月间,苏联也利用中国国内经济的困难形势,通过其驻在中国新疆的机构和人员,在伊犁地区引诱和胁迫数万名中国公民迁至苏联境内。
1706591233
1706591234
这迫使正在经历经济困难的中国政府不得不将军事斗争,尤其是西南方向的军事自卫反击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决定自4月气候好转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部队在西段边界线恢复巡逻,并重新建立一些哨所。另外,根据中央指示,中国边防部队由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和副政治委员吕义山等组成东段指挥部;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副司令员陈明义、副政治委员詹化雨和参谋长王亢等在拉萨指挥所主持工作。新疆边防部队组成了以南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负责的西段指挥部。面对印度的咄咄攻势,西南战争迫在眉睫。
1706591235
1706591236
二 毛泽东东南明修“栈道”,美即对蒋施加压力
1706591237
1706591238
为了保障西线自卫战胜利,中共中央在东南台海一带增兵布防。毛泽东这一仅用于声东击西的军事调动立即使美国紧张,认为它是“自朝鲜战争以来此种类型最大规模的军事调动”。[25]1962年6月18日,情报和研究局局长希尔斯曼就“中共的军队调动”写给国务卿腊斯克的报告要求国务卿“严肃看待中共的意图”,认为“不能排除中共正为突然地竭尽全力地夺取金门或马祖,或两者兼而有之而做准备,大概使用他们在1958年所没有的装备”。[26]同时报告认为这会再次加剧美蒋矛盾:
1706591239
1706591240
这次中共在金门和马祖对面的军事集结不仅使沿海岛屿本身的问题,而且也使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意图问题成为重点。一次美国与中国国民党利益的直接冲突似乎是非常可能的。如果中共进攻,美国将面临来自蒋、他在东南亚的朋友以及他在美国这里的朋友的压力,他们要求美国参与保卫这些岛屿。这将立即要求对这种进攻是否是进攻福摩萨的起始行动的问题做出决定,正如在《福摩萨决议》中所详细说明的那样,而蒋无疑会将各类意在表明是这样一种进攻的“情报”公布于众。
1706591241
1706591242
如果中共实际没有进攻,但制造了一种1958年式的政治—军事危机,局势只是稍微好些。蒋的要求将会是紧迫的,而如果美国的支持不是随要随到的,这些要求无疑将会变得公开而刺耳。
1706591243
1706591244
中共有重要的动机去恶化美国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并可能在任何时候开始这样做。另一方面,蒋一直把使美国参与重新征服大陆作为其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一旦中共就位了,蒋可能挑起一次进攻,或以其他方式采取主动为他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这种局势。
1706591245
1706591246
因此,一旦北平的军队完全就位,主动权就似乎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或者共产党,或者国民党。如果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的或干预性的行动以捍卫美国的利益,那么,似乎只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这种行动才可能是一种现实的选择。[27]
1706591247
1706591248
现在回头来看,毛泽东布兵东南只是为西南军事斗争准备而做的“虚晃”动作。6月19日,也就是接到希尔斯曼的报告的第二天,美国国务院致电驻台“大使”,“尽早约见”蒋介石,提醒他:“中共军队在福建大规模集结的迹象”,这便“存在非常现实的可能性:中共意欲对一些岛屿发动全面进攻”;同时也要求蒋介石:“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中华民国政府不能以中华民国政府官员发表的任何公开声明、或以中华民国政府的任何行动给这种进攻提供任何借口。”[28]
1706591249
1706591250
大陆在东南福建省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使美国风声鹤唳,各部门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始终也搞不清中共的意图。
1706591251
1706591252
为此,6月20日,白宫召开会议,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怒火冲冲,“声明里透着对情报机构的轻蔑”。麦克纳马拉说“我们要着手弄情报;没有情报”,他“暗示中央情报局工作干得很糟”。[29]
1706591253
1706591254
