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16753e+09
1706616753 金阁和约于50年后由足利义政建造的银阁都是我们在那个时期的绘画和戏剧形式中见到的精致的简洁性在建筑上的体现。美一定不能是凸显的,它须是恰当地隐藏于事物表面之下的,等待鉴赏家凭借培养的品位将其召唤出来。鉴赏和创作都有其神秘之处。
1706616754
1706616755 我们很难说这些审美标准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不是对一种转瞬即逝的风尚的表达,而是与一种古老的习惯相一致。早期的和歌中,尤其是《古今集》序言之中就有这种习惯的痕迹。这时已经出现“幽玄”(yūgen)一词,后来像世阿弥这样的艺术家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想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的那种特殊的美学特质。平安时代的美学标准,尤其是那些未受佛教直接影响的标准,大体上依赖的是暗示和影射的效力。镰仓时代,禅宗赋予过度柔和的平安文化以纯度和力度。室町时代早期,禅宗的理念更为普遍,且中国文化的影响深入艺术之中。随后这些多种多样的元素彼此融合,形成了典型的日本审美,其他民族没有与之类似的审美。尽管它形式薄弱,却一直延续到今天,渗透进各个阶层。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它得艰难地抵抗机械文明的压力。
1706616756
1706616757 当然,这是对一种美学发展的粗略总结,每一点都有待确证,不过东山时期似乎确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明确的日式标准。除了禅宗外,其他道德和学术的影响都已经减弱。艺术和文学已经脱离宗教传统,并且在摸索新的表达方式。在这样一个战争时期,人们从茶道那种刻意的简单与宁静中寻求慰藉或许是自然的事情。[12]日本和外国的作者围绕这一主题写了很多内容,但要么片面,要么言过其实,要么荒唐可笑。狂热的人会让人觉得茶道大师能够解答关于审美或举止的所有问题,这是荒唐的,因为研习这一奇特现象的历史的学生会发现它是一个很容易就会陷入空洞且随心所欲的形式上的信仰,或者陷入一种徒有其表的简约。不过它潜藏的观感是值得欣赏的,我们可以在日本人生活中最意想不到的角落里发现茶道的痕迹,所以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忽视它的历史。茶道本质上是一个聚会,按照规定的礼仪进行,具有相同艺术审美的朋友简单、安静地围坐在一起。在一个只有少许几件精美物品的小房间里,按照一个严格的规则备茶、饮茶,宾客认真地讨论某件艺术作品的优点,可以是他们正在用的一件器具,也可以是一只有着明亮釉彩的碗,或者是墙上悬挂的一幅看似浑然天成的画,或者是一首诗、一件插花作品。
1706616758
1706616759
1706616760
1706616761
1706616762 大灯国师(Daitō Kokushi)肖像画
1706616763
1706616764
1706616765
1706616766
1706616767 圣一国师(Shōitsu Kokushi)肖像画
1706616768
1706616769 这样的聚会,尤其是在节俭、克制的早期禅宗信念的影响下,是为了让人从俗世的烦忧中抽身,安静地欣赏美。这种细微的仪式装点能够鼓励人们举止优雅、审美规范。不过这种信仰很快就失去了其简单的特征,至少在富有的人当中茶道开始变得奢华、繁复。将军足利义政在位时期,茶道是一种花费高昂的贵族消遣。禅宗僧人珠光(Jukō,被视为茶道的始祖)确立了茶道的规矩,这些规矩的基调是克制、简洁。但是他自己是一个鉴赏力无人能及的鉴赏家,并且会和能阿弥及其他专人一起帮助义政花费巨资收集瓷器和绘画,并在义政位于银阁的茶室里品鉴、欣赏。
1706616770
1706616771 银阁是一座不是很重要的建筑,这与其名称并不相符,不过它是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它是一座三层建筑,没有金阁雅致,也没它华丽,展现的建筑技艺也不及金阁精湛。事实上,它简单到近乎平淡无奇的程度,不过它的这一方面表现了义政圈子的审美。建筑上,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展现对宗教样式和家用样式的折中,以及一种新的住宅式样即书院造(shoin-dzukuri)—专业人士将书院造视为近代日本住宅的前身。相邻建筑东求堂(Tōgūdō)也采用了同样的式样,被义政用作祭祀的地方。东求堂有一个小房间,这是大小为四帖(一帖等于1.62平方米)半的典型茶室的原型。毫无疑问,茶道对后来日本人的房屋布置有重要影响。比如,常见的壁龛(tokonoma)尽管较早的时候是做装饰用的,并且绝大程度上得益于禅宗高僧和茶道大师的习惯,但他们在其中摆放绘画或花瓶而非神龛。
