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15741e+09
1706615741 697年 持统天皇退位,文武(Mommu)天皇即位;在处决天武天皇的一位亲王之后,围绕皇位的争夺结束。
1706615742
1706615743 701年 第一次正式祭孔。
1706615744
1706615745 702年 颁布《大宝律令》。
1706615746
1706615747 708年 元明(Gemmyō)天皇(女皇)即位,日本发掘铜矿,铸造钱币。
1706615748
1706615749 710年 奈良建都。
1706615750
1706615751 712年 官纂编年史《古事记》编成。
1706615752
1706615753 713年 地理志《风土记》始编。
1706615754
1706615755 715年 元明天皇退位 元正(Genshō)天皇(女皇)即位。
1706615756
1706615757 720年 官纂编年史《日本书纪》编成,藤原不比等逝世。
1706615758
1706615759 724年 圣武(Shōmu)天皇即位。
1706615760
1706615761 740年 藤原押胜(仲麻吕)谋反。
1706615762
1706615763 749年 圣武天皇退位,孝谦天皇(女皇)即位。
1706615764
1706615765 752年 奈良大佛落成开眼。
1706615766
1706615767 758年 孝谦天皇退位,淳仁(Jōnin)天皇即位。
1706615768
1706615769 765年 孝谦天皇废黜并杀死淳仁天皇,重祚,称为称德(Shōtoku)天皇。
1706615770
1706615771 769年 道镜(Dōkyo)禅师密谋颠覆皇权。
1706615772
1706615773 770年 光仁(Kōmin)天皇即位。
1706615774
1706615775 782年 桓武(Kwammu)天皇即位。
1706615776
1706615777 由此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虽然日本文化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但是这段时期却因血腥的皇位之争和宫廷密谋蒙上了阴影。所幸的是我们无须描述龌龊的密谋细节,但是可以对那个时期人们或者至少统治阶层对宫廷的态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人们通常说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拜相当于宗教崇拜,这是其民族特性,最早可追溯到历史的开端,而皇位继承“万世一系”的信条更是成为这一信仰的支撑。根据日本早期历史,这个理论只有在广义上才说得通。如果忽略4~5世纪极不可信的记载,从经得起考证的圣德太子开始,我们会发现即使是那位仁慈的、高尚的亲王也陷入了一场皇位之争,这场皇位之争以587年的内乱告终。这个时期有皇位继承权的亲王被谋杀或者在战斗中被杀害是常见的现象,592年在位的天皇(崇峻天皇)被臣民杀害。圣德太子摄政时期日本出现了短暂的太平。他逝世后,苏我氏不满足于拥立一个有确定继承权的亲王上位,试图建立自己的新王朝,碍于伟大的藤原氏始祖镰足的势力,他们没能成功。大化改新之后不久,皇位之争再次爆发,尽管藤原氏没有以夺取皇位为目标,但是他们设法通过不断与皇室联姻来获得实际的统治权。皇位之争通常的展开形式是敌对派系支持不同的亲王对皇位继承权进行争夺,皇位之争频发,这一点不足为怪,因为天皇通常有多位妻妾、很多孩子,而当时又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法。671年天智天皇逝世后爆发的皇位之争是比较典型的一次。天智天皇有5位妃嫔,共为他生育了8个子女,另有宫人为他所生的6个子女。他的弟弟有9位妻妾,其中4位是天智天皇的女儿,即他的侄女。朝中一派支持天智天皇的弟弟反对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即弘文天皇即位之后不久就在随后发生的一场内乱中遇害,天智天皇的弟弟即位,是为天武天皇。
1706615778
