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92487e+09
1706592487
1706592488 [62]“驻中华民国大使柯克致肯尼迪总统备忘录”(1963年3月29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68页。
1706592489
1706592490 [63]“会议记录稿”(1963年9月10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74页。注释①。
1706592491
1706592492 [64]同上书,第375页。
1706592493
1706592494 [65]苏格著:《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335页。
1706592495
1706592496 [66]1962年9月6日,柯克与蒋介石会谈中提议美台应通过两个组织来加强具体合作,一个是处理秘密情报的联合委员会,一个是研究公开作战的“420委员会”。后者发展为代号“蓝狮”的美台联合委员会,负责研究大陆一旦发生起义,台湾实施两栖作战的能力。
1706592497
1706592498 [67]“邦迪致莱特”(1964年9月4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3页。
1706592499
1706592500 [68]“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4年9月4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4页。
1706592501
1706592502 [69]“参谋长联席会议致麦克纳马拉备忘录”(1965年11月16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7页。
1706592503
1706592504 [70]“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4年9月4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4页。
1706592505
1706592506 [71]“腊斯克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无日期),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9页。
1706592507
1706592508 [72]“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6年3月9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427页。
1706592509
1706592510 [73]“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7年3月16日下午3时43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91页。
1706592511
1706592512 [74]“詹金斯致罗斯托备忘录”(1968年4月30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435页。
1706592513
1706592514 [75]“毛泽东听取杨成武、许世友汇报时的指示记录”(1962年6月3日),转引自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6页。
1706592515
1706592516 [76]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也施用过同样的一纸文章巧脱危局的妙计。1948年10月,蒋介石得到密报: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蒋介石即召集傅作义,并亲自部署,试图“乘冀中兵力空虚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西柏坡”。当时毛泽东已将所有的兵力都调到辽沈和淮海战场,西柏坡几乎是一座“空城”。知道傅作义来袭的消息后,毛泽东即让新华社于10月25、27、30日连续发表由他起草的《蒋傅匪军妄图突击石家庄》、《华北各首长号召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三篇文章。蒋知消息走漏,恐反遭伏击;责怪傅作义“行动迟缓”,遂悄然撤兵。参见刘杰诚:《毛泽东与斯大林会晤记实》,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48—51页。
1706592517
1706592518 [77]转引自王宏纬著《喜马拉雅山情结: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0页。
1706592519
1706592520 [78][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谢亮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4—555页。
1706592521
1706592522 [79]1963年1月8日,毛泽东写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草稿中有“欲学鲲鹏无大翼,蚍蜉撼树谈何易”句,此句后改为“蚂蚁缘槐夸大国”。参见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8页。
1706592523
1706592524 [80]转引自熊向辉著《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1706592525
1706592526 [81][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1706592527
1706592528 [82]马克思:“奥地利-普鲁士条约—5月29日的议会辩论”(1854年5月3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4页。
1706592529
1706592530 [83][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543页。
1706592531
1706592532 [84]引自毛泽东1963年1月8日发表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706592533
1706592534 [85]本文首发于“观察者网”,http://www.guancha.cn/zhang-wen-mu/2014_03_02_209577_ 4.shtml;刊发于《马克思主义文摘》2008年第4期。
1706592535
1706592536 [86]“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 上一页 ]  [ :1.7065924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