1706616772
1706616773 银阁坐落在东山上,而且足利义政收集的大多数珍宝得以留存至今,被称为“东山御物”,这些宝物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动荡时期被送至安全之所,历史上每一次易手都要有正式的文凭作为担保。或许其中最有名的器物是一个小茶入,名为古贺(Koga)茶入,是禅宗僧人道元(Dōgen)于1277年从中国带回的。这个茶入起初为古贺(?)家族所有,历经变迁,先后流转到将军、大名和富裕百姓手中。现在它的价值难以衡量,所有者是一位有名的收藏家。珠光本人也购买了几件有名的器物,其中也有一个小茶入,因形似九十九发茄子(Tsukumo Nasu)而有名,义满曾高度赞赏这个茶入,但1615年在大阪被围困之时,这个茶入遭到严重损坏,后经修复,几经流转,最后被近代的一位富商收藏。另一个器物也是由道元带回的,它是奈良一位富人松屋源三郎(Matsuya Genzaburō)藏品的一部分,他因拥有三件极品器物而有名,分别是一个盘碟、一幅画、一个小的茶入。这个茶入就是道元带回的,后来落入萨摩领主岛津氏手中,1928年岛津氏以13000英镑的高价将其出售。
1706616774
1706616775 茶道大师教导其弟子的节俭和近乎粗野的简洁也仅此而已。不过即便他们未达到严苛的理想状态,我们也无须控诉。在历史学家眼里,足利氏的将军们通常是不合格的、自私的统治者,他们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作为政权管理者,他们也没什么值得描述的。然而,如果我们将他们与民族历史上更受尊重的人物进行比较,会发现他们似乎也像伟大的武将和政客一样为后世做出了贡献。封建政策遗留的痕迹只有战争,但是义满和义政则通过其应受谴责的纵情享乐不经意间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是因为他们自私地渴望推动对外贸易,日本才有了那么多中国的艺术珍宝,尤其是宋朝、元朝、明朝的绘画和瓷器。正是在他们的资助下,高雅的艺术依旧能够在一个审美和学问的绿洲中繁荣发展,而绿洲周围尽是战争和暴行的沙漠。几乎所有的应用艺术,尤其是制陶工艺,都得益于他们的茶道,而茶道行家都是要求严苛但慷慨的主顾。尽管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很快就消逝了,但也是在它赋予美学传统以形式和实质之后才消逝;尽管经历了诸多变形,但从本质来看,它仍然延续了下来。
1706616776
1706616777 足利时期主要政治事件
1706616778
1706616779 1338年 足利尊氏成为将军,定居京都,但是内战持续到1392年。
1706616780
1706616781 1358年 足利尊氏死后,足利义诠继任。
1706616782
1706616783 1367年 足利义满继任,日本开始与中国进行外交和贸易往来。
1706616784
1706616785 1392年 皇位继承权之争结束,后小松(Go-Komatsu)天皇在位。
1706616786
1706616787 1395年 足利义满退隐并在金阁继续实行统治(死于1408年);义持继任。
1706616788
1706616789 1400年 日本多地爆发封建战争,经济处于持续动荡之中,其表现形式是瘟疫和饥荒。
1706616790
1706616791 1467年 应仁之乱爆发,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掌权(1449~1474),封建权力再分配。
1706616792
1706616793 1477年 应仁之乱结束,但大部分令制国的战争仍在继续;足利氏的将军们无能为力,而皇室几乎已经破产;中央政权瓦解,大多数令制国处于无政府状态。
1706616794
1706616795 1500年 整个日本陷入战火之中。
1706616796
1706616797 [1] 因此他的法号全称由16个字组成,国师二字前有14个字。
1706616798
1706616799 [2] 其道德并不总是值得称道的。比如,它建议那些到京都申诉的人贿赂官员。
1706616800
1706616801 [3] “一向一心”是莲如常用的一个短语。
1706616802
[ 上一页 ]  [ :1.706616753e+09 ]  [ 下一页 ]