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9151e+09
1706591510 如果苏联的条件被接受的话,那末,苏联人民将会明白,苏联为什么参加对日战争。所以,重要的是有一项由总统、丘吉尔和他(斯大林)签署的文件,上面写上参加对日战争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将苏联加入对日作战问题提交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审议,在那里人们能够保守机密。[149]
1706591511
1706591512 罗斯福回答说,对保守雅尔塔的机密不可能有任何疑问。只是对中国人可能有些疑问。斯大林说,一旦苏联可从西线腾出20~25个师,并把这些师调到远东,就可以通知中国人了。宋子文将于4月底来莫斯科,他斯大林很希望会见他。罗斯福对斯大林接见宋子文表示高兴。[150]接下来在朝鲜实行托管制度,苏美双方达成共识后,罗斯福的话题又转向中国。说,对于中国,他正竭尽全力不让它灭亡。斯大林同意但批评中国国民政府:
1706591513
1706591514 中国将生存下去,但是,中国需要一些新的领导人。他们必须聚集在蒋介石周围。国民党人中间有一些优秀人物,但是,他(斯大林)不明白,为什么不提拔他们。[151]
1706591515
1706591516 罗斯福表示同意,但接着又将话题转向印度支那,试探苏联对英法在亚洲利益的考虑。他说,他想同斯大林交换一下意见。这就是印度支那问题。这是些落后国家。居住在印度支那的人同爪哇和缅甸居民相似。在法国的控制下,印度支那没有任何进步。中国不想夺取印度支那。他(罗斯福)希望对印度支那实行托管。英国人则想把印度支那交还给法国人。斯大林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加以研究,“总统的想法也许是正确的。”[152]
1706591517
1706591518 很快话题又回到中国。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问罗斯福:“让国务卿斯退丁纽斯和莫洛托夫讨论中国问题是否合适?”罗斯福答道:中国的政治形势确实复杂,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美国将军魏得迈正在进行各种努力以使北方的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实现联合。对1927年国共两党分裂原因了如指掌的斯大林却说:“使这些力量为了抗日统一战线而联合,这很好。”[153]
1706591519
1706591520 这次谈话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东北亚的利益分割,结论是朝鲜托管,蒙古维持现状,苏联获得大连旅顺和中东铁路。也就是说,从蒙古到东北整个属于中国的地区可被苏联纳入势力范围,苏联获得千岛群岛、库页岛及邻近一切岛屿。二是印度支那实行托管,但实际被纳入美国势力范围。三是日本将台湾、澎湖群岛及满洲的主权交还中国。这实际上是将远东利益一分为二。值得注意并对中国思考未来台海统一战略有参考价值的是,罗斯福和斯大林同意交还中国的是离美国和苏联核心利益线较远,因而美国和苏联并不太看中却对日本南下有阻隔作用的台湾地区,而在接近苏联并对苏联有重要地缘利益的蒙古和东北地区,中国主权利益已被大打折扣。
1706591521
1706591522 2月10日,开始雅尔塔第七次全体会议,在此之前,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斯大林、罗斯福两次修改后,即成为2月11日邀请丘吉尔共同签署的作为雅尔塔正式文件的《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文件不长,但对远东政治影响却至为深远。内容如下:
1706591523
1706591524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是:
1706591525
1706591526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154]
1706591527
1706591528 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
1706591529
1706591530 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1706591531
1706591532 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1706591533
1706591534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1706591535
1706591536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1706591537
1706591538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大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1706591539
1706591540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有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决中国之目的。[155]
1706591541