6月21日,美国中情局邀请艾森豪威尔,听取这位前总统对“中共在福建省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集结”一事的判断。艾森豪威尔将军推测这次集结是对国民党宣传的反应。艾氏以专家的口吻告诉麦肯局长:“中共军队在福建省的布阵情况将会表明,他们是想进攻还是防守。防守的阵形应该是沿海岸分布开来,而预备队呈扇形在后方梯次展开。进攻阵形则是在目标附近大量集结部队。”[30]艾氏还介绍了他当年任职时对台政策及1958年台海冲突中的一些做法。当天(6月21日),代理国务卿鲍尔致电肯尼迪总统提出“建议采取的与中共军事集结有关的外交行动”,其中第一条就是“暗示”苏联驻美大使勃雷宁,“假如苏联人或中共对有关中国国民党准备入侵大陆的谣传感到不安,美国目前情况下无意于支持这样一种行动”;向他们强调“中国国民党已经同意,不经完全协商和美国方面的事先同意,不会采取任何进攻行动”,以让苏联和中国大陆放心。[31]还是在当天(6月21日),情报和研究局局长希尔斯曼致电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哈里曼表示美国对中国大陆军事调动“在目前的情况下,做出任何有关美国保卫沿海岛屿的坚定的决定都是明显不利的”。[32]同一天(6月21日),国际安全事务助理国防部长尼采写信给政治事务副国务卿马济进一步提出:“我们认识到,有一些令人信服的理由支持一项寻求中华民国政府最终自愿从沿海岛屿撤离的政策。”[33]
1706591255
1706591256
6月22日,美国代理国务卿哈里曼召见英国大使,告诉他美国“不清楚中共在福建的军事集结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希望英国人帮忙“尽快告知北平”,“有关中华民国政府计划进攻大陆的传闻,美国政府在目前的情况下无意于支持这样一种进攻”。[34]当天(6月22日),美驻香港总领事馆致电国务院提出分析报告,认为中共大陆的军事调动有四种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中都有两种结果,其结论不知所云。[35]
1706591257
1706591258
6月23日,美国与中国华沙谈判代表卡伯特向王炳南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不会支持蒋介石发动对大陆的进攻。卡伯特一再表示美国不愿再看到一场世界大战,他甚至向王炳南说:“如果蒋介石要行动,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制止他。”[36]
1706591259
1706591260
6月24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访问英国并与英国首相会谈,腊斯克首先谈到中国在台湾对面的军事集结,同时“他可以向英国保证,北平知道美国不会允许进攻大陆”[37]。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进行了“言词激烈”的批评,麦克米伦说他“简直不理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美国“甚至不承认中国的存在”,他说他不知道美国的“长远政策是什么”。麦克米伦认为“这是以任何逻辑都无法辩解的”。他说“北平政权显然代表中国”,美国竟让“一个来自台湾的家伙”坐在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上。[38]
1706591261
1706591262
当天(6月24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由毛泽东亲自审定的《全国军民要提高警惕准备粉碎蒋匪帮军事冒险》电讯稿,揭露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阴谋,同时也以此测试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底线。
1706591263
1706591264
腊斯克从《人民日报》的文章中似乎吃到了“定心丸”,这时他又想与中国拉近关系。6月25日,美英双方继续会谈,腊斯克说,“北平当局播出了一篇文章,将其所采取的这些措施说成是防御性的”;这一点也为美国的情报及对大陆中国空军部署情况分析报告所证实。接着腊斯克话锋一转说美国计划对中国大陆进行食品援助。他说“我们并没有预见食品如何能从外部对中国的总局势产生多大影响”,但“不管怎样,我们并不排除参与某种一般的人道主义行动的可能性”。[39]美国军方则读不出6月24日中国新华社文章的内涵,以至就在腊斯克在英国想如何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当天(6月2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却在表示“美国政府应该就使用核武器做好准备”[40]。
1706591265
1706591266
6月27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就台湾海峡局势发表声明,表示不支持蒋介石进攻中国大陆。6月28日,美国国务院致电驻台“使馆”,让他们转告蒋介石美国总统的“强烈愿望”,“即美国和台湾政府在此时避免显示出正在计划攻打大陆的迹象,是至关重要的”。[41]
1706591267
1706591268
7月2日,赫鲁晓夫发表讲演,强烈谴责美国支持蒋介石当局对中国大陆的挑衅,称中国人民将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坚决支持。
[
上一页 ]
[ :1.7065912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