1706615779 天武天皇在位期间设立了一个历史编纂机构,随后编纂了名为《日本书纪》的官方编年史,毫无疑问这个时期天武天皇也做了一些制定固定的继承法的尝试。不过,尽管大致来讲皇位继承权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旁落,但是皇位之争依旧存在。686年天武天皇逝世的时候,即位的不是他众多儿子中的一个,而是他的遗孀,即持统天皇。这位女皇697年退位,她的孙子文武天皇即位,文武天皇当时还未成年,这是有文献记录的第二次让位,也是第一次由一个未成年人即位。文武天皇即位后颁布了一纸诏书,它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能帮助我们评价当时对朝代问题的处理方法,诏书的开头直译如下:
1706615780
1706615781 他说:所有皇室子孙(August Children),所有亲王、贵族、官僚以及高天原之下王国的子民,留心听他所说的话,就像听一国之君、神祇的化身、统管着众多岛屿之中的一座大岛的君王所说的话。
1706615782
1706615783 他说:留心听他所说的话。他这样说:朕已经恭敬地垂听了大和王授予朕的职责,她的言辞神圣、崇高、无所不包、温暖人心。[1]
1706615784
1706615785 她统管着众多岛屿之中的一座大岛,是神祇的化身,为的是履行自天照大御神承继而来的这个最高宝座的职责,像高天原大御神的后代一样,像天照大御神所命定的那样,自高天原初始,历经古老先祖的统治,一直到今天,再到未来,天照大御神的后代要一直延续下去,为的是继承对众岛之中的一座大岛的统治。
1706615786
1706615787 开头的文字“他说”表明宣读诏书的是某位高阶职官,通常是宫内省的长官,以一种礼仪的形式在朝殿上大声朗读诏书。“大和王授予朕的职责”指的是女皇退位,将皇位让给新皇。诏书的用语我们已经提到过,它在提到天皇的时候把他当作神祇,自神祖时代开始天皇一系便统治着日本。这则诏书以及其他类似的诏书中都没有提到中国的信条,即君主治国靠的是“德行”而非与生俱来的权力;或者如若诏书中提到治国信条,就一定会提到神圣血统的信条。因此,729年天武天皇的一则诏书中虽然有“国君,作为一个圣人,理当有贤人辅佐”,这里“圣人”一词的使用是对中国信条的体现,但同一则诏书中还是以常见的声明开篇,称天武天皇可以毫无间断地追溯到神祖。因此,我们似乎可以确切地说,日本虽然采用了中国的王权理论,但是只有在它很实用且与自身的信条不冲突的时候才会被采用。日本始终坚持宣称神圣血统和万世一系的皇位继承,这一事实十分值得关注,因为它表明即使是颇具信服力的中国制度也无法打破日本贵族政治的思维习惯。至于退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佛教的发展推动了这一行为,因为佛教为君主提供了一个貌似合理的、往往会受到欢迎的理由,让他放下重担、逃离危险。重担和危险都是真实存在的,危险源自敌对派系的野心,而重担更多是身体上的而不是精神上的。自中国礼仪开始束缚宫廷之后,君主的负担就变得极为沉重。743年的一则诏书中说,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宁,有必要让“各处遍布礼和乐”。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那个时期统治者的时间都花在了礼仪上,他的行动也受到礼仪的约束,除非他有不同寻常的意志力,能够打破加之于他的诸多约束。严苛的仪式规范迫使很多身居高位的人假装隐退,不再过问政事,利用腾出的时间和精力来发挥隐藏的真正的影响力。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近代,社会各阶层几乎都有这种习惯,事实上我们仍然能从日本现代生活中看到这种习惯的影子。
1706615788
1706615789 从天智天皇到元明天皇,六位天皇在位期间日本最大的势力是镰足的藤原不比等(659~720),他是藤原氏的始祖,而藤原氏注定会在日本随后的历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影响力一方面来自他的能力,另一方面得益于镰足实行的策略,即通过血缘关系,通过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联姻,将藤原氏与皇室联结起来。藤原不比等曾是两任天皇的岳父、一任天皇的外祖父,尽管拥有实权,但他的名字却很少出现在官纂编年史中。据一则诏书记载,708年天皇永久性地赐封他5000户。其他文献对他的记录很简短,我们知道他频繁参与政事,据说他也编纂了一部法典,但是他在世的时候没有官至最高位,死后被追赠为太政大臣。有可能他与在他之前和之后出现的日本的很多支配者一样,选择退隐幕后。
1706615790
[ 上一页 ]  [ :1.7066157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