1706591542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外交部事先对这份协定并不知道。他们得到消息只是美、苏正在就远东问题进行会谈。罗斯福和斯大林对丘吉尔也是先斩后奏。2月11日,丘吉尔被邀在自己事先不知道内容的协定上签字,丘吉尔后来回忆说,他曾明确表态:
1706591543
1706591544 虽然作为大不列颠的代表,我参加(签署)这一协定,但我和艾登都不曾参与制订这一文件。这被看作是美国的事,对他们的军事行动当然有重大利害关系。对我们来说,我们不要求制订它。总之,并没有同我们协商,只要我们同意。我们就这样做了。[156]
1706591545
1706591546 艾登也是签字时的当事人之一,他回忆说:
1706591547
1706591548 他(罗斯福)同斯大林达成有关远东问题的协定,既不通知他的英国同事,也不通知他的中国盟友。我看,这个文件乃是这次会议中一个自毁声誉的副产物。
1706591549
1706591550 当首相和我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接到关于这个协定的通知时,我没有让他签字,他们也没有强迫我们签字,这时,丘吉尔先生和我当着斯大林、罗斯福的面,发生了一场争论。我们又把英国前任驻华大使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请来排难解纷。他跟我意见相同,即我们不应该参与这个协定。但首相觉得,不论我们是否喜欢这个协定,如果我们不在这个协定上签字,我们在远东的威信就势必受到影响,因而将失去今后参与讨论远东问题的资格。[157]
1706591551
1706591552 苏美双方一致同意对这个协定实行保密。直到1945年6月14日,杜鲁门才指令赫尔利将这一内容通知蒋介石。在此之前,美方除在场者及罗斯福私人顾问霍普金斯等少数人外,至于国务卿斯退丁纽斯,艾登说:“斯退丁纽斯对这事的详情根本一无所知,他同首相和我一样,可说完全蒙在鼓里。”[158]
1706591553
1706591554 但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美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试图联合日本逐出英法,南北分割亚洲的设想,在此转为联合苏联得以实现。美国和苏联从对付欧洲的经验中知道,一个对等破碎的亚洲远比一个有主体板块从而有主体政治的亚洲更易控制。而肢解亚洲的关键,就是肢解中国—这实际上还是日本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59]战略的翻版。分裂中国的关键是利用当时中国的内战,使各自都拥有强大武装的国共两党同时并存,使其在内耗中演变为以长城或长江为界的南北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美国和苏联在抗战胜利后力促国共和谈的表面下隐藏着南北肢解中国的目的。所以,当斯大林听到罗斯福说美国“正在进行各种努力以使北方的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实现联合”,立即表示“这很好”[160]。
1706591555
1706591556 对1927年“四一二”事件记忆犹新的斯大林心里明白这样的结果将意味着什么。几个月后斯大林见到蒋经国就直言“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161],那么,阻止中国“进步”的终极手段,斯大林与美国人一样明白,那就是肢解中国并使中国政治破碎化,至少使中国政治置于印度议会或俾斯麦之前的德国议会那无休止的“议而不决”的无效行政之中。要实现第一个目标即肢解中国,美苏需要合作,美国通过约束中国国民党,苏联通过约束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的不统不合的局面—目前的台海两岸这“两个中心为‘患’”的现状就是当年美国这一策略的残存后果。要实现第二个目标,苏美就需要蒋介石配合,因为蒋介石的政权基础是官僚买办,依靠外国资本而不依靠本国人民,这样的政权统治中国的结果充其量也就是第二个印度—恐怕还不如印度。但不管怎样,既不能让中国在抗战灭亡,又不能让中国在抗战后强大,都是美苏不好意思直言的在中国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斯大林与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又开始联手。与分割欧洲是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与罗斯福不能明言的目标一样,分割亚洲也是斯大林和罗斯福不愿言明而又隐藏在雅尔塔谈判以及后来的美苏对华政策之中,却最终因共产党打过长江而没有实现的目标。
1706591557
1706591558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接下的重建国际和平的任务便转到远东地区。7月1日起,美军开始从苏占区撤走,同时,美、苏、英、法军进入柏林的各自占领区。7月17日至8月2日,三大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后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全文共十三条,前五条正告日必败无疑,唯无条件投降别无他途。后七条则是盟国设置的投降条件。其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后七条,其中关键是第八款,即
1706591559
[ 上一页 ]  [ :1.706591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